您现在的位置:龈炎 > 临床治疗 > > 口腔学重点3

口腔学重点3

2020-8-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总是受伤的你为什么选择单身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15573.html

第三部分

龋病

龋病是人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进行性破坏疾病。

病因:宿主、微生物、食物、时间因素(四联因素)

深龋的临床表现

1、颜色改变、牙本质黄褐色或深褐色;

2、形态改变、龋洞形成,牙体缺损明显;

3、质地改变、较软;

4、遇到刺激时疼痛,刺激去除后消失;

X片牙体组织低密度影累及牙本质深层。

牙髓病

口腔微生物是牙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均无自发痛)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叩痛);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无叩痛,温测敏感);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可进食出血、牙疼,有牙髓息肉,温测异常)。

根尖周病(periradicularlesions)

发生在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慢性根尖周炎临床表现

(1)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牙咀嚼时有不适感。患牙多有牙髓病史、反复肿痛史或牙髓治疗史。

(2)视诊:可查及深龋洞、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部分患者可见牙龈脓包、牙冠变色。

(3)探诊:无反应;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者,可查及位于患牙根尖部的唇、颊侧牙龈表面的窦道口。

(4)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5)叩诊:反应无明显异常或仅有不适感。

(6)松动度检查:--般不松动。

(7)扪诊:部分患者出现扪诊疼痛感。较大的根尖周囊肿可在患牙根尖部的牙龈处呈半球状隆起,有乒乓球感,富有弹性。

(8)X线片表现:①根尖周肉芽肿的根尖部有圆形的透射影像,边界清晰,周围骨质正常或稍显致密。透射区范围较小,直径--般不超过1cm;②慢性根尖周脓肿的透射区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周围骨质较疏松而呈云雾状;③根尖周囊肿可见较大的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并有一圈由致密骨组成的阻射白线围绕;④根尖周致密性骨炎表现为根尖部局限性的骨质致密阻射影像。

根管治疗术步骤

根管准备(开髓,测量,扩大),根管消毒,根管充填

牙龈病

分为菌斑引起的牙龈病(如不及时治疗。可演变为牙周炎),非菌斑引起的牙龈病

慢性牙龈炎临床表现

病损部位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牙龈的炎症般以前牙区为主,尤其以下前牙区最为显著。

①症状: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限出血而就诊,但一般无自发性出血;有些可能因口腔异味(口臭)而就诊。

②牙龈色泽:游离齦和眼乳头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色,病变较重时,炎性充血可波及

附着很。

③牙龈外形:齦緣变厚,龈乳头圆钝肥大,可增生呈球状覆盖牙面,附着龈点彩消失,表面光

亮。

④牙龈质地:牙龈松软脆羽,缺乏弹性。当牙龈以增生性反应为主时,龈緣和龈乳头量坚韧的实质性肥大,质地较硬而有弹性。

⑤探诊出血:轻探龈沟可引起出血,即探诊后出血(bedingonprobing,BOP)。

⑥龈沟液量:龈沟液量增多,炎症细胞相应增多,还可能出现龈沟溢脓现象。

⑦龈沟深度:龈沟可深达3mm以上,但龈沟底的位置仍位于釉牙骨质界处,即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形成假性牙周袋。是否有附着丧失是区别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指征。

引起药物性牙龈肿大的药物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牙周炎

治疗原则:

1.控制菌斑.控制感染。洁治术和刮治术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2.牙周基础治疗后6-8周复查疗效,若经完善的基础治疗仍残留≥5mm的牙周袋,且探诊仍有出血,或有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可考虑牙周翻瓣手术。在直视下彻底刮除根面或根分叉处的牙石及肉芽组织;修整牙龈和牙槽骨外形、植骨或截除病变严重的患根等。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能使病变区产生新的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新附着。

3.通过松动牙的结扎固定、调价等建立平衡的关系,使患牙消除咬合创伤而变得稳固,改善咀嚼功能。有缺失牙需要修复者,可利用固定或可摘修复体的附加装置,固定松动牙。还可以通过正畸治疗来矫正错胎或病理移位的患牙。

4.尽早拔除附着丧失严重过于松动等确无保留价值的患牙。

5.对患有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贫血等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疾病,以利于牙周组织愈合。吸烟者对牙周治疗的反应较差,应劝患者戒烟。

6.牙周支持治疗,定期的复查和维护期支持治疗是牙周炎疗效能长期保持的关键条件之一。坚持菌斑控制,定期复查监测.必要时行后续治疗,防止复发。

即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zl/9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