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流鼻涕咳嗽是感冒吗
2018-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分为普通感冒、鼻窦炎、咽炎、流感。
01普通感冒: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突出的症状是流涕、鼻塞,全身症状如肌肉酸痛、发热等症状轻微或没有,亦经常被称为鼻炎。
流行病学:常年发病,发病高峰季节从初秋一直到春末,鼻病毒感染的高峰发生在初秋(8-10月)和春末(4-5月),副流感病毒感染发病高峰在秋季末,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发病高峰在12月和次年4月之间。
幼儿每年平均患感冒6-7次,10%-15%每年至少感冒12次,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减少。
发病机制:通过小粒气溶胶/大粒气溶胶或直接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是咽部疼痛或发痒,接下来是鼻塞、流涕;咽痛通常很快缓解,病程的第2、3天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大约30%伴有咳嗽,通常出现在鼻部症状以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较鼻病毒、冠状病毒更易有发热及其他症状。鼻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有变化不意味着继发鼻窦炎或细菌感染。
病程通常约1周,10%病例持续2周。
治疗:对因治疗: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发热-退热
鼻塞—肾上腺素制剂,未批准用于2岁以下小儿,但稀释配方可用于幼儿,长时间局部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性鼻炎;
流涕—第一代抗组胺药
咽痛—伴有肌痛、头痛时可用温和的镇痛剂
咳嗽—镇咳一般不需要
并发症:中耳炎、鼻窦炎、哮喘加重、不适当使用抗生素。
02鼻窦炎:分为病毒性鼻窦炎、细菌性鼻窦炎。0.5%-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细菌性鼻窦炎。
病因学:肺炎链球菌、不典型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杆菌……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单侧或双侧)、发热、咳嗽;少见症状包括口臭、嗅觉减退及眼眶周围水肿。鼻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并有分泌物。
诊断:病史-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流涕、咳嗽持续10-14天以上而没有改善,或者呼吸道症状加重,包括体温至少39度,脓性鼻分泌物持续3-4天,则提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治疗:50-60%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不用抗菌剂也会康复,但目前仍推荐抗菌治疗促进症状的缓解和防止化脓性并发症。
单纯性细菌性鼻窦炎-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泊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额窦炎-可出现颅内并发症,需静脉用药;
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粘液溶解剂及鼻内皮质激素不推荐用来治疗儿童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用盐水冲洗鼻腔或喷雾有助于溶解分泌物,作用类似比较温和的血管收缩剂,但效果没有系统的评价。
眼和/或颅内并发症:眶周蜂窝织炎和眶蜂窝织炎,脑膜炎、海绵窦血栓形成、硬膜下积脓、硬膜外脓肿及脑脓肿,其他额骨骨髓炎和黏液囊肿。
03急性咽炎
病因:病毒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最重要,其他细菌也可引起。
流行病学:病毒性咽炎常发生于冬季和春季,链球菌性咽炎在2-3岁以下不常见。
链球菌性咽炎:
快速明显的咽痛、发热,也常伴头痛和胃肠道症状,咽红、扁桃体增大,覆盖有黄白色渗出物。颈前淋巴结可增大,还可出现猩红热特征:环口苍白圈,草莓舌,丘疹。
病毒性咽炎:
发病逐步发生,流涕、咳嗽、腹泻,腺病毒咽炎可伴结膜炎和发热,科萨奇病毒咽炎可致疱疹性咽峡炎,EB病毒咽炎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纯疱疹病毒咽炎可表现为高热和龈口炎。
诊断:依据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
治疗:
链球菌咽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病毒性咽炎:不需抗生素
其他:对症治疗,退热、温盐水漱口,止痛的喷雾(薄荷脑)
04流感
病因: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可大范围流行,传播迅速,每年均可流行,儿童易感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可位于呼吸道的任何部位,产生各自独立的疾病,如上呼吸道疾病、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常伴随高热、肌痛、乏力和头痛等全身症状。
诊断: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治疗: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对A、B型流感有效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对A型流感有效
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
适量液体摄入和休息很重要。
对症治疗:退热
合并细菌感染相对常见,反复发热、持续发热或临床状态恶化者应当考虑合并细菌,给予抗生素治疗。
并发症:中耳炎、肺炎、急性肌炎、心肌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预后:恢复到正常活动和无咳嗽需要几个星期
预防:
疫苗(推荐):
流感季节(10月份至3月份)6个月以上的所有健康儿童
接种方法:6-36个月0.25ml,3-8岁0.5ml,初次免疫推
荐两剂疫苗。
化学预防:
扎那米韦、金刚烷胺预防A型流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