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普关于牙周病药物治疗的那些事

2020-5-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华口腔研究会在近些年做过一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牙周病在中国发病率极其高中华口腔研究会在近些年做过一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牙周病在中国发病率极其高,3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有90%患有程度不同的牙周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口腔健康。本篇文章我们就有关牙周病的药物治疗那些事儿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片源于网络)

牙周病是一种由菌斑微生物引起,宿主、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并促进的牙周组织炎性破坏性病变。其症状包括口臭、牙结石、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龈红肿、冷刺激酸痛等。

牙周病的诱因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主要分为局部因素与全身性因素。局部因素有口腔局部感染、食物在牙周组织发生嵌顿、张口呼吸、不良修复体、牙结石等;全身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因素。牙周病若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炎、骨质疏松、早产等。

传统牙周病治疗主要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机械方法去除牙面菌斑和牙石,达到治疗目的。

(图片源于网络)

但深部牙周袋内细菌很难用上述机械方法清除,需在刮治基础上加以药物治疗,达到彻底清除细菌的目。牙周病药物治疗时机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需选在洁治、刮治完成后,菌斑生物膜被破坏后使用。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团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因为菌斑生物膜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作为机械治疗的辅助,建议牙周用药应选在在机械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立即使用,此时龈下菌斑的数量最少且生物膜已被破坏,能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

目前,牙周用药主要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种。

全身应用药物治疗多在牙周组织炎症较重时采用,或作为牙周手术前、后的预防性用药。在牙周临床治疗全身使用抗生素时,应考虑序列治疗,可先用抑菌剂,再用杀菌剂,以避免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与四环素类。其中青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牙周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泛,疗效可靠。

其中,四环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原因在于此类药物全身应用会产生系列不良反应,如对患者的胃肠道造成刺激,牙齿色素沉着、长期使用可造成二重感染等。此外,使用此类抗生素期间应注意掌握用药禁忌证,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的儿童禁用。

(图片源于网络)

但全身用药最终到达牙周袋内的药物水平相对较低,且全身用药容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在没有发烧、感染、局部肿胀的情况下,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全身用药。而局部用药具有如下优点:可使局部药物浓度高、药物作用时间长、不易引起口腔菌群失调、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少等,现已成为牙周病药物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式,其具有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应用于牙周局部的制剂种类多样,包括含漱液、冲洗、局部应用缓释剂等。现今常用的含漱液种类多样,包括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浓替硝唑含漱液、1%过氧化氢液等。此类制剂有助于改善口腔卫生及炎症,抑制致病菌的滋生,可在短时间内直接减少口腔或牙周袋内厌氧菌的数量,减缓牙菌斑的形成,对龈炎疗效显著。其中,氯已定是目前已知效果最确切的防菌斑药,能减少60%的龈上菌斑积聚,抗菌作用强,刺激性小,使用较安全。但本药味苦,长期使用可使牙面着色,且需要频繁使用。

(图片源于网络)

替硝唑作为继甲硝唑后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原生物和大多数厌氧菌均有效,半衰期比甲硝唑长,替硝唑含漱液在临床上使用也较为频繁。碘甘油、碘酚等属于涂部消炎收敛类药物,具有灭菌、除脓、止痛、收敛等作用,但刺激性太强。含漱液和冲洗剂由于消除快、袋内渗透性差,通常需频繁使用,患者依从性较差。

现今,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是治疗牙周病最常用的缓释药物,将其用于牙周袋内后,药物与龈沟液和唾液反应变成硬的膜片,可长时间缓慢释放较高浓度的药物成分,抗菌有效作用时间能够长达1周。有实验表明,相比于单纯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诊疗进行治疗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更加显著,预后效果更良好。

(图片源于网络)

除依靠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外,患者也应该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做到早起及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注意饮食结构要营养均衡,多吃白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于牙齿口腔健康的食物;尽量少吃含糖食品,不抽烟,少喝酒,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唾液分泌,利于牙面及口腔清洁;并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等。具体病情还需要咨询医生进行专业治疗,不可盲目用药,以免贻误病情哦。

1

义隆牙博士口腔

一城5店

专注口腔24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bx/9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