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益生菌生态调节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
2020-8-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摘要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为菌斑生物膜,近年来菌斑学说越来越倾向于牙周微生态失调。目前牙周病经典的治疗方法为机械性去除菌斑,但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需要辅助其他治疗方法。益生菌具有重建宿主微生物群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特点,可能起到改善牙周病微生态的作用。本文从牙周相关疾病分类角度,对目前益生菌生态调节在牙周炎、牙龈炎、口腔异味及种植体周围疾病防治上的临床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加以总结。
论文ID
原名:益生菌生态调节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用
译名:Applicationofprobioticecologicalregulation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eriodontaldiseases
期刊: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发表时间:年3月
第一作者:刘琳
通讯作者:赵蕾
通讯作者单位:医院
正文内容
牙周病是一组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其始动因素是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致病的学说包括非特异性菌斑学说、特异性菌斑学说,而生态菌斑学说即微生态失调对牙周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为牙周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
目前,牙周病的经典治疗方法仍是机械方式去除菌斑[2],然而龈下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组成复杂,局部微生境结构多变,机械治疗不能彻底清除患处的菌斑细菌,且治疗后位点往往会发生牙周致病菌的再定植[3];辅助使用全身或局部抗菌类药物虽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存在耐药性问题,且会降低口腔共栖菌对致病菌的定植抗力,扰乱正常的口腔微生物群落[4]。近年来还出现激光及光动力等辅助治疗方法[3],但目前的治疗手段仍无法达到重塑有益牙周微生态的目的。
益生菌(probiotics)指“当在宿主体内运用到足够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体微生物”[5]。目前已投入临床应用的益生菌主要分为3类: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益生菌具有重建宿主微生物群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改善宿主微生态的作用[6],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7]。口腔与胃肠道相通,同样存在复杂的微生态。近年来,益生菌在牙周炎、牙龈炎、口腔异味、种植体周围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