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延寿丨别把睡觉磨牙不当回事可能耽误你

2022-8-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云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news.com/yiliao/155957.html

文:益延寿·主播:小益

喜马拉雅搜索:「益延寿健康课堂」

有用/有趣/有料的健康栏目

关于磨牙,德云社相声演员郭麒麟曾说过一段相声:买二十斤牛肉放人家嘴里,一宿成馅了。

段子固然搞笑夸张,但磨牙这事儿,还真挺害己伤人的。

老话说:“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这当然不可信,有人在晚上睡觉中常发出咯咯咯咯的咬牙声,医学上把这种磨牙称为夜磨牙症。

什么是夜磨牙?

磨牙症是牙齿在无意识状态下承受一定强度咬合力的同时,下颌作一定节律的运动或表现出较大运动倾向的现象,表现为下颌肌肉的间隙性等张性收缩,并伴有规律性的咀嚼似动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

磨牙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磨牙型,常在夜间入睡以后磨牙,又称为夜磨牙;

二是紧咬型,常有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

三是混合型,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以夜磨牙最为常见。

严重的夜磨牙会加快牙齿的磨耗出现牙齿过度敏感的症状,甚至造成牙周组织损伤、咀嚼肌疲劳及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为什么会磨牙?

1.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磨牙症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即使入睡后仍有一部分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兴奋的大脑皮质”会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

磨牙症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不成熟等特征,且焦虑程度越高,磨牙症的发生频率越高。

2.疾病因素

在长期的磨牙症研究中发现,疾病因素在很多时候也参与或导致了磨牙症的出现。如血压变化、缺钙、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感染、内分泌不平衡、过敏性疾患等有可能引起磨牙症。

3.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儿童期的磨牙症往往持续存在,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父母长辈患磨牙症,孩子患磨牙症的概率会有增高,也就是说磨牙症虽然不是百分百的遗传,但是其具有遗传倾向。

4.局部因素

大部分因为上下牙咬合不正所致,于是病人常会有一种下意识的意念,想要使多数牙齿接触,儿童换牙期这种情况很多。

磨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TIPS

1、牙齿变形

磨牙会造成牙齿缺损,引发牙齿过度敏感的症状。磨牙还会使牙齿移位产生空隙,引起食物嵌塞,导致牙龈炎和牙周炎。

TIPS

2、关节弹响

我们能嚼食物,全靠颞下颌关节,它作为咀嚼的支点承受了全部的力量。如果晚上还继续磨牙,关节盘可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关节疼痛、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等。

TIPS

3、肌肉酸痛

磨牙的时候咀嚼肌一直得不到休息就会出现疼痛、腮帮发酸的症状,肌肉酸痛又造成紧张,磨牙就会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TIPS

4、影响心理健康

磨牙会导致患者有心理负担,担心影响家人的休息,强迫自己最后一个睡觉,时间长了健康状况又出问题,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如何改善磨牙

1、鲜枸杞菜(连梗先煲)半市斤、黄花菜20条(去蒂)、蜜枣2~3个、猪胰腺1条,煲汤,有利于缓解磨牙的症状。

2、每晚睡前吃一块生桔皮或者用陈皮泡水,连吃2至3天,可治小儿及成人睡觉磨牙,对早期磨牙刚刚发生时尤其有效。

3、生地黄1两,泽泻3钱,灸甘草3钱,乌梅3钱,山茱萸4钱,远志3钱,牡丹皮3钱,山药4钱,五味子3钱,香附5钱,灵磁石1两,(先煎)灯芯草2钱,(引药)(煎服),有利于磨牙的治疗。

4、服用宣风散以清热杀虫:槟榔6克,陈皮、甘草各2克,黑丑(炒)12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2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对磨牙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温馨提示

由于引起磨牙的因素不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症治疗。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如果有长期磨牙的情况,应排查是否有生理性疾病;若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应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益延寿编辑修改,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24小时内处理!

猜您喜欢

1.益延寿丨颈动脉斑块,这个年龄段的人几乎都有,这5类人尤其要注意!

2.益延寿丨关于免疫力的误区,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3.益延寿丨注意!肝不好有这些“信号”,养护肝脏要做到4点!

4.益延寿丨肥胖的人更易患骨关节炎,如何减少损伤?

5.益延寿丨警惕!缺乏这种维生素,中风风险将大大提高!

「用管理财富的理念,管理健康」

心态

营养

睡眠

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yf/13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