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你的牙准备好了吗
2017-9-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前言育龄期妇女:指妇女具有生育能力、处于生育时期的妇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妇女15-49岁为生育期年龄,历时35年。在此期,妇女要经历青春期、围婚期、孕产期、非孕期及围绝经期。婚育期妇女的口腔保健,不但直接影响妇女本身的健康,还会影响胚胎和婴儿的健康。怀孕后体内发生很大的变化,饮食习惯也发生改变,如不注意口腔清洁和养护极易造成蛀牙、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口腔疾病,直接影响着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进入生育阶段的女性明显增多。然而在我国还存在许多孕期和分娩后有关口腔卫生和口腔健康的错误观念和陋习,很多妇女在孕期及分娩后的一段时间不刷牙。此外,女性怀孕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使得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和身体内的防疫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加速了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或使轻度疾病严重发作。并且口腔疾病的痛苦会导致孕妇饮食的困难,影响着母体营养的摄人,包括胎儿牙胚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维生素A、C、D和钙、磷等矿物质,从而妨碍胎儿牙胚的正常形成和钙化,直接影响到胎儿出生后牙齿的健康发育。因此,孕妇的口腔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胎儿的发育质量,跟胎儿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我们是活泼可爱的二胎分割线O(∩_∩)O
孕妇常见口腔问题
1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间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妇女妊娠期间雌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口腔菌群及机体的免疫反应也发生变化,使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开始出现症状,牙龈易出血,颜色变得鲜红或暗红,明显肿胀。建议育龄期妇女在妊娠之前先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以预防妊娠期龈炎的发生。对于患有妊娠期龈炎的孕妇,主要是建议患者加强自我口腔卫生清洁和维护,正确刷牙,建议使用牙线。对于有重度龈炎的患者,应建议去口腔科进行专业的治疗,最好是在妊娠中期即妊娠4~6个月期间治疗,必要时可使用复方氯己定漱口剂(洗必泰)。
2
妊娠瘤
妊娠瘤(或称孕瘤)实际上是妊娠期龈炎的表现之一。妊娠瘤通常在妊娠第3个月后发生,是由增高的孕激素和局部刺激因素及细菌引起,表现为牙龈呈瘤样增生,生长快,色鲜红,质松软,易出血,其本质不是肿瘤,是多血管的炎症肉芽组织。对于妊娠瘤的患者,建议其进行彻底的自我口腔卫生控制,一般分娩后逐渐自行缩小。对一些出血、体积较大且妨碍进食的妊娠瘤,可建议其在妊娠4~6个月时去口腔科进行治疗,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术切除。如果在分娩以后妊娠瘤仍不消退,也建议其去专科医师处进行治疗。
3
龋
龋齿就是蛀牙,与饮食息息相关。正常情况下,口腔中的酸性物质会使牙齿上的矿物质逐渐脱离,而唾液中的钙、磷及氟化物又反过来将牙齿矿化,二者达到一个饮食与修复的动态平衡。孕期妇女在进食种类、次数上较原来明显改变,难以保持这种平衡,为龋齿的发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外,准妈妈需要更多的钙质,来满足自身和胎儿所需,缺钙的身体大环境也使得唾液对牙齿小环境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孕妇发生龋的风险大大增加。曾有文献报道,有较多龋齿的母亲,其孩子也更易患龋。建议孕妇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并限量食用糖类食品,以便降低其患龋的风险。如果孕妇在孕前就患有龋齿而未治疗,怀孕后发展成深龋或急性牙髓炎,就有可能发生牙痛、靠近牙根部位的牙龈肿痛。因此建议在孕前治疗龋齿,对于在妊娠期间出现牙痛、牙龈肿痛的患者,应去看口腔科医生,进行相应治疗。
4酸蚀症
妇女在妊娠早期常会出现妊娠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并且食道括约肌松弛、来自妊娠子宫的向上压力都会引起或加重胃酸反流,这使得孕妇口腔内的牙齿常暴露于胃酸中,腐蚀牙齿表面的釉质。目前主要的策略是尽量减少口腔内酸暴露。可建议在呕吐后用苏打水漱口,避免呕吐后立即刷牙,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以降低釉质损害的风险。氟化物的漱口液可以保护已受腐蚀或敏感的牙齿。
5牙周炎
在妊娠前就患有牙周炎的孕妇,妊娠期间饮食习惯改变,菌斑堆积容易病情加重;妊娠期龈炎导致的刷牙出血会使很多孕妇误以为是刷牙过重引起的出血,因而不敢彻底刷牙或干脆不刷牙,导致菌斑和致病微生物增多,加重牙周炎病情。“分娩后不能刷牙”是错误的认识和不良陋习,会导致大量菌斑微生物形成,使牙周炎加重。因此在妊娠前应先进行口腔检查,如有牙周炎,应先治疗牙周炎。如果在妊娠期间才发现患有牙周炎或牙周炎加重,可建议患者在妊娠中期请专科医师进行适当的治疗。
6智牙冠周炎
智牙是位于口腔最后部的牙齿,如未完全长出,部分牙体被牙龈所覆盖,则称为阻生智齿。由于它的位置靠后,常无法刷干净,围绕智牙的牙龈组织常常发生炎症,称为智牙冠周炎。若妊娠前有阻生智牙未拔除,再加上孕期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堆积,阻生智牙四周的牙龈就会发炎肿胀,随时会导致冠周炎发作,伴随组织间隙感染,造成腮部肿胀,张口困难,无法进食。建议孕前口腔检查时,一定要尽早拔除阻生智牙,以免留下后患。若孕期出现冠周炎,建议由专科医生处理。
所以要怎么做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孕期前后口腔保健措施1孕前口腔检查和治疗:在上述孕期容易出现的口腔问题中,有许多是孕前就存在的疾病,由于未能及早发现和治疗,致使在孕期出现问题。因此,应当在孕前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来说在准备妊娠前6个月进行。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口腔中存在的疾病,并在孕前加以治疗,以预防其对妊娠的不良影响。对口腔内存在的龋齿进行治疗充填;拔除不能保留的牙齿、残根和残冠以及反复发炎的阻生齿;全面修复缺失牙,以恢复咀嚼功能;拆除不良修复的义齿,并重新进行修复。对全口牙进行超声洁治,即“洗牙”,一方面清除口腔内的菌斑,另一方面排除隐匿的邻面龋齿。
2孕期的口腔保健措施:①刷牙是以清除牙菌斑为目的,可以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使用温水刷牙,同时选择口味比较清淡的牙膏,避免刷牙时引发恶心、呕吐。任何时候,发生呕吐后要用温水漱口,如能用苏打水漱口更佳,避免呕吐后立即刷牙。②建议使用牙线,以帮助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尤其是妊娠时刷牙后易恶心和呕吐的孕妇,可以用牙线帮助清洁后牙或者辅助用漱口水。③饮食方面主要是均衡饮食,合理营养。遵循科学的进糖原则,少吃甜食,减少零食。针对口腔健康,适当补充钙和VitD对牙齿的发育很重要,但要注意在摄人食物后的口腔清洁工作。
3孕期口腔检查和治疗的有关问题:①牙科x线片检查,由于拍摄牙根尖片的放射剂量很小,若必须拍摄,穿上防护服及颈围后可以拍摄。但一般情况下,最好不在孕期拍摄x线片。②常规牙科治疗,在妊娠中期,即妊娠4~6个月,是较为安全的阶段,可进行常规的牙科治疗,如龋齿充填,妊娠期龈炎的治疗,孕瘤的切除,牙周炎的治疗等。③牙科治疗中的药物使用,通常牙科的治疗不需要服用很多药物,妊娠妇女如果出现口腔问题,也很少需要药物处理。氯己定含漱剂是安全的,可以使用以辅助抑制牙菌斑。口腔治疗通常采用的是局部麻醉治疗,一般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很小,如利多卡因的适当应用是安全的,通常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育龄期妇女迫切需要了解相关口腔知识,做好口腔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对备孕女性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