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治疗仪在牙周基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患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原载于《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年第13卷第12期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对两种超声治疗仪在牙周基础治疗中的l临床疗效及患者疼痛感受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参与。方法选择38例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对患者口内一、四象限用奇数、偶数随机法选择A(Vector治疗仪,德国DuRR齿科公司)或B(SuprassonP5Newtron
超声多功能牙科治疗仪,法国赛特力公司)超声治疗仪进行治疗,第2天对二、三象限使用另一系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即刻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行疼痛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探诊出血(bleedingonprobing,BOP)和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用两种超声系统行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Pu、BOP和P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者BOP和PD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治疗仪相比,A治疗仪治疗区域的PLI明显改善(P0.05)。A、B治疗仪在牙周基础治疗中患者主观感受疼痛VAS值分别为(22.5±7.5)mm和(37.2±11.3)mm,前者约为后者疼痛值的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轻、中度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A、B两种超声治疗仪均疗效确切,A治疗仪能明显减轻患者在牙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超声设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牙周基础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因疼痛(78%)和噪音(36%)对治疗产生畏惧心理。由于传统超声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产热较多、产生大量的带菌气溶胶形成医源性污染及超声工作尖与牙根表面接触的手感较差等缺陷,所以应用受到了限制旧。近年来,一种新的超声系统——Vector治疗仪(德国DURR齿科公司)运用于临床,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本项研究比较了Vector治疗仪与传统超声多功能牙科治疗仪的牙周临床疗效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感受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一、资料
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门诊就诊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28~58岁,平均42.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大于18岁;②全口患牙牙位探诊出血(bleedingonprobing,BOP)阳性率30%,双侧分别有两颗以上患牙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大于4rain,全口患牙无牙周袋探诊深度≥6mm的位点,无松动牙;③每个象限天然牙大于2颗,双侧天然牙牙数相差不超过3颗;④无牙本质敏感、牙髓根尖周病、牙周脓肿等疾患;⑤无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史;⑥近6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及镇痛、镇静药物;⑦女性不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仪器:采用A(Vector治疗仪,德国DURR齿科公司)、B(SuprassonP5Newtron
超声多功能牙科治疗仪,法国赛特力公司)两种超声治疗仪。二、方法
1.治疗步骤:本研究采用奇数、偶数随机法,自身对照,单盲。由同一医师对38例人选的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在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龈上洁治1周后用两种不同系统行龈下刮治术。对患者一、四象限随机选择A或B超声治疗仪行龈下刮治术,第2天对二、三象限使用另一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结束后,均要求受试者立即填写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受进行评估。治疗后患牙牙面及根面平滑,无牙石等沉淀物。每个象限龈下刮治术的治疗时间约40rain。A治疗仪采用牙周工具盒内的金属工作头,振动频率为25KHz,振幅设置为30μm(控制板上灯光指示为70%);B治疗仪采用H3超声工作尖,功率设置为5,振动频率为27KHz。
2.VAS量表:采用一段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疼痛(0)”和“最严重的疼痛(10)”。受试者根据自己在治疗过程中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代表疼痛的量。每条VAS直线标记后用20cm刻度尺(精度0.5mm)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疼痛程度的定量数值。
3.临床检查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对患者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包括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PD和BOP。PLI采用Silness和Lse的菌斑指数和评分法。牙周探诊采用PCPl1.5B牙周探针(Hu—Friedy,Chicago,USA)。每颗患牙记录6个位点各临床指标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上述探诊过程中如取出牙周探针30s看到出血,则记为阳性位点。依据阳性位点占检查总位点的百分比记录BOP指数。测量上述临床指标亦采用单盲法,由另一位医师完成。
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仅α=0.05。
2结果一、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两种治疗仪治疗区域治疗前PLI、PD及B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治疗区域PLI、PD及BOP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种仪器治疗区域间PD和BO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治疗仪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A治疗仪治疗区域PLI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临床指标平均值见表1。
二、牙周基础治疗中患者主观疼痛感受VAS值的比较A、B两种治疗仪在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患者主观感受疼痛VAS值分别为(22.5±7.5)mm及(37.2±11.3)mm。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PO.01),A治疗仪治疗后患者疼痛感受VAS值约为B治疗仪的60%。
3
讨论一、两种治疗仪在牙周基础治疗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
本试验中,A治疗仪治疗区域较B治疗仪治疗区域PLI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与A治疗仪振动方式有关。A治疗仪与传统超声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其手柄内含有一由超声马达驱动的环形谐振器。位于手柄前部的这一环形谐振器可产生继发的垂直线性运动,从而起到正确的校准作用。偏离手柄长轴90。的耦合器可通过谐振环产生一种被动的上、下移动,避免了治疗过程中工作尖对牙根表面的垂直向振动。工作尖振动方式的改变,使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产热明显减少,不需要使用大量冲洗液。同时由于A治疗仪专用抛光液含直径仅10μm的羟磷灰石颗粒,这些超微颗粒在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抛光牙面,平整、光滑的牙面不利于菌斑形成和附着,改善了龈下微环境。由于工作尖平行于牙体表面振动,避免了对根面的削凿,减少了刻痕的产生,更利于保护牙体表面结构。Kawashima等的观察结果支持这一推测。
二、两种治疗仪在牙周基础治疗中疼痛感受的差异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既往治疗史、个人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都可对其定量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结论的准确性。本试验设计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将同一位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疼痛感受进行对比,尽量减轻了受试者个体差异性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干扰。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轻中度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过程中,受试者对A治疗仪治疗后的主观疼痛感受VAS值约为B治疗仪的60%,该结果支持Hoffman等及Braun等川的研究结论,即A治疗仪能显著降低牙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A治疗仪减轻疼痛的效果还可能与其工作尖纵向运动方式有关,在此过程中,根面平整由含有羟磷灰石的抛光液介导的空穴效应或微流效应所实现,并非依靠工作尖与根面的直接接触。所不同的是:Hoffman等用A系统和传统超声系统行牙周治疗后所取得的VAS值均小于本试验中的相关数据,分别为15.34和29.35mm;患者对A系统治疗过程中的主观疼痛感受程度仅为传统超声系统的50%,低于本研究结果。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试验设计和病例选择标准不同有关。Hoffman等选择的是牙周病维护期患者,患牙牙周组织无明显炎性反应,因此对治疗刺激产生的疼痛反应较弱。同时患者过去曾接受过多次牙周治疗,对治疗中可能产生的疼痛及治疗本身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观上对疼痛程度的评价可能较低。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反,Kocher等。发现:A系统和传统超声系统在术后即刻、术后当晚及术后第l、2天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感受无明显差异。导致不同研究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虽然Koeher等选择的也是需接受牙周病维护期治疗的病例,但受试者普遍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研究人员将系统功率设置得较低,并采用了较为细小的工作尖,从而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感到明显疼痛。在本试验及Hoffman等的研究中,系统的功率设置为中等水平,选择的工作尖也相对较大,这样在确保更有效清除龈下牙石的同时,对受试者造成的刺激也相对较大。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轻、中度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A、B治疗仪疗效均确切,A治疗仪能明显减轻患者在牙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因此,患者对这一新的治疗系统接受程度较高j对于一些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者,A治疗仪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牙周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改善牙周病的预后。
(收稿日期:-05-29)
(本文编辑:孔繁军)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