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米粒专家访谈全国爱牙日,爱牙,爱美,爱

2019-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年9月20日——第29个“全国爱牙日”

宣传主题“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此次访谈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的《在线访谈》节目,邀请的到是口腔疾病防治领域的三位专家,分别是北京大学口腔医俞光岩教授、医院预防科郑树国主任、首都医科医院口腔科王左敏主任,一起来和大家聊聊如何拥有健康的口腔,并解答网友的提问。

请俞光岩教授给大家讲讲一个健康的口腔有多么重要以及现在国人口腔健康水平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大家好,口腔健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标志。如果说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可能很少有人会去口腔的健康。但是,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程度提高了,人们就会非常口腔的健康,就会容貌的美,就会行为举止,所以,口腔健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口腔健康还不仅仅影响到口腔本身的功能,比如说语言的功能、咀嚼的功能、发音的功能和吞咽的功能等等,它还跟全身的疾病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等,所以它是全身健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很明显地影响到我们的生命质量。

我们国家的口腔健康情况怎么样呢?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口腔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然,我们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老百姓的口腔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在口腔健康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这里有一些数据,来说明我们国家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一个是患龋病,也就是平常老百姓所说的蛀牙,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达到6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是28.9%,也就是将近30%。35-44岁的中年人患龋率达到88.1%,65-74岁的老年人高达98.4%。所以,几乎是所有人都可能会患龋齿。我们平常说一个人可能在一生当中不得糖尿病、不得肿瘤、不得心脏病,但是几乎都会看口腔医生,去看牙病,这说明了牙病的普遍性。

以上这个数字是患龋率,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得了龋齿以后是不是及时进行治疗。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得了龋齿没有去治疗的,5岁的儿童占97%。这可能有个概念,儿童得的是乳牙,以为乳牙早晚是要换的,就不去治疗了,但是这个概念是错误的。12岁的儿童患龋病没有去治疗的高达89%,中老年人78.9%-91.7%得了龋齿也没有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人得了龋齿以后就没去管它,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口腔疾病最常见的,一个是龋齿,另一个是牙周病。牙周病的各项指标是什么情况呢?一般来说,城市居民要比农村好,女性要比男性好,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好一些。龋齿和牙周病是牙齿丢失最主要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中年人这一组里,人均失牙的数字是2.6颗,老年人人均失牙数字是11颗。我们的老年人群里边全口无牙的(无牙颌)占6.8%,也就是7%,这是一个蛮大的数字。口腔有一个国际组织叫做世界牙科联盟,世界牙科联盟主席曾经跟世界残疾人协会提出一个建议,要是全口无牙的话,叫做残疾人。就是你没有手、没有脚,自然就是残疾人,要是全口没有牙了呢,他的咀嚼功能就失去了,而且他的外形得到明显改变,嘴瘪进去了,所以全口无牙人的应该称之为残疾人,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口腔健康不良的情况。还有口腔黏膜会有一些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口腔黏膜有异常的,35-44岁的中年人占5%,65-74岁的老年人口腔黏膜异常的占8%,这些指标都说明我们国家居民的口腔健康情况尽管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当中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和意义。

定期口腔检查非常重要,它主要是能够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实际上跟其他的体格检查是一样的,我们现在都很强调要定期去做体格检查。口腔检查可以发现一些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比如龋齿。如果说一个龋齿非常表浅,这个时候如果及时把它治疗,也就是做充填,非常简单,一次就可以完成。如果这个龋齿逐步发展,就有可能引起牙髓炎,平常咱们说牙神经发炎,那是非常非常疼的,平常说“牙病不算病,痛起来要人命”,这实际上就是指的牙髓炎,如果能得到早期治疗,牙髓炎也就可以避免了。

如果龋齿发展到牙髓炎,然后进一步往下发展到牙根尖也发炎了,我们叫根尖周炎,这时候治疗的时候可能要把牙髓去掉,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拔神经,把牙髓去掉以后再进行充填,我们叫做根管治疗,这个治疗过程复杂得多,不是一次可以治好,可能要几次治。还有,牙齿就好象一棵树一样,如果有牙髓在的话,这个牙是活的,要是牙髓去掉了,牙齿就变成死牙,好像一棵枯树一样,枯树就特别脆,没有那么有韧性,因此做完牙髓根冠治疗以后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把牙外面做一个套子,把它保护起来,这又增加了更多的治疗程序。

所以,比较重的龋齿以及它的一些并发症,治疗就会复杂得多。要是早期的龋齿,一次充填好了,可能既省时间又省钱,要是变得复杂了以后,跑的次数要多,治疗也要复杂得多。另一种常见疾病叫牙周病,一开头的时候可能只是牙龈炎,牙龈亚早期的时候很简单治疗可能就好了,但是如果它进一步发展,我们叫做牙周钙,牙周钙形成,再往下,牙槽骨也被破坏掉了,牙周就萎缩了。牙槽骨破坏了以后是自己再也长不出来的,也就是说你不要再继续破坏了。牙周带形成牙槽骨破坏了以后,牙齿可能就松动了,牙可能就留不住了。因此,口腔检查的时候发现有早期牙龈炎要早期处理,可能后面就不会再恶化了。这是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还有一般口腔检查的时候会常常做牙周洁治,也就是平常说的洗牙,这样是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一定要定期去做口腔检查。

刚刚俞院也提到了儿童患龋齿的治疗情况可能不太理想,儿童口腔检查的时候应该从几岁开始?要多将进行一次,又有什么需要的重点?请郑主任解答一下吧。

其实现在家长还是比较关心自己孩子的牙齿健康,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第一颗牙一长出来,差不多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到差不多1周岁这段时间来查比较好,一个是牙刚出来以后,医院检查的时候,首先医生看有没有发育异常的情况,这很直观。更重要的一点,在这个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主要是靠吃流食和奶,喂养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喂养习惯是决定以后乳牙是否健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好多我们在门诊遇到小孩儿年龄很小,牙齿坏得很厉害,往往与不良的喂养习惯有关系。举个例子,小孩儿晚上喜欢喝夜奶,还有很多孩子喜欢含着奶嘴入睡。所以你来检查的时候,医生除了看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还要问一下你的喂养情况,发现你的喂养不正确的,可以告诉你,让你及时改正,这样对乳牙萌出的影响就没有了。第三个是乳牙清洁,就也很关键,很多家长都问什么时候给孩子刷牙,一般第一颗乳牙长出来以后,我们就建议给孩子刷牙,可以用套手指的乳胶牙刷,或者是用湿布蘸水清洗,1周岁以后就可以用婴儿牙刷了。还有,很多大人看牙都是很恐惧的,我记得好多大人坐在诊椅上都能吓得抖起来,其实小时候到口腔科来检查,他慢慢的就会熟悉这个环境,长大了以后看牙就诊,熟悉了环境以后就没有那么紧张,很放松了。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所以我们建议检查的时间要这么早,对孩子牙齿未来的发展也是有益处的。

有很多育龄女性想知道,她们进行口腔检查有什么必要?是不是很重要呢?

现在大家对身体健康、保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年轻的准妈妈们孕育下一代的时候,这时候特别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有一个提法叫“不要带着牙病去怀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记得几年前在急诊值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晚上孕妇牙疼得睡不着觉,很难受,来就诊。很难办,她挺着大肚子,我们很多刺激性比较强的检查都不能用,包括一些药物的使用、治疗的措施,还有她局部疼痛时麻醉药的使用,都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还有很多孕妇怀孕的时候长智齿,很疼,进食都困难,对胎儿更有影响。所以在孕前应该对相关口腔疾病进行治疗,包括龋齿、智齿、残根、残冠、牙周疾病、牙龈疾病等等,牙周疾病也是很厉害的,国内外的研究都有结论,如果怀孕期间得了中、重度牙周疾病的话,导致早产的比例是很高的,这也很重要,因为早产儿先天不足,对孩子以后的发育也有影响,所以孕前的准备要做好。

孕期口腔保健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怀孕的准妈妈也说这个问题,经常遇到刷牙的时候会出血,或者看到咬了苹果或硬东西以后会有血印,这就是因为龈炎,一个是怀孕期间激素变化可能会导致水肿,容易出血。另外,如果我们口腔清洁得不够,因为有时候怀孕早期妊娠反应比较厉害,就会忽视口腔保健,所以我们有个词叫“妊娠期龈炎”。还有一点提醒网友们,万一口腔有问题了,我们建议治疗的时间放到孕中期,也就是怀孕4-6月的时候,这时候身体状况是最好的,这时候治疗对她的影响、对胎儿的影响也最小。

还有一点就是营养的均衡非常重要,越是在孕期,自我的口腔保健越是最重要的。如果口腔状况出现问题,比如龋齿,我们知道,小孩儿得虫牙与细菌是有关系的,主要是与变形链球菌有关系,因为孩子出生以后口腔内是没有细菌的,牙齿出来以后才有细菌,很多学者就会问,孩子的细菌来自于哪儿?科学家就做了试验,包括华人、黄种人、白人和黑人,各取了30份小孩儿的唾液和父母的唾液,测试基因型。结论使大家都非常诧异,70%的孩子的细菌来自于母亲。中国又进一步做了研究,因为中国有特色,产假只有4个月,很多家里的孩子由育儿嫂或老人照顾,发现孩子口腔内的细菌跟他的主要看护人是最有关系的。如果我们想想孕前没有处理好,孕期又是这个情况,口腔内潜在导致虫牙的细菌就会传到孩子嘴里。所以妈妈自己要保持口腔健康,不仅是对她自己,也是为了她的孩子。

刚才俞院提到情况严重的会一颗牙没有,那么老年人在口腔检查方面要注意什么?是不是要更频繁地做口腔检查呢?

我们提到了儿童每半年一次,成年人每一年一次,对大众人群是这样的。如果你是一个易感者,比如儿童,容易得口腔疾病、得虫牙的话,可能三个月就要检查一次。老年人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牙周的问题会出现,牙周病是一个大问题,老年人的牙齿缺失主要是牙周病导致的,所以定期口腔检查,牙齿缺失也要检查,缺牙的修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二方面,我们的牙是长在牙槽骨中的,所谓的牙周病也是牙菌斑导致的牙龈退缩,牙根就暴露出来了,年轻的时候虫牙长在牙冠上,到了老年以后,牙根暴露出来,就会长在牙根上,我们叫做根面龋。还有黏膜和肿瘤的问题,这也是需要的。

所以口腔检查重点几方面,一个是牙周疾病,还有是因为牙周疾病导致的牙齿的缺失,还有根面龋,还有是老年的黏膜和肿瘤的问题。也提醒大家,有时候我们说成年人要一年检查一次,如果自己容易有口腔疾病的话,建议检查间隔的时间可以缩短,比如可以半年来一次。第二个,我们平常遇到一些觉得不太正常的情况,比如牙不舒服,这时候往往是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这时候就应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去检查,这样也起到一个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刚才俞光岩老师也特别提到了,早诊早治是非常重要的。

请问王主任,口腔是不是全身身体疾病状况的一个小窗口,有哪些全身的疾病其实可以通过口腔看出来一些端倪?

我们都知道,口腔是消化道也是呼吸道的入口,实际上口腔是全身的一个窗口,通过口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全身病在口腔中是有表现的。比如贫血的病人,他的牙龈、口腔黏膜会发苍白的颜色。还有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梅毒、艾滋,这些疾病在口腔中都有特征性表现。其他还有很多全身病都会在口腔中有表现。通俗一点,我举两个我亲自接诊的病人的例子。有一个是在前两年接的一个29岁的女孩儿,她反复口腔牙龈脓肿,我们反复给她做治疗也不好,我们让她查一下血糖。这个女孩儿很长时间没过来,等她过来的时候,她告诉我们,她去查了血糖,她的血糖已经很高,而且糖尿病晚期的视网膜病变已经发生了,这段时间她一直在眼科看,她说,如果不是口腔出问题,她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第二个例子严重一些,在非典时期,我们在门诊排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太太,她没有任何症状,只是说牙龈出血,想来洗牙。我给她检查的时候,她全口的牙龈发紫色,普遍肿,牙龈炎有瘀血。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牙龈症状,我让她去血液科检查,最后一查是白血病。对于以上这位白血病患者,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她的全身病,只给她洗牙,对于她来讲,一个是出血,一个是感染,都是非常致命的。所以口腔病不可轻视,它往往反映了全身疾病的状况。

网友“月明星稀”问,我想去洗牙,但是据说洗牙会伤害牙釉质,是这样吗?

这个观点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个错误的观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念呢?实际上有一些历史原因存在。因为以前我们的人群不太做定期口腔检查,不太做口腔疾病的预防,比如洗牙,菌斑堆积,慢慢形成牙石,牙石的机械刺激加上菌斑的刺激,造成牙周病变,这就是牙周炎的一个发生机制。牙周病变一个会破坏牙周组织,造成牙槽骨退缩,还有牙周和牙龈退缩。实际上退下来以后,牙石在上面盖着,他自己是不会有感觉的,到真正严重了,把牙槽骨已经破坏到没有了,牙齿松动了,掉下来,但是在这之前很长时间病人自己不会有感觉。而这时他如果去洗牙,把牙周炎的致病因素——牙石洗掉的话,牙石下面实际上已经是破坏了的牙周组织,他突然把破坏牙周组织的后果显现出来了,这时候菌斑和牙接触会造成牙齿的脱矿,牙齿会比较敏感,一旦我们把牙石去掉以后,牙齿比较敏感,他会觉得牙缝也大了,吃冷的也难受了。他怎么会知道牙釉质破坏呢?只是他有这种感觉,实际上是通过洗牙把牙周病变的后果显现出来了,他给归结到洗牙上。我们说洗牙是一种洁治,这是一种预防手段,但如果得了牙周病、牙周炎,有牙周出血了,或者有牙周组织的深层破坏了,这时候洗牙是第一步的治疗,它的目的是去除病因,以后我们治疗才能控制牙周病的进展。网友大可不必担心洗牙会破坏牙周组织或牙釉质,我们一般是用超声波清洗,它不是用刀来刮,而是通过声波来震碎牙石,把牙齿间洗干净,是不会造成牙齿损伤的。有的网友问,我不洗牙的话,就让牙石在上面待着,我也没有什么感觉,也不难受,我洗了牙反而难受了。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一种做法,我们都知道,牙石、菌斑是牙周病的致病原因,如果原因不去除的话,它会不断地破坏牙周组织,等到牙周组织破坏到不可修复、不可治疗,牙槽骨一旦破坏以后,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手段,很难让它完全恢复回来,我们治疗的主要目的也是控制它不再发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让有一些牙槽骨的再生,这是医疗界的难题。如果等到最极端的例子,牙石洗掉了以后,后果非常严重了,他将来镶牙都不太容易,洗牙一定对口腔健康是有好处的。

网友“天仙”问,儿童应该选用什么牙膏比较好?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大家闻氟色变,很多厂商都宣传自己的牙膏不含氟作为卖点,其实这是错误的,家长应该为孩子选用含氟牙膏,一般3岁以后,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们为孩子选用含氟牙膏是有好处的。因为氟会保护我们的牙齿,因为我们平常吃的东西会产生酸,如果用了含氟牙膏会加固牙齿。还有氟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氟化物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建议家长给儿童选用含氟儿童牙膏来刷牙。

网友“点点”问,现在很多地方卖纳米竹炭牙刷,一般是黑色的,说是韩国的高科技,抗菌效果好,请问这是真的吗?纳米竹炭牙刷真有这样的作用吗?

确实,现在新科技发展,有一些新材料、新产品出现,我参观过很多生产线,无论是国内产品还是合资大品牌,目前生产的产品是非常好的,现在市场上的牙刷都是用尼龙丝,刷毛是经过磨圆的,对我们牙齿软组织的刺激都是很小的。所以其实消费者不要太追求一定是新材料,传统的牙刷从质量上、从刷牙的效果上是很好的。有一点特别重要的要提醒大家,那就是我们刷牙的方法要正确。我们在门诊经常遇到学龄儿童,就诊的时候我一看,嘴一张开以后,发现牙齿上到处都是软垢,根本不干净。我问家长,孩子来之前刷牙了吗?家长说来之前刚刚刷过。听起来就很好笑,我问家长平时怎么刷牙?他说孩子平常刷牙可快了,一进到洗手间里,很快就出来了。所以我们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

刷牙要做到面面俱到,还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一般说是3分钟。

美国马里兰大学对刷牙的研究非常细,看看洗牙的时间和效果有什么关系,两分钟以后,效果就比较稳定了,所以我们刷牙一定不要少于两分钟。

刷牙不要横着刷,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的牙根处会缺一条,我们叫做楔状缺损,这都是刷牙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所以有一套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按照这套正确的方法去做。所以一是要刷牙,二是用的牙膏,建议用含氟牙膏。第三,刷牙的时候还要注意刷牙的质量,要有一定的时间,每个牙面都能刷到,再有,刷牙的时候不要横着,一般是45度竖着刷。

网友“暴走的太阳”问,孩子爱吃甜食,有坏牙,有人劝我们去治,但也有人说乳牙早晚是要换的,坏了再换恒牙,那么到底有没有必要去治呢?

我们知道,儿童乳牙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的时期,大人都知道,牙疼了不敢嚼东西,小孩儿牙坏了怎么吃东西?不能正常咀嚼,吃东西受影响,怎么吸收营养?对身体发育肯定有影响。第二方面,我们都觉得孩子不太在意自己的美容。大家都知道,如果牙齿黄,可能不敢笑,小孩子也一样,如果他的牙是黑的,可能自信心也会受影响。我们遇到过一个孩子,他在一个知名的幼儿园里,唱歌跳舞非常棒,可能能选到舞蹈队里。就是因为门牙不好,都是黑的,老师说不行,我们经常给特写镜头,你牙齿不好,镜头前可能会难看,结果就落选了。小孩子本来是很开朗一个孩子,到以后闷闷不乐,性格都变了,家长发现以后,和老师沟通,发现原来是这个原因,到我们门诊给他看完以后,小孩儿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所以对行为、对心理的发育是有影响的。还有是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得了虫牙,不治以后,往进一步发展,到了影响牙神经的时候,再进一步发展,到牙根发炎的时候,在牙床上肿一个包,这时候炎症物质可能会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去。龋齿的致病菌在全身中有很多靶器官,比如心脏、肾、蛛网膜,都会有影响。

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例子,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因医院住院,当时内科医生没问出什么问题来,但是妈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线索,就是孩子在一周前牙齿肿和疼过,这是很重要的,到我们这儿治疗以后,很快孩子肾的症状就消失了。还有,乳牙下面是将来要替的恒牙,掉一个牙,长一个新牙出来,如果牙齿破坏得特别厉害,会影响到恒牙的生长和发育。我们见到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小学高年级或初一、初二的孩子,现在戴矫正器的非常多。牙齿不齐的人群中,有1/3的人并不是因为遗传导致的,主要是乳牙得了虫牙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了下面替牙出现了问题,所以对整个恒牙的替换、发育都有影响。从这几方面,对全身的发育、对恒牙的发育,包括对心理的发育,我觉得这个误区要告诉所有的父母们,应该把这个误区去除,医院去治疗。

正常的乳牙和恒牙的替换过程中,如果乳牙正常,到替换的时候,牙根就会吸收,乳牙会松动,脱落了,恒牙就上来了。如果是一个有病变的乳牙,它只剩下残根了,就吸收不了,老是留在那儿,正常的恒牙就到不了正常的位置上去,这也是乳牙滞留导致恒牙萌出异常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乳牙如果有病变需要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听了专家的介绍和回答,我们了解到,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健康的口腔不仅使我们吃得香、笑得美,更会提升我们整体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都能够口腔健康,远离口腔疾病。

WeBelieve

美好的牙齿和笑容,让我们一起守护!

饭米粒儿童成长俱乐部

FamilyKiddoClub

点击“阅读原文”,参观了解我们的园区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zl/9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