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学习牙周病治疗领域的前沿与热点
2017-9-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AAP成立周年
年,美国牙周病学会(AAP)成立一百周年(-),其主要几个阶段性的进步在于:引入种植学,于年将种植学正式纳入牙周病学教学内容;探索牙周组织再生;提出牙周医学(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最近AAP强调并倡导团队合作(tamwork)治疗牙周病。年,AAP发布“对牙周病患者的管理指南”,其主旨是鼓励牙周专科医师与全科/修复科医师合作治疗牙周炎患者( 牙周炎易感个体,种植失败的风险远高于牙周健康者。在植入种植体之前,消除牙周炎症和进行良好的感染控制是种植治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完成种植治疗后,无论患者对牙周炎是否易感,只要给其提供良好的维护治疗,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率无显著差别。因此,务必要在种植前做好牙周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进行全面、规范的牙周检查,准确判断病情,给出精确的诊断;②根据诊断制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③进行规范的牙周抗感染治疗,包括牙周基础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④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待牙周炎症控制到一定程度后方可开始种植修复。目前,虽尚无公认的牙周炎患者种植前牙周感染控制的标准,但在对牙周炎患者进行种植治疗的研究中,国内教科书(孟焕新主编,《牙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规定:牙周炎患者在接受种植治疗前一般须达到:菌斑指数<20%,且全口探诊出血(BOP)<25%,余留牙探诊深度≤5mm。牙周炎患者经牙周治疗后,全口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BOP位点均<15%方可进行种植。另外,有研究显示:种植术区临近的患牙,其牙周致病菌更易在种植体周围定植,导致种植体周围的感染,因此,对于临近缺牙区的患牙,应该执行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标准。
牙龈生物型
奥先拜恩(Oschnbin)等学者,针对不同的牙龈形态,提出了厚、薄牙龈生物型的概念。牙龈组织的形态因人而异,不同形态的牙龈对口腔的各种治疗会有不同的反应和结果,生物型可在多个方面对口腔治疗产生影响,例如牙拔除术、种植、牙周翻瓣术、根面覆盖、正畸预后、牙冠延长术、牙周再生术、修复等,而影响牙龈生物型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牙位、性别等。薄生物型,角化龈宽度小于5mm,牙冠较长(比值≤0.8),牙龈较薄(厚度<1mm);厚生物型,角化龈宽度≥5mm,牙冠较短(比值≥0.87),牙龈较厚(厚度>1mm)。不同生物型的牙周组织再生能力亦不相同。厚龈生物型(thickbiotyp),一般血供较好,生物学记忆能够帮助组织再生。薄龈生物型(thinbiotyp),通常产生的是永久性的牙龈退缩,再生能力较差。我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牙周组织健康的汉族年轻人群中,薄型牙龈与厚型牙龈各占约50%。牙龈生物型与牙位相关,上颌中切牙处牙龈厚度大于前牙区其余各牙位的牙龈厚度。性别对牙龈厚度无影响。生物型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单纯视觉法、拔牙测量法、探诊法、超声法、穿刺法等,但各有利弊。评估时,可使用目测、穿刺、牙周探针、超声波仪器、锥形束CT(CBCT)等方法和仪器。
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
传统概念上的机体炎症反应主要为红、肿、热、痛,但目前大量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癌症、糖尿病等)均与炎症相关,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即为炎症。
牙周炎对全身病变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在牙周病变过程中,局部组织产生大量炎症介质,例如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介质可经循环进入血液。第二,在牙周病变过程中,细菌及其毒素入血。一个重度牙周炎患者,与细菌接触的牙周袋的溃疡面积大约为39cm2;细菌进入血液,不是偶然现象,重度牙周炎患者牙源性感染或牙源性菌血症经常发生。大量证据表明,牙周炎会加重全身系统性慢性炎症反应。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偏高,引起系列并发症和白细胞机能不全等免疫防御功能障碍。在罹患牙周病的状态下,人体内TNF-α的产生量增多,而TNF-α能够使1型糖尿病的状态发生恶化;糖尿病患者若发生牙周炎,其血糖控制水平也较差,经牙周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下降。慢性肾病:牙周炎与慢性肾脏病(CKD)关系密切,但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在有糖尿病的前提下,如果患者患有慢性牙周炎,将明显增加其肾间质炎症、实质纤维化,致使肾功能恶化。肥胖:研究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高,牙周病的罹患率也增加;另一方面,根据BMI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类结果显示,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中,BMI高者其牙周病的严重程度也高。动脉粥样硬化:牙周细菌的侵入和感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牙周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证据为:①牙周细菌可以到达心血管组织;②粥样硬化血管壁上可以检出牙周细菌活菌;③牙周细菌可以侵入血管内皮细胞。主要机制为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炎性介质作用、交叉抗原存在等。另外,有研究提示,牙周炎和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存在相关性,且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和CRP浓度明显上升有显著相关性,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经过牙周治疗后,CRP浓度明显下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学研究发现,罹患中等程度牙周炎的母亲较无牙周炎母亲生出低出生体重儿的几率高7倍。牙周病干预治疗可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降低。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与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有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探诊出血指数明显增高,牙周病罹患率增高。对于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患者,由于其牙周病灶的存在而产生大量炎症因子,骨吸收作用增强。此外,研究发现,牙周炎还与卒中、肺部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相关。
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牙周炎风险更高
一项对中国台湾地区骨质疏松症人群牙周炎罹患风险的研究,分析了-年间名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名对照组数据,并进行5年随访,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牙周炎罹患风险更高。该论文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Priodontol,,85(3):24]。
心理因素或影响牙周病治疗效果和进展
美国一项综述显示,慢性心理应激和抑郁对人体免疫系统和健康有负面效应,对于牙周炎易感人群,慢性心理应激和抑郁影响牙周病的治疗和进展。该论文年2月发表于《牙周病学》(Priodontol)杂志。
年12月1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口腔健康与糖尿病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哈佛大学医学院糖尿病中心、我国糖尿病及牙周领域知名教授做大会报告。
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换届
年7月14日,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出第五届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会包括委员人,其中常委40人。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名单(部分)
顾问曹采方吴织芬主任委员束蓉候任主任委员王勤涛前任主任委员章锦才副主任委员(6人,按姓氏笔画排序)闫福华吴亚菲李成章杨丕山欧阳翔英潘亚萍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48期05版”,了解更多,请涓尰瀵圭櫧鐧滈閾跺窛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