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牙期间的若干问题

2016-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院订阅哦!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一口健康、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而牙齿的萌出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很多年轻的妈妈在这方面知识匮乏,也很困惑。因此,有关牙齿的萌出、伴随的症状、及牙齿护理方面的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

牙齿萌出时间

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宝宝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宝宝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宝宝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萌芽时造成差异的3种原因

1、遗传因素如种族、性别等,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气温、疾病等。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儿童比温热地区的牙齿萌出迟。3.营养状况营养良好,身高、体重较高的宝宝比营养差,身高、体重较低的宝宝牙齿萌出早。

牙齿萌出顺序

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1、下颌中切牙2、上颌中切牙3、上颌侧切牙4、下颌侧切牙5、下颌第一乳磨牙6、上颌第一乳磨牙7、下颌乳尖牙8、上颌乳尖牙9、下颌第二乳磨牙10、上颌第二乳磨牙有的宝宝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萌牙时伴随的6种症状

萌芽时正常反应有2种1、咬东西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任何不适,但在乳牙萌出时,宝宝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等。这时可给宝宝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2、流涎牙齿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于宝宝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这种现象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萌芽时的异常情况有4种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宝宝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称为“新生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影响宝宝哺乳及脱落后被宝宝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2、乳牙萌出过迟宝宝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3.萌出性龈炎萌出性龈炎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4.萌出性囊肿乳牙萌出前,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萌芽时期的护理原则

1、口腔清洁按摩牙龈、清除菌斑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而这一早期的清洁工作完全靠宝宝的爸爸妈妈来完成。即爸爸或妈妈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龈组织和清洁宝宝的牙齿,每日一次。2.口咬玩具乳牙萌出时,宝宝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这时可给宝宝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宝宝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有时,也可给宝宝用磨牙棒,一是利于牙齿萌出,另外,还可以训练宝宝的咀嚼功能。3.口腔检查乳牙开始萌出时,也是第一次进行口腔检查的时间,一般检查最迟不要超过宝宝12个月。4.生理间隙乳牙间大多存在生理间隙,有些宝宝乳牙萌出时出现间隙,也有些宝宝乳牙初建牙合时无牙间隙,以后逐渐出现间隙。临床可见随着增龄变化,生理间隙变大。生理间隙有利于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年轻的妈妈们在宝宝萌牙的时期做好护理,宝宝一定会长出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的。广州知妈堂下期精彩活动预告!

==============================

1月17号周六讲师:陈玫晓(广州知妈堂首席运动教练)主题:《自然分娩之经典孕动》==============================报名方式:具体请参考







































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zl/1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