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诫已患牙病的准妈妈们,切莫讳疾忌医

2018-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不少准妈妈在出现牙齿医院诊治,反而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孕期的任何治疗都会影响到腹中胎儿。专家告诫已患牙病的准妈妈们,一旦出现口腔问题,讳疾忌医或应对措施不当,导致的后果可能比牙病本身更严重。 

误区1:怀孕前没有口腔问题则怀孕期间也没问题

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全身会起一系列的变化,最常见的即表现为妊娠反应,如爱吃酸甜的零食,少吃多餐,加上恶心呕吐,往往很难坚持每次餐后都刷牙。因此,本来孕前没有龋病或炎症的妇女,这时候也会患龋病、炎症。

误区2:用漱口代替也可以清洁口腔。

这是错误的,因为漱口只能将口内大块的食物残渣漱掉,但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残渣、细菌及其分泌物)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干净。

误区3:怀孕时一定会坏牙

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有些人也会因此而任由牙齿蛀虫。其实,怀孕不一定会坏牙,而是因为怀孕时,许多孕妇由于口味改变而喜吃酸甜零食及其他淀粉食品,口腔卫生却未加强,并且因一刷牙就会呕吐,很容易停止或荒废刷牙。胃酸滞留口中,或常喜欢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变,也是造成孕妇容易蛀牙的原因。

误区4:怀孕期间有了牙病只能听之任之。

孕期牙病一定要及早就医,否则可能因拖延治疗而出现全身症状。一般而言,怀孕前期(前三个月孕期)若非紧急状况,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孕中期(第四至六个月)若一定要治疗牙齿,可选择此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怀孕后期(后三个月孕期)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牙科治疗(如拔牙等)。

误区5:治牙病的药一定对胎儿造成伤害

牙科药物许多是局部用药,对孕妇是安全的。有人担心检查时照射X光会影响到胎儿,其实牙科放射线检查的剂量都很小,且远离下腹部,应该都在安全范围内,若因急诊需照射X光时,应听从医生安排并做好防护措施。当然,如果不是急需,还是应尽量避免此类检查。

妊娠期牙龈炎能治愈吗?

牙周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但妊娠期妇女更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因此应引起孕妇的注意。妊娠期妇女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使原有牙龈炎症加重,出现牙龈肿胀,称为“妊娠期龈炎”,重者可形成瘤样改变,称为“妊娠期龈瘤”。一般是妊娠2个月开始出现,8个月达到高峰,分娩2个月后可恢复妊娠前水平。最主要的防治方法保持口腔健康,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除非较大的妊娠龈瘤可手术切除,在妊娠4~6个月是口腔治疗的安全期。

文章转自39健康网

作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司燕

欢迎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bx/8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