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医师每日一练临床口腔中医

2016-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患者,男,43岁。主诉:左上后牙自发痛2天,伴面部肿痛1天。现病史:左上后牙龋坏,一直未治疗,无明显不适。2天前出现自发性持续性跳痛,患牙浮起感,不敢咬合,无明显冷热刺激痛。1天前左面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无全身发热等不适,自服“先锋2号”及“甲硝唑”1天,症状无明显缓解,求诊。

  检查:左眶下区肿胀,皮肤色泽正常,皮温不高,压痛明显,无可凹性水肿。

4DL深大龋洞,腐多,探露髓,不敏感,叩(+++),松(IIo),龈颊沟变平,色红,压痛明显,未触及波动感,冷热测均无反应,X线示骨硬板消失,根周膜略宽。

  答案

  1、诊断:

4DL急性根尖周炎

  2、诊断依据

  ①病史:可定位的自发持续痛,咬合痛,浮出感。龋洞充填史。

  ②检查:深大龋洞,露髓,冷热测均无反应,叩(+++),松(IIo),龈颊沟变平,压痛明显,X线示骨硬板消失,根周膜略宽。

  3、鉴别诊断

  ①急性牙髓炎:患牙有放散痛,叩诊可有不适,但不表现疼痛。冷热测引发疼痛。

  ②慢性根尖炎:患牙叩诊不适,无明显自发痛,X线可见根尖区明显阴影。

  ③蜂窝织炎:颌面部软组织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突出,重者出现功能障碍;全身反应明显。

  4、治疗计划:

  ①开髓开放引流,消炎止痛。

  ②急性炎症消退后行根管治疗。

患者,女,47岁。

  主诉:左上后牙食物嵌塞2年。

  现病史:患者几年来左上后牙进食时,食物嵌塞明显,牙龈胀痛不适,剔出嵌塞食物后疼痛缓解。近日自觉左上后牙咀嚼无力,要求诊治。刷牙1次/日,横竖刷,每次1分钟。偶有口臭,牙龈时有肿痛,自服消炎药缓解。从未接受过口腔治疗。

  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差,菌斑IIo,牙石(+++),色素IIo。牙龈充血,肿胀,质松软,BOP%。牙龈普遍退缩1-2mm,PPD2-4mm,个别达5-7mm。

6未见明显牙体疾患,牙龈红肿,牙石(+++),龈退缩3mm,PPD6-7mm,牙周袋少量脓性分泌物,叩(±),松IIo,X线示远中牙槽骨水平吸收至根中1/3。曲面断层示全口牙槽骨吸收,以水平吸收为主。中性关系,前牙轻度拥挤。

  答案

  1)诊断:慢性牙周炎

  2)诊断依据

  ①局部有菌斑,牙石等刺激物。

  ②全口牙龈普遍有炎症,有牙周袋和附着丧失,牙齿松动。

  ③X线检查有牙槽骨吸收。

  ④疾病进展缓慢。

  3)鉴别诊断:边缘性龈炎:假性牙周袋,无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收。

  4)治疗设计

  ①口腔卫生宣教。

  ②全口牙洁治。

  ③大于等于4mm的深袋刮治,必要时牙周手术治疗。

  ④定期复查,维护治疗。

主诉: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

  现病史:男性,45岁,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仍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ml,并呕鲜血约ml,当即晕倒,医院,查Hb48g/L,收入院。发病以来乏力明显,睡眠、体重大致正常,无发热。70年代在农村插队,79年发现HbsAg(+),有“胃溃疡”史10年,常用制酸剂。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结核史。

  药物过敏史:无

  查体:T37℃,P次/分,BP90/70mmHg,重病容,皮肤苍白,无出血点,面颊可见蜘蛛痣2个,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苍白,巩膜可疑黄染,心界正常,心率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肺无异常,腹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肌紧张,肝脏未及,脾肋下10cm,并过正中线2cm,质硬,肝浊音界第Ⅶ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5次/分

  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大?

  3.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

  诊断依据

  1.有乙肝病史及肝硬化体征(蜘蛛痣、脾大、腹水)

  2.出血诱因明确,有呕血、柏油样便

  3.腹部移动性浊音(+)

  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胃癌

  3.肝癌

  4.胆道出血

  进一步检查

  1.肝功能检查,乙肝全套、AFP、血常规

  2.影像学检查:B超、CT,缓解时可作食管造影

  3.内镜检查?

  治疗原则

  1.禁食、输血、输液

  2.三腔二囊管压迫

  3.经内镜硬化剂注射及血管套扎术止血

  4.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某患者,女性,48岁。干部,近2个月经未潮,时感烘热汗出,午后面红潮热,头目眩晕,腰酸耳鸣,夜间盗汗,寐差梦多,烦躁不安,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

  查体:T36.9℃,P84次/分,R18次/分,BP/70mmHg。心肺听诊阴性,腹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0×/L,N%67%,HGBg/L。

  鉴别诊断:与原发性闭经相鉴别。

  答案

  主诉:月经未潮,头晕耳鸣2月

  现病史:女性,48岁。干部,近2个月经未潮,时感烘热汗出,午后面红潮热,头目眩晕,腰酸耳鸣,夜间盗汗,寐差梦多,烦躁不安,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

  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1分)体格检查:T36.9℃,P84次/分,R18次/分,BP/70mmHg。心肺听诊阴性,腹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0×/L,N%67%,HGBg/L。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2个月月经未潮,时感烘热汗出,午后面红潮热”为主症,符合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诊断。患者中年女性,绝经前后肾阴虚,冲任失调,故月经紊乱;肾阴虚则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瘙痒;肾阴虚不能上荣头目脑髓,故头目眩晕而耳鸣;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故口干便结;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辛辣之品,酿湿生热,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可见排尿困难,尿道灼痛;湿热中阻,则可见口干苦,不思饮食;湿热上扰心神则睡眠欠佳;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月经未潮两个月。

  2.查体阴性。

  3.血常规:WBC6.0×/L,N%67%,HGBg/L。

  鉴别诊断:

  原发性闭经:两者均可出现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指绝经前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多个系统的一系列症状。而原发性闭经指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年过

  16岁第二性征已经发育尚未来经者,或者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没有发育者称原发闭经,两者不难鉴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证候诊断:肾阴虚证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治法:补肾益阴。

  方剂:左归丸和二至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0g枸杞子9g菟丝子9g鹿角胶12g龟甲12g牛膝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制首乌15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对症治疗:精神紧张者夜间服用艾司唑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口服谷维素,α受体阻滞剂可乐定用以治疗潮热症状。

  2.激素替代治疗:选用天然雌激素。

  3.其他药物治疗: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等。

张某,女,28岁。年1月6日初诊。

  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流清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恶寒,发热,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咽痒,咳嗽,脉浮为主症,诊断为感冒。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流清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风寒束表证。

  其病因病机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中医病症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达表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bx/4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