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身上长了不明小

2016-1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

  近日,朋友圈中一条关于16岁少年患横纹肌肉瘤,因国内无法医治,现已联系去国外救治的   春节前,这名少年的手背上长出了一个小包,去二院治疗时,却被告知为恶性肿瘤,更为严重的是连二院的医疗能力也不能治愈。于是,一家人连夜赶往杭州。在短短的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病情已超快速地转移至肘关节以及腋窝。

  这究竟是怎样的病啊,如此恶劣且快速。小e也从这位少年家长处得知,孩子原先手上只有米粒大小的一粒,不痛不痒。却未想到,一下子发展成现在这样。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结果不会是现在这样。

  求医后,一家人也终于了解了它的名字——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好发四肢、头颈、躯干、会阴等处,也可发生于眼眶。主要症状是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肿瘤压迫周围神经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时可引起疼痛、压迫症状和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血行播散至肺。

  小e查询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相关文章显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是横纹肌肉瘤的一种。横纹肌肉瘤是起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儿童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横纹肌肉瘤发病率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居软组织肉瘤的第三位。成人少发,男性多于女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发于8岁前儿童(平均年龄为6岁);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见于青春期男性(平均年龄为12岁);多型性横纹肌肉瘤常见于成人,也可见于儿童。

  横纹肌肉瘤发病原因不清楚,是由各种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本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融合等因素有关。

  家长朋友们也要主要了,要是发现孩子身上有不明的小包或者肿块,切莫粗心大意,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这样的隐性病魔如何诊断?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

  1.头部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在小儿多为胚胎型,在耳、鼻及鼻窦则为葡萄状肉瘤。患儿都以肿块就诊,其症状有眼球突出、声音改变、吞咽困难、呼吸梗阻、咳嗽及外耳道有分泌物。如侵及神经,则发生返酸疼痛;肿瘤的膨胀及浸润性生长,可使症状加重,出现脑症状。如发生转移,则产生相应的症状。

  2.眼眶

  横纹肌肉瘤可来自眼肌或泪腺,多见于7——8岁男孩,引起单侧突眼。病情进展迅速,1/3患儿发生上睑下垂,10%患儿伴头疼,X线片可见骨质破坏。小儿如有单侧突眼,须进行神经科检查,包括颈动脉X线造影及脑扫描。鉴别诊断应包括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经末梢血象及骨髓涂片易于区别。神经母细胞瘤侵犯眼眶时,身体其他部位病变多已较明显,可资鉴别。

  3.耳

  肿瘤可发生于外耳道、中耳、乳突或副鼻窦,常只侵犯一耳,对侧正常,常有单侧听力丧失,往往不引起注意。常以外耳道有息肉样肿块及耳内有血性分泌物而就诊,易误为炎性息肉,故幼儿有耳内炎症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尤应考虑本病。较少见的是耳后外侧肿块,生长迅速,初诊时报告可能是不明显的隆起,质软,复诊时可增大至惊人程度,由于不痛,确诊时常已属晚期。偶有以面神经麻痹为主诉的,眩晕是相当晚期的症状,肿瘤从中耳扩散到乳突,并通过内板侵入后颅窝。

  4、口、颈

  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时期多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儿童软组织肉瘤的50%,其中45%发生在头颈部,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中原发于眼眶者占25%——35%。横纹肌肉瘤分为胚胎性、腺泡状及多形性,发生在眼眶的横纹肌肉症状瘤中80%为胚胎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包括梭形细胞、葡萄状及间变性横纹肌肉瘤,易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纤维肉瘤等肿瘤相混淆。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起源于口底、舌、悬雍垂、软腭、鼻咽、喉、唇、鼻、龈、颞、颊、下颌肌肉、腮腺及颈部肌肉。表浅者表现为单纯性无痛肿块,早期可误诊为良性肿瘤。幼儿喉部肿瘤可引起声音嘶哑及急性呼吸道梗阻。

来源: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张璐民生e点通

=nb.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bx/1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