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误会观音姐姐几千年

2016-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慧眼慈悲降梵天,杨枝净水洒三千。

万般劫难都销尽,一步人间一白莲。

▲86版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说起观音姐姐,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她手持杨枝净瓶慈眉善目形象。孙悟空偷吃了“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的人参果,还断了人参果树仙根,害得唐僧被“地仙之祖”镇元子扣押在五庄观。最后是观音姐姐赶来救场,用的是杨枝净水:

“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着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依旧青枝绿叶浓郁阴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西游记》二十六回)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还用杨柳枝加净瓶水扑灭了赛太岁紫金铃放出的山火,收服了红孩儿。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也是观音给的三个杨柳叶儿变的。

杨枝净水的救生、护佑、除害和降伏的神奇能力深入人心。然而这是个天大的误会,因为佛教中观音的杨枝净水作用是用来刷牙漱口的。

一.刷牙有风险▲张曼玉饭后剔牙被偷拍。

古人最早的刷牙其实是“剔牙”,而那时的刷牙是不礼貌而且不安全的。   

殷墟(约公元前14世纪末-前11世纪)出土的一批头骨、牙齿,这批遗骨“大都属于平民于奴隶阶层”,“在两个个体中三个牙齿上,曾发现类似剔牙的痕迹。……都在牙颈部区域。其形态为颊——舌向的光滑浅槽,颊侧(即牙齿靠近腮帮子的这一边)段较宽较深。不同于浸蚀症状,除剔牙痕迹外,似无更好的解释。”说明,当时在部分殷代人中有食后用细签剔牙洁齿的习惯。

▲高荣墓葬出土文物(图自安徽省文物局)

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赤乌元年(28年)的高荣墓葬,出土了一根金制的龙形器物。经考证认为这就是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工具,是我国最早的牙签实物。

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曲礼上》提到:“毋刺齿。”意思是剔牙齿不礼貌的。元代道教全真教(创立于金代初年,创始人王喆(-),道号重阳子,又称王重阳,招收有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即金庸武侠小说里“全真七子”)道士通玄子陆道和编集的《全真清规》中:“一凡全真盥瘇,各有威仪戒忌。刺齿唾涕,当在僻静处。”还有“威仪戒忌。……不得刺齿,欲刺齿以袖掩口。”意思是剔牙是很不礼貌有损道教人员形象的,如果实在牙齿塞得难受不得不剔时要用去僻静处或者拿袖子遮掩。

大庭广众下剔牙不礼貌这一说流传至今,以至于现在某明星让记者拍到剔牙都能够让网友拿来八卦一番。

据《养生类纂》(南宋.周守忠)载: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今时出牙者,尽用马尾灰,盖马尾能腐牙龈。

因为古代的牙刷多用马尾等动物毛发制作所以这里说刷牙会腐蚀牙龈,导致牙齿松动。乾隆年间的《养生随笔》(清曹廷栋)说:鬃刷不可用,伤辅肉也,是为齿之祟。《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也说刷牙很危险:炉甘石(煅过)、石膏,等分为末,每次用少许擦牙,忌用牙刷。意思是说用这些药擦牙齿,千万别用牙刷,这样牙齿才能坚固。

如果说这些反对刷牙是怕伤害牙齿牙龈还情有可原,那么有些原因就十分离谱了。

据《妇人大全良方》(南宋.陈自明)记载:孕妇不可刮舌,恐致心气;不可刷齿,恐致血逆。 陈自明是是中医妇产科奠基人,但是他认为漱口会伤孕妇的心气,刷牙会导致孕妇经血逆行。在他死后七百多年的今天民间仍有孕妇不能刷牙的说法,导致“妊娠期龈炎”这一病的高发。

相反专家们的“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周公解梦》:刷牙者病患不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见刷牙可以不生病哦!

二.漱口和揩齿

▲电视剧《红楼梦》截图

古人用盐水茶水漱口,用盐和药来“揩齿”清洁口腔。《弟子规》(清.李毓秀)是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书里教小朋友: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

据《养性延命录》(南朝.陶弘景)里引《内解》:旦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随有津液便咽之。讫,以水漱口,又更以盐末揩齿,即含取微酢清浆半小合许,熟漱。唐代孙思邈广泛搜集历代各家方书和民间验方的基础上编辑成的《备急千金要方》,其中《七窍病方.齿病》也说用盐汤揩齿之法:毎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龂(牙龈)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愈也。

古人早期漱口的出发点较之单纯的清洁口腔要宏观许多。如《养生随笔》(上海书店出版于年.曹庭栋编撰)卷一《晨兴》中:愚谓卧时终宵呼吸,浊气上腾满口粘腻,此明证也。故去浊生清,惟漱为宜。清晨起床漱去“满口粘腻”,可以“去浊生清”,令人神清气爽。

据《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卷九载:奴子李福之妇,悍戾绝伦,日忤其姑舅,面詈背诅,无所不至。或微讽以不孝有冥谪,辄掉头哂曰:“我持观音斋,诵观音咒,菩萨以甚深法力消灭罪愆,阎罗王其奈我何?”后婴恶疾,楚毒万端,犹曰:“此我诵咒未漱口,焚香用灶火,故得此报,非有他也。”愚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她坏就坏在在念观音咒前没有漱口,所以得到报应。

中国正式的医书中记录刷牙用杨枝,最早是在隋代巢元方大业六年()著《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的“解诸毒候”中“以水杨枝洗口齿”。但这里讲的只是一项辨别毒性前的准备工作,在尝食毒物前,要先用水杨枝把嘴巴牙齿洗洗干净。

宋代苏颂(-)等编撰的《本草图经》卷第十二《木部下品》“白杨”条载:此下又有水杨条,经云:叶圆阔而赤,枝条短梗,多生水岸旁,其形与杨柳相似,以生水岸,故名水杨。到了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二的《升麻揩齿方》中提到:毎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里面写每天早上用一头咬软的杨柳枝来揩齿。北宋淳化三年()编纂完成的《太平圣惠方》中的《七宝散》说把海蛤、琉拍、珍珠、白石英、玛瑙、光明砂、房香等七种药物:共为极细末,每日取柳枝打碎一头,点药揩齿。很像现在的牙刷蘸取牙粉刷牙。

即使在植毛牙刷出现后,用手指揩齿仍然是常见。《东坡志林》(宋.苏轼)的松脂揩齿法“仍以指如常法,热揩齿毕”和约成书于年的《是斋百一选方》(北宋.王璆辑)等都是用手指蘸药来揩齿。

三.佛说:爱刷牙的和尚运气不会太差

▲莫高窟窟南壁《弥勒经变》

西晋竺法护(-06)译《菩萨行五十缘身经》卷十里说佛祖和菩萨为什么香喷喷的,是因为用了净瓶盛的水漱口和杨枝刷牙:“菩萨世世持杂香水与佛及诸菩萨,澡面及杨枝梳齿,用是故,佛面口中皆香。”刷牙漱口是佛门弟子很重要的事情之一,莫高窟窟西壁《劳度叉斗圣变》中有和尚漱口刷牙的描绘;窟南壁《弥勒经变》“剃度图中”中,也绘制一个和尚用右手在漱口清洁牙齿。在佛教史上有两件事情对刷牙在佛门中的普及影响重大:

①.王舍城会议王舍城以舍卫城是佛祖弘扬佛法最主要的两个地方,据《五分律》卷七载:时诸比丘不受杨枝及水,便不敢嚼及漱口,口臭眼闇。共人语时,人闻其气。问言:“大德口何以臭?”诸比丘甚羞耻,便乞受杨枝及水。诸人言:“汝自嬾取,谁为汝惜杨枝及水?”诸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不受杨枝及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不受食着口中,除尝食、杨枝及水波逸提。”

这一段讲的是佛祖在王舍城宣扬佛法时发生的事。当时有年老的和尚因为没有接受施主的杨枝和水,所以没漱口没刷牙结果口臭。被俗人(比如我这样的围观群众)耻笑:“我又不是不肯给你牙刷和水,是你自己懒的拿啊。”这件事情严重损害了僧人在俗人心中的形象,对今后的普(佛)法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谁愿意听口臭的人讲经呢?)。

佛祖对此事十分重视,还专门召开了会议并郑重宣布:“从此以后废除不可以接受施主布施的牙刷和水的戒律,佛门弟子一定要坚持漱口刷牙!”

②河边制齿木

据唐朝义净法师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十三记载,佛祖有次曾向胜慧河边的比丘宣扬佛法,外教(婆罗门)的长老们闻讯赶来向河边的比丘请教,可是这些比丘从来刷牙,所以满嘴臭熏熏。长老们左顾右盼,问:“什么东东啊咋这么臭呢!”

这群和尚挺老实(出家人不打诳语):“是我们的口臭。”外教长老嘲笑:“你们没有天天刷牙吗?”比丘说:“我们没刷。”长老说:“为什么不刷牙呢?”比丘回答说:“佛祖没说过要刷牙啊。”长老得意的说:“哎呀,你们不刷牙,连口气都不清新,还谈什么清净要旨呢?”比丘们一时语塞,送上门宣扬佛法的机会就这样没了!

佛祖知道了此事后对比丘们说:“他们嘲笑你们是对的,刷牙是佛门弟子的头等大事。这些我在别的地方跟别的比丘已经说过了,是你们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今天我在这里再次强调,今后所有的比丘都必须要刷牙!”

只有爱刷牙的和尚运气才不会太差,后来佛教律藏将此事件称为“河边制齿木”。

舍卫城是古印度恒河中游北岸拘萨罗国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著名的“祗树给孤独园”,即祇园精舍所在地,释迦牟尼曾长年在此居留说法长达二十多年。

▲佛祖讲法,图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扉页画

▲祗树给孤独园遗址(图自画家李阳   

《牙医史话:中国口腔卫生文史概览》作者李晓军

《大唐西域记》玄奘述,辩机撰文

《沙门日用》作者弘赞

《寄归传》、《大日经疏》、《弥学戒仪执颂注》、《伏波离问佛经》、《十诵律》、《根本蕯婆多部律摄》、《僧祇律》、网络版《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大藏经》等佛经

往期热文

恋尸癖女王是真疯还是假疯?

没有老中医,古代治疗不孕不育哪家强?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我唐日常(六)

没有胸罩内裤和维密的年代,古代女子穿什么?

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bx/1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