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牙龈增生nbsp中药有奇效
2016-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对于牙龈增生,西医除了手术切除外,没有别的特效药。然而早在宋代,中医先贤李东垣对此病就很有把握,并创立“牙宣方”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牢牙护龈,固肾健齿。
令人痛苦的牙患46岁的赵女士,一年多来被牙患折磨得痛苦不堪。反复牙龈增生,刷牙时总出血,血色鲜红,牙床也出现松动。同时还伴有睡眠不安、进食甜食反酸、易饥饿、易感冒、腰酸痛、动则汗出等症状。
去看西医,医生告知:牙龈增生是牙龈组织的细胞成分增多所致的牙龈体积增大,是由局部刺激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非炎症性变化。包括“药物性牙龈纤维增生”、“牙龈纤维瘤病”。对早期病变轻者,可作洁治术,清除牙石、控制菌斑、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增生严重者,应手术切除过长的牙龈。除外,西医尚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效药。
牙龈增生为胃火上炎由于不想动刀,赵女士便想到了中医药治疗,遂前来集萃堂中医馆找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李桂贤诊治。李桂贤医师指出,西医说的牙龈增生,在中医叫“牙宣”。是指以龈肉萎缩,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经常渗出血液或脓液为特征的病证。
早在宋代,中医先贤李东垣对此病就很有把握,并创立“牙宣方”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牢牙护龈,固肾健齿。
李桂贤医师查看赵女士舌脉,发现: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数。随藤摸瓜,李桂贤很快便探寻到了其牙疾的源头:据《血证论·齿衄》说:“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治法总以清理胃火为主。”
太子参养阴益气辨证:此例牙宣,为肺胃肾气阴两虚,肺气素虚,易感风寒,风寒之邪与胃经积热相搏,热不得宣,邪欲行而又止,致龈肉日渐腐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虚精亏髓少,肾精不得上达,齿失濡养,引起骨质的萎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疏豁,动摇,根露。
处方:当宣肺、养胃、健肾、滋养阴,方予:太子参、五味子、麦冬、仙鹤草、藕节、北沙参、山萸肉、熟地、甘草。方中以太子参养阴益气,辅以五味子酸甘养阴,且有固涩安神之功;更有沙参、麦冬清热养阴,虚热退则血自止;重用仙鹤草、藕节补虚以止血;齿者,骨之所余,髓之所养,肾实主之,肾衰则齿动,故以山萸肉、熟地补肾填精益髓;甘草调和诸药,尚能清虚热。君臣佐使,一应齐全,首诊药三副,定能奏效。
正气充足牙疾自愈三日后,赵女士再次前来集萃堂中医馆复诊,此时她身上诸证已经好转。出于对医师的信任,赵女士向李桂贤医师透露:她身上还有一个怪症:体温常年36℃,异于常人。李桂贤医师辩证道:“此经久正气虚弱所致。正气亏虚,气不温煦,法当益气补虚,正气充足,疾病自愈。”遂守上方加黄芪、紫河车处方7剂。黄芪益气补虚,尚有托脓透邪之功;紫河车大补元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经过集萃堂中医馆医师辩证调理,赵女士很快诸症皆愈,恢复了精气神爽。
集萃名医李桂贤
全国名老中医、首届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顾问,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常委,广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消化系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曾任广西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7年。临床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的各种病证,尤其擅长于中医脾胃病、肠道病证以及肝胆疾病的诊治。对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及久咳、汗症、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09:00--12:00,下午15:00--18:00;每周六上午09: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