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危害及治疗
2016-9-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健康。
病因(1)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
(3)创伤性咬合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颌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5)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
(6)饮食和营养方面可有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营养不良等。
(7)血液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出血等。
(8)血友病可发生牙龈自发性出血等。
(9)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如苯妥英钠可使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
(10)某些类型的牙周病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因而考虑有遗传因素。
分类目前牙周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主要分为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青少年牙周炎和牙周萎缩等。
(1)龈炎
主要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一般不累及深部牙周组织。
(2)牙周炎
在牙周病中最常见,主要表现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牙周脓肿等。牙周炎以形成病理性牙周袋为主要病变。
(3)牙周创伤
由于咬合压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负荷,使牙周支持组织产生破坏的一种疾病。发展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感觉咀嚼无力,或有时有隐痛或钝痛感。
(4)青少年牙周炎
使多数牙齿的牙周组织产生慢性变性损害,其特点是大部分患者较年轻,病变发展迅速,以致发病早期牙齿就出现松动、移位、牙周袋形成,然后出现继发感染。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
(5)牙周萎缩
主要是牙龈和牙槽骨骨组织的退缩性病变。表现为牙龈退缩,牙颈部或牙根暴露。发生牙周退缩的主要原因是:牙颈部牙石对牙龈的压迫;该部位牙的长期废用或全身性因素所致;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带来的机械性刺激;修复体压迫牙龈等。
治疗(1)基础治疗
对牙周炎的治疗要从消除病因和减轻症状两方面入手。
1、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
2、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经过上述治疗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牙周炎症可以得到消除,松动的牙齿得以稳固,患者的咀嚼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因为牙槽骨炎性吸收破坏,牙齿支持能力下降而无法承担正常的咀嚼压力,出现颌创伤,后者进一步加剧牙槽骨的吸收,以致进入恶性循环。在临床上表现为牙齿的松动,移位,咀嚼无力及不适等,严重时牙齿可自行脱落或导致牙齿拔除。经过牙周基础治疗之后,仍然会有个别牙齿,甚至多颗乃至整个牙弓中的余留牙齿松动,难以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则需要采用牙周炎修复治疗。
(2)修复治疗
修复治疗是牙周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周炎的修复治疗是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修复学的方法来改善患牙的松动、移位及咀嚼无力等症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分散颌力、消除创伤,建立协调的颌关系;固定松动牙,修复缺失牙,控制病理性的松动移位,促进牙周病变组织的愈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全身健康。
牙周炎的修复治疗主要包括调颌、正畸疗法和牙周夹板固定等。
预防(1)关键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坚持正确刷牙,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2)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清洁牙齿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矫正不良修复体及矫治食物嵌塞,基本可治愈。
(3)补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4)牙周病发病后应积极治疗,初期疗效尚好,晚期疗效较差,可能丧失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