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问题多,八大误区不可忽略

2016-10-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导读:现在的孩子进食过于精细,并且糖不离口,医院牙科门前的小患者排排坐。而且,目前家长对孩子牙病的重视程度还相当不够,当孩子牙齿出现问题时没能及时就诊,导致门诊上好多孩子一张嘴满口都是小坏牙。下面,牙科专家汇总了家长对于孩子牙齿防护方面的八大误区,供大家学习。

“真真上小学一年级了,这几天因牙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医生检查发现,真真的一颗乳牙上有一个大大的龋洞。医生说,医院,龋洞浅而小,补一次即可,可现在孩子的龋洞已经侵犯到牙神经。真真的爸爸十分后悔,早些时候,真真经常喊牙疼,他并未在意,加之家中老人说乳牙反正要退,用不着补,就耽搁了下来,没想到后果如此严重。

误区一:乳牙“烂牙”,早晚会长新牙,先不看医生。

解答:如果乳牙龋坏,进而引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感染到恒牙胚,导致恒牙釉质的发育不全,会影响宝宝恒牙的萌发。而且乳牙龋齿的龋洞也会让宝宝在进食的时候发生疼痛,影响宝宝进食,也进而影响宝宝的发育。由于疼痛,宝宝就会习惯用另一侧的牙齿咀嚼,这样会让宝宝的颌骨发育不对称。

误区二:乳牙“烂牙”,拔掉,等恒牙长出来。

解答: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旁边长出的恒牙占了它的位置,原本乳牙下面该长的恒牙“无家可归”,就会发生斗争,牙齿就会错位,参差不齐,影响美观。因此乳牙如果龋坏,一定要去尽力将其保下来,而不是立即拔除。

误区三:门牙变黑是色素沉积。

解答:门牙变黑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有龋坏,有时舌面或者邻面龋坏从外面看不到龋坏,因此,如果发现宝宝牙齿变黑,要警惕可能是“蛀牙”了,要及时地去咨询医生。

误区四:宝宝“烂牙”了,但不痛,暂时不管。

解答:龋齿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如果发现龋齿却不治疗,龋齿的范围会慢慢的增大,虽然开始不痛,等进展的范围侵犯到“牙神经”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发生疼痛,到那个时候治疗会比单单只是“龋齿”复杂得多,而且还有可能损伤恒牙胚,因此,一定要注意早点发现早点去治疗。

误区五:做了窝沟封闭之后就一定不会“蛀牙”了。

解答:窝沟封闭是一种预防措施,减少刚萌出后牙的发生“蛀牙”的几率,但是他不能替代口腔保健,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做了窝沟封闭的牙齿一样会“蛀牙”的。这就要求家长对儿童口腔的卫生保健严格监督,尤其是刷牙、使用牙线等基本清洁。

误区六:不吃糖可以避免“烂牙”。

解答:糖是引起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很多食物都是含有丰富的糖类,不可能避免完全不吃糖,而且小朋友们大多数都喜食糖类,我们没有必要禁止他们吃糖,只不过要注意控制次数,在吃糖后要注意口腔清洁,包括刷牙、漱口等等。

误区七:小孩的食物单调。

解答:有人对名龋齿患者进行了33年的调查研究,最后确认,不仅刷牙有助于防止龋齿,正确的饮食也有防龋作用。专家们指出,吃的食物越单调,牙齿上的细菌繁殖就越快。而食品多样化后,除能加强抗病能力外,也能抑制口腔细菌的滋生。故龋齿患者宜食品多样化。

误区八:少吃粗纤维食物。

解答:有的家长很少给孩子吃粗纤维的食物。咀嚼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可以磨擦牙面,使牙面更加光洁,细菌就不易滋生繁殖。因此,吃粗纤维食物可以预防龋齿。食物中含纤维素较多的有白菜、胡萝卜、葱头、豆芽、柿子椒、苹果、西瓜、黄瓜、芹菜、韭菜、竹笋等。但吃后,宜用水漱口,以免残渣留在牙缝中,而不利于牙病的康复。

对于儿童护齿,家长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牙齿健康,那孩子更不可能有这方面的保护意识。所以,父母必须得了解儿童牙齿发展的一般规律,注意孩子的牙齿健康,发现问题时及早治疗,孩子受罪少,家长花钱也少。

一、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婴幼儿时期的乳牙也是十分重要的。美国牙医协会(ADA)提醒刚刚当上父母的家长们,在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的6个月之内就应该带他们去看牙医,而且看医生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孩子1周岁的生日。ADA的牙科顾问金伯利·哈姆斯博士表示:“只有家长及时带孩子去看牙医,医生才能就如何确保孩子口腔健康向家长提供恰当的建议,现在很多孩子由于小时候不注意牙齿健康,结果牙齿都成了蛀牙。”

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牙齿直接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健康的牙齿有利于其咀嚼、营养的摄取、学习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防止牙齿排列不齐等等。而牙齿损坏则会容易引起头痛、发烧、淋巴发炎等疾病,影响儿童的发育成长。

二、牙列生长分为3个阶段

1、乳牙列阶段(出生6个月~6岁)

乳牙是幼儿的咀嚼器官,可以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这个阶段,孩子进食时要对食物进行充分地咀嚼,咀嚼过程中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有助于食物地消化和吸收。因此,维护乳牙健康完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而那些认为乳牙是暂时牙,将来会被替换而不重视乳牙地观点是严重错误的。

这一阶段同时也是乳牙龋开始患病和逐年增加的时期。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龋病继续发展成为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乳牙早失造成恒牙错颌畸形的步骤。

★预防保健措施:

①2岁前的儿童可由父母使用小纱布蘸温水帮助清洁口腔卫生。

②2岁后的儿童趋向于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刷牙。

③3~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应该培养儿童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正确掌握刷牙方法,使用无氟牙膏(黄豆大小)。父母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下图2)

④氟化物的应用。氟化物涂布于牙面,能增强牙质的抗酸度,对龋损的再矿化有促进作用,并且抑制细菌的的产酸作用。一般每年做1~2个疗程。

⑤窝沟封闭剂的应用。对乳磨牙的窝沟较易患龋的部位予以封闭,能起到较好的防龋作用。

儿童窝沟封闭:是针对牙齿发育时对乳牙进行的一种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用一种高分子复合树脂材料涂在儿童牙齿窝沟内,液态的树脂在进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就像给有缺陷的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⑥坚决纠正口腔不良习惯,以免造成颌骨和牙列发育的畸形。

▲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吐舌习惯,咬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

⑦6岁左右儿童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此时可能发生疼痛、牙龈水肿、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

2.混合牙列阶段(6岁~12岁)

此阶段从恒牙开始萌出,乳牙依次脱落,到乳牙被完全替换完毕。这个阶段,口腔内既有乳牙,也有恒牙。这是儿童颌骨和牙弓主要生长发育期,也是恒牙建立咬合关系的关键时期。此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若有错颌畸形,医院进行早期矫正、诱导建立正常咬合。

这个时期儿童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处于龈炎发病的高峰时期,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因此,早期防止恒牙龋,预防和彻底清除牙菌斑与牙石,保持口腔卫生,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是这个时期家长监督的主要任务。

★预防保健措施:

①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②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损的扩大。

③氟化物的应用。

④窝沟封闭剂的应用。

⑤坚决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⑥换牙期间可能发生疼痛、牙龈水肿、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

3、年轻恒牙列阶段(12岁~15岁)

此阶段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除智齿外,全部恒牙均已萌出。第一恒磨牙由于在恒牙中萌出最早,患龋机率高,龋损也较严重。第二恒磨牙虽在12岁以后萌出,龋病的发生率也很高。

儿童正确刷牙的方法:

刷牙是预防牙病最行之有效、方便易行的方法。儿童应该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必须坚持2-3分钟。做到认真、细致地刷到每一颗牙齿,才能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齿:

竖刷法:把牙刷毛束与牙面成45度角,转动刷头,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上下牙列面来回刷。

①刷牙顺序是先刷外面,再刷咬颌面,最后刷里面。

②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按着顺序里里外外刷干净。③每个部位要重复刷8~10次,全口牙刷干净需3分钟。

儿童牙刷的选择:

选用最软、小的牙刷,因为孩子牙龈娇嫩,硬毛牙刷可能会刺伤牙龈,引起孩子的恐惧和排斥。4岁以后的孩子可以使用电动牙刷辅助刷牙。

说了那么多,总结要点就是:少吃糖,勤刷牙,多观察,医院处理。









































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yy/1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