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可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
2021-9-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广州医院颌面痛-颞下颌关节科张清彬教授
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有“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能要命。”。很多疾病尤其“隐匿性”,需要医生高超的诊断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仪器来明确诊断。比如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患者牙齿拔了,或者做了牙根管治疗,患者还是感觉疼痛,甚至“牙肉痛”。因此可以看出牙痛不但可由牙齿本身的疾病引起,很多其它疾病也可引起牙痛,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急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炎常引起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疼痛。这种疼痛晨起时轻,午后或久坐后加重。多数患者牙齿无任何损坏,之前病人多有感冒病史。上颌窦前壁牙痛阳性,往往伴有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物以牙源性肿瘤为多见。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牙痛、牙齿松动、脱落等,千万不要以为肯定是牙周炎,更不要草率把牙拔掉,应仔细寻找牙痛或牙齿松动的真正原因。临床上,我也遇到过,老年女性患者牙齿松动就诊,被经验不足的医师诊断为“成人牙周炎”拔除。结果拔牙后一个月拔牙创不愈合,且长出了“新生物”,病理活检为牙龈鳞状细胞癌。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牙龈癌不是短期长成的,为什么拔牙时病历没有记载??医生为什么不提醒病人早做“病例活检”??所以一旦打官司,医院赔偿的可能性较大。
■三叉神经痛临床上部分三叉神经痛早期往往表现为牙痛。患者在进食、说话或刷牙时,个别牙齿不能碰,表现为锐痛,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疼痛,持续时间数秒钟,疼痛难忍,位置准确,有时呈放射样,夜间缓解,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这种情况下,医师应当考虑到三叉神经痛,但是往往很多医师只想到了牙痛,努力去治疗“牙齿”,而忽略了神经痛。很多情况下,拔了牙或者做了根管治疗,疼痛依然在。此时此刻,“该想到神经痛了”“该提醒病人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发病率达到40%左右,其疼痛多在耳前颞下颌关节区及咀嚼区周围,进食时加重。疼痛性质往往为“钝痛”,有些病人进食和咀嚼时还会感到耳内疼痛,甚至头疼。有时张嘴、闭嘴时关节区出现弹响,而被误认为是牙齿疾病所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作为口腔临床四大疾病之一(龋齿、牙周炎,错颌畸形,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口腔医师诊疗中不应该忘记。
■舌咽神经痛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疼痛部位多发生在扁桃体、舌根或软腭等处,说话、咳嗽、吞咽或头部扭转时可诱发,有时可被误诊为牙齿的疼痛。
■心源性牙痛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有时有明显的多个牙痛(后牙痛),呈持续性,疼痛的放射部位常是左肩左臂、颈部和面部,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
■心理性牙痛此类牙痛与牙体器质性疾病无关,即牙痛发作前,没有明显的牙龈炎或牙周炎,而是由于恼怒、忧伤、紧张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其特点是牙痛发作在情绪波动之后。多见于情绪敏感的中青年人,性格内向的女性多见。
■继发性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出现类似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颜面部疼痛发作的表现或牙痛,但其疼痛程度较轻,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诊断方法:脑脊液检查、X线颅底拍片、CT扫描、MRI、DSA乃至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
■涎石病涎石病是指发生在涎腺腺体及其导管中的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男性多于女性,病程短者数天,长者数年甚至数十年。根据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伴发疼痛的特点,导管口溢脓以及双手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等,临床可诊断为下颌下腺涎石并发下颌下腺炎。确诊应做X线检查和CT检查。
■蝶腭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又称翼腭神经痛,翼管神经痛,Sluder综合征,年由Sluder首次发现并命名。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非典型性面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
■面部肌筋膜疼痛包括肌筋膜疼痛、肌炎、肌痉挛、不能分类的局部肌痛以及肌纤维变形挛缩等,以肌筋疼痛为多见。肌筋膜疼痛又称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指原发性咀嚼疼痛,以面部肌筋膜扳机点为主要特征,并有肌压痛、颞下颌关节运动受限等症状。
因此,“牙痛不是病”的说法应该改为“牙痛可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
张清彬医者仁心,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