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以严重到什么程度拔牙都可以用手了

2021-6-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牙周:树根周围的土壤

牙周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显示,34岁以上人群牙周健康者不足一成,可见牙周疾病在我国患病率之高。

牙周炎可以严重到什么程度?拔牙都可以用手了?

如果把牙齿比喻成一颗树,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在细菌的长期作用下,牙周组织会产生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红肿甚或出血。长期的牙龈炎症如果没有被及时控制,可导致牙根周围组织的破坏,就像树根周围的土壤流失一样。

这就是牙周炎的终极形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牙齿可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首都医科医院近期一项新研究则表明——牙周炎越严重,患者的肺功能就越差。

慢阻肺患者呼吸道内的病菌与牙周疾病的致病菌具有同源性。最简单也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致病菌有可能被吸入肺中,而且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壁上皮经常有众多小溃疡,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溃疡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感染,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

重度牙周炎会增加癌症风险

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和社区医学教授DominiqueMichaud领导的研究结果显示严重的牙周炎与癌症风险24%的增加有关,肺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最高。

这些研究首次证明,牙龈疾病下的中枢致病菌的毒力因子能够从口腔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有可能与细菌结合,参与中枢机制与癌症有关的组织破坏。

牙周炎的全身危害

①牙周病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成因。

②牙周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糖尿病、呼吸道及消化道慢性疾病。

③中风最危险的诱因:引起牙周病的细菌可导致血管病变,一种存在牙周的细菌所产生的酶,能促使体内血栓形成容易引起中风。

因此,牙周炎的预防和早期诊断不仅对口腔健康而且对整体健康很重要。

牙龈出血是诊断牙龈炎的金指标,也是活动性牙周炎的一项预测指标。如果经常出现牙龈出血,或存在红肿、退缩、肥大增生、口臭等问题,就要加以警惕,及时到口腔科就诊。等到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时往往就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了。

牙周炎可以完全治疗吗?

目前临床牙医也没什么好办法,一般就是洗牙,专业的学名叫做“龈上洁治术”,是治疗牙周病的基础手段。不仅可以清除牙结石,还可去除其它危害牙齿健康的有害物质。洗牙还可去除和干扰牙菌斑的形成。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口腔内剩余食物残渣与细菌反应所形成,往往粘附在牙面上,肉眼无法看见,也无法被水冲去。而牙斑菌是引起蛀牙、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的罪魁祸首。

由此可见,洗牙还是很有必要的,快给你牙齿洗洗澡吧!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炎症,这是对牙周炎进行最佳治疗和长期控制牙周炎的基础。首先要戒除一些口腔内促发因素,如吸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牙列拥挤等,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其次,牙刷、牙线、定期检查与洗牙洁治是三件宝。

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避免“老掉牙”,要从孩子开始。

宝宝出生,就可以在吃奶后用棉球蘸清水帮助宝宝清洁口腔。长出牙齿后,就应当开始牙齿清洁保护工作了。最初时,家长可以通过手指套为宝宝进行清洁,之后慢慢过渡到牙刷刷牙,培养孩子每天刷牙的习惯,孩子刷牙要在家长帮助或监督下进行,保证有效清除牙菌斑。

医院成立于年,是经日照市卫生局批准注册、认证合格医院,是一所集口腔种植、正畸、牙体牙髓、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儿童牙病、牙周科、口腔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治疗中心。

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一流的口腔综合设备是维康口腔实力的象征。作为口腔行业的领军人,医疗团队均由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医院进修学习经验丰富的医生组建,并医院、山大口腔、青医附院等全国顶级口腔专家来我院坐诊指导工作。率先在我市开展的舒适化治疗,无痛种植,微创拔牙,隐形矫正等获得了病人及同行的一致好评。设备上引进国际顶尖的德国卡瓦CBCT并被评选为SOREX影像示范中心,同时拥有数字化曲面断层全景机,牙科综合治疗椅,激光治疗仪,NSK根管扩大仪,根管测量仪等先进诊疗设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并于年被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评选为公益项目执行单位。

我们始终遵循“专业为本,真诚服务”的宗旨,以专业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舒适的就医环境,高端的材料产品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让患者拥有健康的牙齿和欢乐自信的笑容。

?END?

只推送你想看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yy/11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