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爱牙日国人的口腔健康全国

2018-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今天是我国第2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该主题与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届亚洲口腔预防医学大会主题“促进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及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的冯希平教授在本次亚洲口腔预防医学大会上汇报了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实施计划。

自年以来,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至今已进行了三次。这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提供了我国人民口腔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为开展包括爱牙日之内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对提高人群口腔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即将启动,在9.20爱牙日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我国全国性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和结果。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历史回顾

  在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比较完整的关于国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全国性资料,但在全国各地分别有一些地区性的口腔健康状况的报告,这些报告为探索国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其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我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方法和标准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是在年,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为7、9、12、15、17岁,调查人数人。

  年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年龄分别为5、12、15、18、35~44、65~74岁,共调查人。

  年开展的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年龄为5岁、12岁、35~44岁和65~74岁,共调查人。这次调查的特点是首次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涉及个抽样点。调查内容包括龋病、社区牙周指数(CPI)、口腔黏膜疾病、牙列缺失情况和氟牙症情况等。

  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内容对比如图1所示。

图1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内容对比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龋齿及牙周病)

龋齿——儿童患病率下降明显;老年人严重程度加重

  根据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年)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6%,龋均为4.48;恒牙患龋的情况是,12岁的恒牙患龋率为45.8%,而65~74岁的患龋率为64.7%。

  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年龄组的患龋率分别为:5岁年龄组,66.0%(乳牙);12岁年龄组,28.9%(恒牙);35~44岁,88.1%;65~74岁,98.4%。龋均分别为:5岁,3.50(meandmft);12岁,0.54(meanDMFT);35~44岁,4.51(meanDMFT);65~74岁,14.65(meanDMFT)。

  调查表明,全国5岁和12岁两个年龄组龋齿患病水平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从76.6%下降到66.0%,龋均从4.48下降到3.50。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从45.8%下降到28.9%,龋均从1.03下降到0.54,而中老年患龋率严重程度加重(表1)。

  结果提示今后应继续加强全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继续坚持“爱护牙齿从早做起,从小做起”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儿童乳牙龋的患病率,努力使儿童恒牙龋病保持在低水平,同时要加强老年人群的口腔保健。

表15岁、12岁及65~74岁人群患龋率对比

患龋率

5岁

12岁

65~74岁

第二次调查

76.5%

45.8%

64.7%

第三次调查

66.0%

28.9%

98.4%

(来源:第二、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牙周病——预防从青少年着手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35~44岁年龄组患病率占受检人数的97.15%;65~74岁年龄组患病率占受检人数的99.44%。

  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次调查经专家讨论,综合牙龈出血、牙周袋和牙周附着丧失情况,首次提出了一个评价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的新指标,即牙周健康率,规定将全口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以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mm的状况定义为牙周健康。牙周健康率为牙周健康的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由此可见,牙周健康率是对牙周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5~44岁中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为14.5%,65~74岁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为14.1%。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年及老年组的牙周健康率均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年人应该是施以牙周疾病重点预防和治疗的对象,但牙周炎的预防应从青少年着手,因为12岁时已有超过半数人群患牙龈炎并有牙石(表2)。

表2不同年龄组患龋率、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

(来源: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青少年应重点预防牙龈炎并及时治疗牙龈炎(12岁已有过半人群需要洁治),以预防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30岁左右人群应以防治牙周炎、防止失牙为主;幼儿则以防龋和防龈炎为重点,应加强指导家长对幼儿的口腔护理和改善喂养理念入手。

调查结果对口腔工作指导意义

  我国人群在龋病治疗和牙周洁治以及义齿修复方面需要量巨大,这对临床医生来讲是十分艰巨的工作。本次调查4个年龄组的龋齿充填比率都很低,5岁为3.3%,12岁为11.2%,35~44岁中年人为8.4%,65~74岁老年人为1.9%。说明绝大部分龋齿都处于开放状态需要治疗。如前所述,牙石检出率12岁为59.0%,35~4岁中年人为97.3%,65~74岁老年人为88.7%,这些有牙石的人都需要定期进行洁治。在中老年人群中需要佩戴义齿的分别占89.4%和58.0%。所以临床工作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口腔疾病治不胜治,唯一的出路还是预防,而包括爱牙日在内的口腔健康促进计划对口腔疾病的预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展望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将于年初展开,本次调查在人群和地区覆盖面上将比年、年及年开展的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范围更为广泛,更具代表性,拟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5岁、12~15岁、35~44岁、55~64岁和65~74岁共5个年龄组的人群进行调查。此次调查的样本设计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抽取名对象,共名,与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相比,本次调查在调查范围、样本量、年龄分层及口腔健康检查项目上均有所增加(图2)。

图2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内容对比

  此外本次抽样调查还包括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目的是调查和掌握全国和不同地区不同居民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了解和评估我国居民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本次调查的各年龄组问卷调查内容方面有所侧重。

  相信在全国口腔预防领域学者同道的严谨工作与国人的关心下,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一定能够圆满成功,更新并完善我国人民口腔健康状况资料,为开展包括爱牙日之内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更多重要循证依据,为提高国人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今日口腔小编综合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图1、2来自冯希平教授在第十一届亚洲口腔预防医学大会的演讲幻灯片)

“发现牙医的精彩,满足牙医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赞赏

长按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yf/8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