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乳牙不当牙牙齿少了还会影响寿命

2021-3-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李若楠

今天是第29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针对上海中老年人的一项研究表明,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与其牙齿缺失数目具有相关性。

专家表示,健康的牙齿要从孩子抓起,不要以为乳牙反正要换掉,不需要治疗,乳牙不健康不仅不美观,还影响营养、发音和心理。

牙齿少了,也影响寿命?

国家卫生计生委昨天发布,牙周病和龋病是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人口腔内正常有28-32颗牙齿,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口腔状况及口腔卫生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65-74岁老年人中,存留牙数为22.5颗,全口无牙的比例为4.5%。

网络配图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年就提出了‘计划’,即到80岁还有20颗牙齿。然而,目前我国老年人的‘达标率’并不理想。“医院院长王佐林教授不无忧虑。

为什么80岁还要有20颗牙?因为牙齿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牙齿缺失,最直接受害的无疑是消化系统。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被直接吞咽,加重了胃和肠道的消化负担,也影响了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充分消化吸收。王佐林教授说,多项研究还显示,牙齿的健康状况可影响心脏的健康状态。此外,近年来还有研究认为,良好的咀嚼有助于牙根对牙槽骨及牙髓神经的刺激,进而刺激大脑皮质层神经,从而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和发展。

甚至有研究显示,牙齿数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人的寿命。

网络配图

王佐林教授及其团队也做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发布在《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的一项涉及名患者的调查显示,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与其牙齿缺失数目具有相关性。中老年患者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伴有复杂牙列缺损的人数多于无心血管疾病者,即缺牙多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增大。这与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也是相符的。

从小护齿的这些习惯,要记牢

在专家看来,健康的牙齿应该从孩子抓起,然而很多家长却往往忽视,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医院此前接诊的一位小患者的情况让王佐林教授感到心痛。一位家长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就诊,孩子的门牙几天前因外伤完全脱落,家长误以为是乳牙没有重视,但最后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无法保留。

网络配图

“在门诊,此类事情时有发生,很多孩子来看牙的时候都是一口烂牙,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乳牙反正要换掉,不需要治疗。“王佐林教授说,牙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不健康的牙齿不仅不美观,更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发音甚至是心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护齿

看看专家怎么说

胎儿期

孕期是孩子口腔器官快速发育和形成的时期。孕妇烟酒、维生素缺乏、不规范使用药物等,都可能影响口腔器官正常发育,导致唇腭裂、牙齿釉质发育不全等。

婴儿期(0-1岁)

一般在6个月左右,宝宝的第一颗乳牙开始萌出。父母应开始为孩子清洁牙齿:手指上缠上湿润的纱布或用指套轻轻清洁牙面以及按摩牙龈,但是不必使用牙膏,使用清水即可。孩子的第一次口腔检查也应在此时进行。

幼儿期(1-3岁)

1-3岁时,建议使用牙刷去除菌斑,预防龋病。一般2岁半时,20颗乳牙全部萌出,父母应当关心孩子的乳牙是否过少或过多,是否有蛀牙,定期进行专业检查;避免不良的喂养习惯,如含奶瓶入睡、过多使用含糖饮料、平躺着喝奶。

刷牙工作主要由家长来完成,每天至少刷两次牙。常采用膝对膝的姿势,即一个家长固定孩子的身体,另一个家长相对而坐进行刷牙。孩子可以漱口时(约3岁),可以开始使用牙膏,量约小豌豆大小。

学龄前期(3-6岁)

口腔卫生保健的主要实施者还是父母。需要使用牙膏,量为豌豆大小,如果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吐出牙膏,可使用含氟牙膏。使用牙线清洁接触区域的菌斑十分有效。

刷牙姿势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使家长和孩子朝向同一方向,孩子的头向后靠在家长的非优势胳膊上或者胸前,家长的另一只手则给孩子刷牙。

学龄期(6-12岁)

6-12岁时,口腔卫生保健的实施者由父母渐渐转变为孩子,父母应当监督孩子刷牙、使用牙线,检查孩子的清洁工作是否到位。这一时间必须使用含氟牙膏。此外,也提倡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使用氟凝胶和含氟漱口水。

青少年期(12-18岁)

孩子的叛逆心理、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多的摄入碳酸饮料)、青春期激素的变化增加了龋病以及牙龈炎的发生。家长应当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接纳孩子的个性变化,正确地引导孩子自觉地进行口腔保健措施。

此时也是孩子接受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期。同时由于青少年喜欢运动,要重点预防牙齿外伤。随着年龄的长大,智齿会开始萌出,所以此阶段还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yf/11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