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病患者种植术后护理中的

2017-9-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原载于《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年第38卷11期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病患者种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数字奇数者为实验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口腔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3.6%,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患者与进行了充分口腔健康教育后的实验组患者对比,其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r=4.,P0.05);实验组大部分患者CPI指数在3分以内,好转率为52.7%;而对照组好转率仅为30.9%(r=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牙种植术的患者,接受多次、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形成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牙周病明显好转,且种植体的使用寿命更长,临床效果显著。

牙周病(periodontaldisease)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炎性反应、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造成牙齿、牙列的缺失。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很可能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而炎性反应的反复发作,不仅对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有损害,还会严重影响健康。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亦有所提高,大部分由于牙周病而造成牙齿缺失的患种植术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口腔卫生、术后护理密切相关,因此牙种植术术后效果很大程度上需要患者自身健康行为的配合。为探究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病患者种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随机选取我院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年1月至年1月收治的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牙周病诊断标准):(1)牙龈出血指数阳性、牙周袋超过3mm;(2)附着丧生大于1mm;(3)牙槽骨吸收到牙根的中I/3或以下水平;(4)牙齿松动度Ⅱ一Ⅲ度;(5)多个牙齿均受累。本研究排除标准:(1)视觉、听觉障碍以及精神性疾病等无法正常交流者;(2)患者本人或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实验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实验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21—69(34.1±2.5)岁。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19~72(33.8±2.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给予一般护理(常规药物静脉滴注,一般环境护理干预和基础护理)。(1)实验组分别在牙种植术术后第1、3、6、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种植与牙周相关的口腔健康教育;(2)对照组仅进行术后口腔健康教育。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要求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诊,检查并记录CPI指数;1年以后则每隔半年复诊1次。

3.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严格的牙周治疗和维护,对于情况极差的牙齿予以拔除,并对牙齿进行清洁,必要时采用翻瓣术和根面平整术,观察1—2个月,情况稳定方可进行牙种植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和鼓励,并服用抗生素、镇定剂,同时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术后及时给予相应药物,先冷敷,24h后热敷。

口腔健康教育:(1)对所有患者进行口腔健康基础知识宣教,包括口腔结构、牙齿结构,牙周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口腔与机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同时着重讲解有关口腔卫生习惯改善、饮食改善、个人不良习惯(吸烟)减少或消除、自我控制菌斑方法的知识。(2)使用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患者问卷中所显示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相关知识教育,并对患者日常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行为矫正,并强调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3)后期口腔健康教育主要以电话随访和复诊面谈的方式进行。

4.观察指标:记录例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调查问卷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太差4个指标)。检查和记录两组患者初始及复诊的CPI指数(CPI记分标准:0=牙龈健康;I=牙龈炎、探诊后出血;2=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暴露在龈袋外;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mm;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深度在6mm或以上;9=无法检查),比较其指数为0—3分的人数。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距)[M(QR)]表示,采用Mann-WhimeyU进行分析。两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ROC曲线的Youden指数确定合适的NLR和CRP界值。计数资料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3.6%,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患者与进行了充分口腔健康教育后的实验组患者对比,其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P0.05)。见表2。

CPI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共进行4次复诊,实验组大部分患者CPI指数在3分以内,好转率为52.7%;而对照组好转率仅为30.9%,与术前的初始资料相比没有明显的好转,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P0.05)。见表3。

3讨论

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性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健康,而关键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对预防牙周病至关重要ISl。口腔健康问题并没有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但有调查表明,口腔健康与人类的健康与幸福指数息息相关,不良的口腔健康行为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所以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够终生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通过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弘嘲。WHO将口腔健康定义的标准为牙齿整洁无龋洞、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无痛感,是对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项反映标准。随着牙种植术逐渐广泛的应用,口腔健康也增添了新的内容,种植牙在人体内的发生和变化与自然牙类似,导致自然牙发生疾病的因素也同样能够导致种植牙的病变,如:口腔卫生不良、咬合创伤、吸烟、饮食习惯等。因此,口腔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到接受牙种植术后患者对种植体的日常维护,亦能够有效延长种植体的使用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3.6%,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患者与进行了充分口腔健康教育后的实验组患者对比,其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且两组患者术后1年共进行4次复诊,实验组大部分患者CPI指数在3分以内,好转率为52.7%;而对照组好转率仅为30.9%,与术前的初始资料相比没有明显的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果提示,由于实验组于术后每次复诊时均进行了口腔健康教育,及时有效地与护理人员沟通,使患者充分掌握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且能够针对自身出现的问题及不了解的方面进行咨询,对术后恢复和日常护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实验组患者的平均CPI指数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好转。对照组患者仅于术后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教育,并未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出院后难以保持,则恢复情况和种植体的使用情况并不如实验组理想。同时,由于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医院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上升。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牙种植术的患者,接受多次、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形成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牙周病明显好转,且种植体的使用寿命更长,临床效果显著。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
鍖椾含涓鍖婚櫌蹇芥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jj/6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