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发热疼痛精选
2017-4-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发热”是指:腋下温度超过37.0℃。
★“昼夜间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
★“中等度热”是指:体温38.1℃~39℃。
★发热的主要病因是: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所伴发症状、非感染性疾病的继发后果。
★24h内波动持续在39℃~40℃,伴随寒战、胸痛、咳嗽、吐铁锈痰,提示:可能伴有肺炎。
★儿童发热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提示:可能是麻疹。
★儿童或青少年发热伴有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提示:多为流行性腮腺炎。
★“退热用药不超过3天”的依据是:用药后改变体温,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退热药的首选是:对乙酰氨基酚。(注:4~6小时用药1次,成人一日量不宜超过4g)
★婴幼儿发热可选用:阿苯片(每片含阿司匹林mg、苯巴比妥10mg)。(注:儿童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热避免使用,防止引起Reye′s综合征)
★WHO建议:两个月内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化学药。
★WHO建议:儿童体温达到39℃经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适当服用退烧药,最好选用含布洛芬的混悬液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滴剂。
★5岁以下儿童高热时紧急退热,应用:20%安乃近溶液滴鼻。
★贝诺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于阿司匹林,老年人用药一日不超过:2.5g。
★哮喘病史者发热应禁用阿司匹林,以避免:诱发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和哮喘。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发热不宜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头痛根据病因分类:
①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血管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②继发性头痛: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发热、脑膜炎、鼻窦或副鼻窦炎、感冒)、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所致头痛;
③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等。
★头痛传递某些特殊情况的信号:高血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硬化、脑外伤、中风;近视、散光、屈光不正、青光眼或眼压升高。
★神经痛的主要表现是:三叉神经痛(肌注维生素营养神经或手术切断神经)、坐骨神经痛(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服用B族维生素)、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胸椎转移性癌、带状疱疹等引起)。
★牙痛常见的病因有:龋齿、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周炎、牙龈炎、慢性疾患(高血压病患者牙髓充血、糖尿病患者牙髓血管发炎坏死)。
★腹痛病因极复杂、急、慢性病因交叉:炎症、肿瘤、出血、梗阻及功能障碍等。
★颈肩痛的病因非特异性,多见退行性病变引起,其次为急、慢性软组织劳损、内脏疾病(心脏疾病引发疼痛位于左侧,消化道疾病引发多位于右侧)。
★腰腿痛是一组症候群,常见的病因有:慢性劳损、退变、增生、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疼痛症状为:劳累后、休息后疼痛严重,适当的活动可缓解。
★关节痛常见的病因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及遗传等有关)
★治疗疼痛的非处方药:
①对乙酰氨基酚:一日不宜超过4g,老年人不超过2g;不宜超过10日。
②布洛芬:是耐受性最好的非甾体抗炎药;一日最大剂量24g;偶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斑丘疹性红斑、尿潴留和水肿;有心功能不全史者应慎用,肾功能明显障碍者用药有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报道。
③阿司匹林:可减少炎症部位痛觉增敏物质——前列腺素的生成,镇痛作用明显;
④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外用);
⑤谷维素(紧张性头痛);
⑥氢溴酸山莨菪碱(平滑肌痉挛性腹痛)。
★治疗疼痛的处方药:
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②塞来昔布(急性疼痛、骨关节炎);
③硫酸氨基葡萄糖(骨关节痛);
④地西泮(紧张性头痛);
⑤抗抑郁药(慢性紧张性头痛);
⑥阿托品(严重疼痛肌内注射)、可待因片。
★治疗疼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包括:
①先找出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在不影响对症治疗的同时,选用非处方抗炎镇痛药。
②初感疼痛者不要轻易用药;
③解热镇痛药一般不超过5天(不能解除疼痛的原因);
④以口服给药为主,避免有创给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