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口腔谈全身见微知著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牛忠英,博士导师、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医院,全军口腔中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哲学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从很多流传至今的成语可知一二,如一斑窥豹、一叶知秋等等。这样的理念在中医中也俯拾皆是,最典型的即是脏腑表里关系: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为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肺主治节,其华在毛,开窍为鼻。其中心思想即全身各个脏器是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这令我们整个民族受惠千年的中医理念中,其实还传递了另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口腔与五脏,或者说口腔与全身的关系密切!稍加留心,就会注意到,五脏的表里关系中,肾、心、脾的“表”均在口腔。肺,作为五脏之首,其开窍之“鼻”也与口腔为近邻。您了解口腔有哪些功能、牙齿有什么作用?您知道口腔这个常被大家忽视的“小”器官,是如何与全身系统息息相关的吗?您如何理解通过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维护口腔健康,从而有助于协调、保护全身和谐吗?
口腔有哪些功能、牙齿有什么作用?我们所说的口腔包括了牙、舌、唇、面、颞颌关节和颈部。上下唇、颌面构成了口腔的外部轮廓,牙齿、舌头则是口腔内部的主体功能单位。那么它们又有哪些功能呢?您能说全面吗?除了咀嚼、吞咽食物外,口腔黏膜具有屏障功能、感觉功能、免疫功能和助消化功能。我们的发音离不开舌;咀嚼、吞咽也依靠舌的协助;而舌最得意的作用是感觉等功能,感觉每日饮食的酸甜苦辣。甚至是我们不太在意的唾液,也有着重要作用,比如消化、润滑、缓冲、抗菌等功能。在这些各部分分别行使的职能之外,口腔作为一个整体,还承担着发音、表情、感觉等多重功能。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要对口腔刮目相看了?说到牙齿,可能大家了解的就更少了。你知道吗,我们口腔中的牙齿可以简单分成三大类,切牙、尖牙和磨牙,别看它们都是口腔中的成员,分担的任务可不一样呢。切牙有刃状的边缘,主要负责切割,比如苹果、黄瓜之类的东西,就要切牙首先将其切碎,再进一步咀嚼;尖牙是口腔中最坚固、结实的牙齿,也是我们作为“杂食动物”中肉食部分的表现,它负责撕扯肉类;磨牙(包括前磨牙)体积稍大,表面有窝沟,像磨盘一样,自然也就主要负责碾碎谷物类食物。
可见口腔虽小,任务却多。既然负担了这么多任务,难免有磨损、疲劳、掉链子的时候,可是您知道吗,出现问题时,可就不仅仅是口腔这个局部的问题了,还会和全身的很多器官、系统相互影响。
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有哪些关系?
老话常说,“牙疼不是病”,其实牙疼,或者说牙病,不仅是病,而且可能影响或反映着全身的健康状况。口腔中一个小小的异常或许就关乎性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中学老师,在七月高考季后因为牙病导致面部肿胀来我院就诊,在诊治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急送抢救,已出现小便失禁,报病危。迅速组织全院专家会诊,制定抢救方案,通过全身,局部抗感染、高压氧吸入、营养神经等多专科、多渠道通力协作,经过近一周的紧张抢救,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那么这位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情况呢?最后专家的诊断是,颌面部间隙感染引发脑部菌栓,简单说,就是牙病处的细菌在引发颌面部软组织的肿胀后,随着血液进入脑部,形成新的感染灶。由此可见,牙疼不仅是病,而且还真的会影响生命。下面我们就对“牙病”与全身的关系作以简要介绍。
牙周病与糖尿病
不夸张地说,包括呼吸、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在内的全身系统几乎都与口腔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就从目前最受人 同样,未经控制的糖尿病在摧毁身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白细胞之后,病人的易感性也显著上升,口腔原来的常驻菌群可能转变为致病菌群,口腔内的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不仅在口腔局部造成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病损,影响口腔健康和功能,牙齿和牙周病还会成为病灶,其感染产物会随血液循环等渠道,进入机体的其它器官和系统,从而造成或加重全身的感染症状。如果牙周病伴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因此,口腔牙周感染更加容易引发或加重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有学者研究认为,糖尿病与牙周病等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互为易感人群。
牙周病与糖尿病共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病隐匿、不易发现;2、病因为综合性、受多因素影响;3、治疗需持续性、非一日之功;4、疗效巩固依赖于长期性、医院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那么,作为我们该如何应对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呢?从预防的角度来说,一言以蔽之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内分泌医生的建议,比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情调控等;另一方面则是口腔医生的建议,如三三制刷牙(每日三餐后、每次三分钟、刷牙三个面、三月换牙刷),定期口腔检查、1年做1次口腔洁治(洗牙),平衡膳食。从治疗的角度而言,对于已经罹患牙周病、糖尿病的患者,除了上述两方面外,最好请内分泌科医师和口腔科医师联合会诊,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坚持糖尿病和牙周病的系统治疗,加强口腔卫生维护、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自然是关键之处,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益于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口腔健康与心脏疾病
说到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大家或许最常想到的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症,但是你知道吗,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研究,糟糕的口腔卫生状态对增加心脏疾患发病风险性的不亚于高血脂等。在常见的五种口腔疾病中,牙周炎对心脏疾病最有提示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是细菌和与细菌有关的各种物质成为罪魁祸首。细菌和由其引起的一、忌碱性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脚气发生的前提。为此,要养成常洗脚的习惯,但洗脚时要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卫生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炎症反应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炎症,血管受伤后会形成很多斑块,引起血管狭窄。口腔细菌除了造成血管系统的问题,还会导致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等疾病,同样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口腔健康与骨质疏松
正如文章最初提到的中医理论中所认识的,齿为骨之余,牙齿是人体中与骨骼结构最为接近的组织。同时,牙齿也是深植于牙槽骨、颌骨中的。一方面,由于激素水平、营养等问题造成的骨质疏松会造成牙齿附着丧失,松动,甚至脱落,另一方面,在牙周组织中繁殖聚集的细菌也会侵袭牙周的骨质,可能引发骨髓炎,进而影响全身的骨质健康。虽然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这两者之间的确切联系,但是极有可能骨质疏松和口腔疾病是相辅相成的,一项在女性中进行的研究显示,患有骨质疏松的女性牙齿脱落的风险是未患该病的三倍!女性尤其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要运动,健康饮食,以及其他能预防骨质疏松的必要事情,这些事情能预防牙齿脱落,X线骨密度扫描很容易对此做出诊断。
口腔健康与女性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更有可能患上口腔问题。在青春期,妊娠期,每个月的月经期,以及此后的围绝经期,都更容易患上牙周疾病和牙龈疾病。体内的高激素水平与牙龈炎症相关。有怀孕经历的女性可能会留意到牙龈的异常变化,如肿胀、出血等,那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显著变化,造成的生理反应,但是同样的,在激素水平升高时,女性也会对细菌变得更为敏感。怀孕期间的牙周疾病可能对胎儿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疾病的孕妇产下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可能性较之口腔健康的孕妇显著增大。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通过胎盘屏障获得营养并屏蔽危险因素,但是这层屏障对口腔细菌,尤其是其代谢产物和引发机体反应的各种免疫因子等,显然是不足够的。穿越屏障的细菌相关物质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口腔健康与吸烟吸烟显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众矢之的,但是你是否知道,除了是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寿命的危险因素外,吸烟还与牙齿的脱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研究调查发现,41%的65岁以上吸烟者缺牙率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因而无法开怀大笑!这缘于吸烟增加牙垢、牙菌斑的形成,刺激牙周组织的萎缩。同时烟雾中的焦油、尼古丁等物质对口腔黏膜也造成相当影响,是吸烟人群的白斑、口腔癌的患病率高于非吸烟人群。
除此之外,口腔作为消化道的起始、呼吸道的紧邻,通过“病从口入”的渠道,也影响着二者的健康。与胃癌相关的幽门螺旋杆菌在口腔可以找到,这让很多 全身疾病的口腔表征口腔疾病不仅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器官,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在口腔反映出来,甚至还首先出现在口腔内,因而对此稍作了解,可能会对我们及早发现身体的隐患有些帮助。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早期即可在口腔颊黏膜腮腺导管开口的附近出现麻疹黏膜斑;猩红热可出现杨梅状舌;风疹患者也首先在颊黏膜处出疹,以后再发于颈部及扩展至上下肢及躯干等。B族维生素缺乏可能表现为口角炎、唇炎、舌炎、口腔溃疡,维生素C缺乏在形成坏血病之前可能会在口腔中表现为龈炎、龈出血和龈肿胀。白血病患者常在严重的全身症状出现之前出现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有时甚至出现牙龈的迅速坏死,腐败性口臭,口腔黏膜亦可见出血点、瘀斑,甚至形成坏死性溃疡。一些传染病也在口腔有明确表现,如梅毒在感染的7~20周后,口腔出现弥散性黏膜斑,四周有充血发红的小斑片、糜烂面上有灰白色渗出物,三期梅毒可以出现间质性舌炎,甚至上腭穿孔,舌背乳头萎缩、舌肌萎缩,舌背经常受到刺激而发展成白斑。而自母亲处感染形成的先天梅毒可在口腔中出现畸形牙,呈桑椹状,又称桑椹牙,且排列稀疏。淋病的口腔症状表现为急性淋菌性口炎,全口黏膜充血发红,浅表溃疡、唾液分泌增加,黏稠度加大。艾滋病的口腔表现是其重要指征之一,大多数的HIV感染患者均有口腔表现,许多患者口腔病出现在发病初期,常见泛发感染、白色念珠菌病、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如此说来,口腔疾病的确不可忽视。但是,口腔疾病并不可怕,牙齿疾病是可防可治的。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呢?我们的建议是,首先要有预防口腔疾病的意识和科学知识。未雨绸缪永远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式。在预防口腔疾病方面,简单的可以归纳为:
1.每年一次口腔健康检查,一次口腔洁治。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每年一次是针对成年人而言。对于成长中的婴幼儿,建议每三至六个月一次口腔检查,青少年每半年一次检查,
以便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疾病发展的动向,口腔疾病多半是可防、可治的。老掉牙并不是必然,WHO的目标“”,即到八十岁口内仍保留有二十颗有咬合的自然牙。这在很多老年人身上已经实现了。对于逐步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口腔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两副牙列同样重要。很多家长误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所以对其掉以轻心。殊不知乳牙的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恒牙能否顺利萌出、健康生长,更对颌骨的发育、全口牙齿的排列、幼儿整个机体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在 3.刷牙三三制。其内容在前面已经提及,重点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明确餐后刷牙的重要性,确保在晚间刷牙后不再进食。因为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显著减少,口腔自洁作用
减弱,如有食物残渣存留,则是形成龋病的好时机了。
4.四项口腔保健操。叩齿、鼓漱、伸舌、按摩牙龈是我国古代养生中关于口腔保健的几个方法。叩齿即上下牙齿按照咬合的方向相互轻叩,形成对牙根的良性刺激。鼓漱意在作鼓腮动作的同时促进唾液的分泌,活动面部肌肉。伸舌同样也是通过舌头的运动带动整个口腔的活动,使肌肉更灵活、更强健。按摩牙龈可由手指在唇外侧,亦可洗净手后伸入口腔内如何养成口腔卫生好习惯,协调全身健康?依序逐个按摩牙龈,对于防止牙龈萎缩会有一定帮助。但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叩齿和按摩牙龈须在牙周情况基本健康的条件下,否则附着在牙面的结石可能会在按摩中对牙龈造成刺激,反而形成牙龈的损伤,而方向不正确的叩齿会对已有的牙周病造成进一步损伤。
5.谷、蔬、果、肉、菌。意在提醒大家注意营养的均衡,食物的搭配。不仅牙齿的营养需要均衡的来源,牙齿行使其咀嚼功能也需要面对合理的食物对象。我们牙齿的组成按照比例
是切割果蔬的切牙、撕扯肉类的尖牙和碾磨谷类的磨牙分别为2:1:5,这正符合了营养学家为我们定制的营养配比。尤其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儿童,适当进食有一定硬度的粗粮更利于其颌骨、牙齿的发育。以上简单介绍了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健康维护措施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提高口腔健康意识的基础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口腔,让灿烂的微笑伴随我们终生!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北京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