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10题你敢来挑战吗

2018-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下列哪项不是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A.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B.沟内上皮出现糜烂

C.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D.牙槽骨出现活跃破骨细胞E.牙周膜间隙变窄

:E:牙周炎活动期的病理变化1.牙面上有不同程度的菌斑、牙垢及牙石的堆积。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检测出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3.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一部分上皮增殖呈条索或网眼状,大量炎症细胞通过上皮层移出至牙周袋内。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深牙周袋。结合上皮出现钉突,其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5.袋壁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炎症中心区。胶原纤维水肿、变性或消失,一部分被炎症细胞取代。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可见多数吸收陷窝。7.牙周膜主纤维束排列紊乱,胶原纤维疏松、水肿、变性,牙周膜间隙增宽,其间散在大量炎症细胞。8.根面暴露的牙骨质可见不同程度的吸收,并可观察到沉积的牙石与牙骨质牢固地附着。

2、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不包括A.始发期B.早期病变C.病损确立期D.进展期E.加重期

:E:牙周炎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将其分为始发期、早期病变、病损确立期及进展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即互相联系、过渡,又各自相对独立。1.始发期龈沟区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在结合上皮周围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龈沟液渗出增多。病变区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和沉积。由于炎症细胞释放出胶原酶,致使胶原开始被破坏。2.早期病变结合上皮周围白细胞增多,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T细胞。此外,同时可见少量巨噬细胞及浆细胞,仍可见中性粒细胞及血管扩张等改变。此期仍属急性炎症期。胶原的破坏丧失可达60%~70%,结合上皮开始增生,龈沟液的渗出可达最多。临床出现典型龈炎的表现。3.病损确立期结合上皮及袋壁上皮内仍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上皮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B淋巴细胞,可见较多浆细胞。龈沟液内出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结合上皮继续向根方增殖,形成牙周袋。此期尚无明显的牙槽骨吸收破坏,是治疗的关键时刻。如宿主防御能力强,治疗得当,病变可发生逆转,否则将进一步加重。4.进展期为持续性的炎症破坏过程。牙周膜主纤维束破坏;深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破坏明显,破骨细胞极为活跃;胶原纤维变性、溶解,大部分丧失。牙周袋内的炎症渗出物及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增多。此期临床持续明显的牙周溢脓及牙齿松动等典型牙

周炎症状。

3、剥脱性龈病损不包括A.牙龈红斑B.牙龈红斑狼疮C.牙龈类天疱疮D.牙龈天疱疮E.牙龈扁平苔藓

:A:剥脱性龈病损的特征是牙龈鲜红、光亮,或表面脱皮,形成粗糙的糜烂面。由于上皮层的剥脱而形成无上皮的表面。Prinz()首先使用慢性弥漫性剥脱性龈炎的名称,但近来众多的研究证明,所谓的剥脱性龈炎不是或大多数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牙龈上的表征,其中包括:类天疱疮、扁平苔藓、天疱疮、红斑狼疮等。真正的或称为特发性剥脱性龈炎者为数甚少,仅指那些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剥脱性龈病损而言。

4、龈增生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牙龈上皮增生B.牙龈纤维结缔组织增生C.牙龈血管增生D.牙龈纤维水肿E.牙龈纤维瘢痕化

:B:龈增生主要是牙龈上皮下固有层中的纤维结缔组织非炎症性增生,所以选B。

二、B1、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间组E.根尖组

::

1、数目最多,力量最强大的纤维,起悬吊牙齿的作用的是A.B.C.D.E.

:C:牙龈固有层的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胶原纤维束呈各种方向排列,可分为下列几组:(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3)环形组: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环形排列。(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5)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于牙邻面,支持近远中牙龈,保持相邻两牙的位置。牙周膜的纤维(1)牙槽嵴组: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纤维存在于颊舌侧,在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抵抗侧方力,保持牙的直立。(2)水平组: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侧方移动。(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除牙颈部和根尖区外,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角,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这种结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至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5)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2、呈放射状,保护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是A.B.C.D.E.

:E:牙龈固有层的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胶原纤维束呈各种方向排列,可分为下列几组:(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3)环形组: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环形排列。(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5)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于牙邻面,支持近远中牙龈,保持相邻两牙的位置。

牙周膜的纤维(1)牙槽嵴组: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纤维存在于颊舌侧,在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抵抗侧方力,保持牙的直立。(2)水平组: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侧方移动。(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除牙颈部和根尖区外,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角,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这种结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至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5)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3、位于多根牙的根分叉之间,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是A.B.C.D.E.

:D:牙龈固有层的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胶原纤维束呈各种方向排列,可分为下列几组:(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3)环形组: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环形排列。(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5)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于牙邻面,支持近远中牙龈,保持相邻两牙的位置。牙周膜的纤维(1)牙槽嵴组: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纤维存在于颊舌侧,在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抵抗侧方力,保持牙的直立。(2)水平组: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侧方移动。(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除牙颈部和根尖区外,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角,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这种结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于牙邻面,支持近远中牙龈,保持相邻两牙的位置。

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至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5)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4、起自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的是A.B.C.D.E.

:A:牙龈固有层的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胶原纤维束呈各种方向排列,可分为下列几组:(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3)环形组: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环形排列。(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5)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于牙邻面,支持近远中牙龈,保持相邻两牙的位置。牙周膜的纤维(1)牙槽嵴组: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纤维存在于颊舌侧,在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抵抗侧方力,保持牙的直立。(2)水平组: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侧方移动。(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除牙颈部和根尖区外,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角,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这种结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至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5)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5、与牙弓的合平面大致平行,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的是A.B.C.D.E.

5、与牙弓的合平面大致平行,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的是A.B.C.D.E.

:B:牙龈固有层的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胶原纤维束呈各种方向排列,可分为下列几组:(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3)环形组: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环形排列。(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5)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于牙邻面,支持近远中牙龈,保持相邻两牙的位置。牙周膜的纤维(1)牙槽嵴组: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纤维存在于颊舌侧,在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抵抗侧方力,保持牙的直立。(2)水平组: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侧方移动。(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除牙颈部和根尖区外,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角,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这种结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至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5)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北京好看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fx/8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