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重点口腔黏膜病学第5单元口腔黏膜
2018-2-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上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口腔黏膜病学第4单元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欢迎各位朋友留言给我更好的建议哦
年
9月6日
第五章口腔黏膜病学
第5单元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重点提示
本单元内容较为重要,属考试的重点之一,出题量较多。需重点掌握白斑和扁平苔藓的分类、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特别是临床特点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考生在复习中熟记每种病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考点串讲一、口腔白斑病
1.病因与局部因素的长期刺激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具体如下:①吸烟等理化刺激;②白色念珠菌感染;③全身因素:微量元素、微循环改变、易感的遗传因素、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
2.临床表现 白斑属癌前病变,有3%~5%可发生癌变。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好发于颊部黏膜咬合线区域,舌部次之。唇、前庭区、腭、牙龈均可发生。
患者主观感觉粗糙、味觉减退,局部发硬,溃疡时出现疼痛。
可分为均质型(斑块状、皱纹纸状)和非均质型(颗粒状、疣状、溃疡状)。
(1)斑块状: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斑块,斑块表面皲裂,稍高于黏膜表面,边界清楚,触之柔软,不粗糙,患者无症状。
(2)颗粒状:口角区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黏膜表面不平,病损间黏膜充血,似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本类型癌变概率最高。
(3)皱纹纸状:多发生口底及舌腹,病损灰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粗糙,触之柔软,患者刺激痛。
(4)疣状:发生于牙槽嵴、口底、唇、上腭。损害乳白色,表面粗糙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高出黏膜,质稍硬。
(5)溃疡状: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反复发作,疼痛。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通过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辅以脱落细胞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深蓝色着色部位是可疑恶变部位)不难诊断。
(2)鉴别诊断
①白色角化病:灰白色或白色斑块,边界不清,不高于或稍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去除刺激因素病损消退,病理表现固有层无炎细胞。
②白色水肿:透明灰白色光滑“面纱样”膜,可部分刮去,多见于磨牙和前磨牙咬合线部位,病理上皮细胞内水肿、空泡性变。
③白色海绵状斑痣:灰白色水波样皱褶,特殊珠光色,形似海绵。皱褶可刮去,病理棘细胞增多,结缔组织炎细胞浸润。
④迷脂症:颊及唇红的异位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成簇分布,无自觉症状。
⑤扁平苔藓:发生于舌背部的扁平苔藓局部柔软,弹性正常,而白斑粗糙稍硬。病理检查确诊。一般扁平苔藓为不规则白色线状花纹,变化较快,常有充血、糜烂,有皮肤病变;白斑变化慢,黏膜不充血,没有皮肤病变。
⑥黏膜下纤维化:初期小水疱,后淡白色斑纹,云雾状,黏膜下纤维性条索。病理见钉突消失。
⑦梅毒黏膜斑:初期圆或椭圆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假膜不易揭去,中间凹陷,表面柔软,基部较硬。伴有皮肤梅毒疹出现,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4.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戒烟酒,少食辛辣食物,去除残根残冠。
(2)维A酸软膏。
(3)内服维生素AD(鱼肝油丸)或维生素A。
(4)口服绞股蓝。
(5)对有癌变倾向的病损类型、部位,应定期严密复查。
(6)中医中药治疗。
5.预防卫生宣教,出现口腔黏膜角化异常者,医院确诊检查。
二、口腔扁平苔藓
1.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精神因素;②内分泌因素;③免疫因素;④感染因素;⑤微循环障碍因素;⑥遗传因素;⑦其他。
2.临床表现扁平苔藓是皮肤和口腔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中年女性多发,WHO将其列入癌前状态。
(1)口腔黏膜病损: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黏膜可发生红斑、充血、糜烂、溃疡和水疱等,以白色条纹和白色斑块为主。颊部多见(87.5%),大多左右对称;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根据病损形态可分为:①网状型;②环状型;③条纹型;④斑块型;⑤丘疹型;⑥水疱型;⑦糜烂型;⑧萎缩型。
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现:
①颊部:多以磨牙前庭沟、颊咬合线区域多发。
②舌部:舌前2/3区域(舌背、舌缘、舌腹),常表现为萎缩型损害,舌背可呈白色斑块状,注意区别白斑。
③唇部:下唇红多见,不会超过唇红缘,可以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区别。
④牙龈:萎缩、糜烂型多见,呈剥脱性龈炎表现。与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相区别。
⑤腭部:较少见,多无糜烂。
扁平苔藓在口腔黏膜上消退后,黏膜上可留有色素沉着。
(2)皮肤病损:四肢伸侧多见,大多左右对称,紫红色或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蜡样光泽,有的小丘疹可见Wickham纹。瘙痒,溃疡时可伴有疼痛。
(3)指(趾)甲病损:多见于拇指,甲板萎缩,可有纵沟,一般无自觉症状。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中年女性多见,病损左右对称,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构成网状、环状、树枝状、斑块状病损,病变区域与正常黏膜无明显界限。必要时可以组织活检确诊。
(2)鉴别诊断
①盘状红斑狼疮:病损多在头面部、耳廊,有“蝴蝶斑”,鳞屑底面有角质栓,唇红部病损往往超过唇红缘。
②白斑:病理检查确诊。一般扁平苔藓为不规则白色线状花纹,变化较快,常有充血、糜烂,有皮肤病变;白斑变化慢,黏膜不充血,没有皮肤病变。
③口腔红斑:表现为红白间杂,常靠病理检查确诊。
④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天疱疮尼氏征阳性,脱落细胞检查可见天疱疮细胞。类天疱疮有上皮下疱,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基底膜处荧光带。剥脱性龈炎上皮剥脱形成糜烂出血,表面光亮,疼痛明显。
⑤苔藓样反应:某些患者服用甲基多巴、氯喹、奎尼丁等药物后口腔黏膜会出现呈放射性白色条纹或白色斑块类似扁平苔藓,临床上用斑贴试验、停止药物使用或更换充填物进行试验性治疗。
⑥多形性红斑:往往有发热等急性过程,皮肤有红斑,首先侵犯唇红,并有厚血痂。外观似“虹膜”或“靶形红斑”。
⑦迷脂症:颊及唇红的异位皮脂腺,表面光亮,触之柔软,无自觉症状。
4.治疗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
(2)局部治疗: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消除感染,维A酸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
(3)全身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
下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第6单元唇、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