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妈妈告诉你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区别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区别

感染病毒--手足口病:主要是由EV71肠道病毒病毒;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EV71肠道病毒病毒,疱疹病毒。

传染源: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隐性传染者。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粪—口途径和日常接触传播,水源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手足口病:2—14天;疱疹性咽峡炎:3-10天。

常见发病年龄--手足口病:好发于4岁以下;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3-10岁儿童。

发热与出疹关系--手足口病:发热同时出疹或多不发热;疱疹性咽峡炎:突发高热,持续2-4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先发热,后有疱疹。

疱疹特点--手足口病:口腔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其周围绕有红晕,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疱疹性咽峡炎: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

部位--手足口病:口腔内颊部、齿龈、硬腭、舌、唇及咽部,手掌心、足底及臀部;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峡部,扁桃体,悬雍垂,舌部,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

出疹顺序--手足口病:口腔---手掌心---足趾较多,四肢躯干少;疱疹性咽峡炎:上腭----峡部----扁桃体---咽后壁

疹形--手足口病:斑丘疹--疱疹,质较硬呈黄白色椭圆形,水疱像米粒或豌豆大,孤立而不融合,疱壁厚而紧张,疱内液体较少;疱疹性咽峡炎: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疱疹,24h内发展为水泡和溃疡,直径常5mm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

并发症--手足口病: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疱疹性咽峡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

血象--手足口病:白细胞正常;疱疹性咽峡炎:白细胞高。

特点--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急性起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水泡可互相融合,并迅速破溃,形成白色的糜烂面及浅表溃疡,及时用药,1-2两周可痊愈;疱疹性咽峡炎: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咽部,峡部集中出现1-2mmh灰白色疱疹,2-3天破溃,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预后良好。

预防--手足口病:1.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少吃煎、炸等油腻食品,尤其是别吃过热的食物。另外,为防止继发感染,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2.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家长少让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并尽量减少儿童和患儿的接触;疱疹性咽峡炎:1.同手足口病的预防2.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预后--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早发现,早诊断,早就医,经过及早的抗病毒治疗,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预后都会很好,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怎样治白癜风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fx/4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