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疾病的针灸阳性反应点规律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十二种疾病的针灸阳性反应点规律
1痤疮:痤疮病人通常的反应点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为数个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红色、棕褐色或暗红色疹点,或为数小片与正常皮肤相比较颜色较深的区域,直径在1厘米左右,压之不退色。刺激此反应点可以治疗痤疮。
2痔疮:痔疮病人在背腰皮肤的反应点通常称之为“痔点”。“痔点”范围多在上起第7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光泽,多为暗红、棕褐色,压之不退色,有的痔点还长有一根毫毛。找点困难时,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则痔点常可出现。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压痛最敏感的一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有些患者龈交穴处或上唇系带下部有粒状或片状突起的白色小点或圆长不规则的小结节,称之为“痔疮结节”。刺激“痔点”或(和)“痔疮结节”可以治疗痔疮。“痔点”颜色越深,说明痔疮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处“痔疮结节”:60%的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挑刺此赘生物,效果尤佳.
3面肌痉挛:天容穴与天牖穴之间,多有压之有酸胀感的反应穴。
4不寐: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多有的敏感点、结节和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在心俞、神道、厥阴俞、膏育、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腧穴上多见。
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阴俞穴部位出现质为中等硬度的圆形结节外,还会因不寐的证型不同,而在与证相关的经脉线上或腧穴部位出现不同类型的阳性反应。例如:证属阴虚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条索状结节质中等硬度;肾俞、脾俞穴下有圆形结节质软;太溪、太冲、三阴交等腧穴压痛反应明显等。
5胸痹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天池穴及灵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压痛部位。重度持续性窦性心搏徐缓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应点中,在该处用皮内针向下刺入留针后,心率均能增加。
6冠心病体表压痛点在膻中穴和左侧心俞穴偏左1.5cm处最为明显,并称之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的心脏病患者左3,4肋间内侧检测出反应点的频率很高,且病情减轻则反应减少。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摄按压,有酸痛、麻胀反应者。
7心绞痛患者,多在T2有压痛阳性,并于T2手法按压治疗心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电图有改善。心动过速患者其颈前反应点多在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8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多有背部脊柱两侧的阳性点
9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
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
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
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
10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
11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
12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
“八字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及疑难病特色疗法研修班”将于年8月在北京举办,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疗法介绍
八字针法简介:
八字针法、偏瘫三三九针法、十二神针以及针灸界从未听说过的阴阳补泻手法,是张文义教授针灸临床四十年的精华,是当代针灸学说的杰作。
所谓八字针法是以皮下、定向、阴阳、补泻八个字为核心的,对中风后遗症具有特效的一种新型的针灸疗法。它是在古代针灸学皮部理论,留针法以及近代埋针法、埋线法的基础上,依据祖国医学阴阳学说、针灸补泻手法、经络学说、动态平衡学说以及体壁内脏相关论发展而来的,通过四十年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在整个针灸界具有突破性进展的临床针灸学说。
八字针法提出了阴阳补泻的观点,从而确立了八大针灸补泻手法体系,弥补了针灸临床治疗学的不足。纠正了治疗偏瘫不分阴阳局限性乱行针刺补泻的错误手法。临床采用八字针法,偏瘫三三九针法,十二神针,阴阳补泻手法治疗半年以内的偏瘫患者,七天大见成效,甚至有一针能动之妙的结果。为针灸治疗偏瘫创造了奇迹。
二、疗法特点:
张文义教授在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时,否定了现代医学的固定模式,采用了激活康复“1+7”治疗方案。当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的5日内,使用八字针法、偏瘫三三九针法、十二神针,每日1次,连针5日,激活失去功能的神经细胞,让肢体的肌力由0级恢复到4级或5级,然后再让病人自行锻炼,这就叫做“1”。而后使用对症的特效药物、恰当的饮食、适当的体力煅炼、电兴奋调节疗法、偏瘫复原酊外涂按摩疗法、药线植入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7种方法进行康复,此即“7”。采用激活康复“1+7”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偏瘫,具有一针能动之妙,是西医无法比拟的。弥补了针灸临床治疗学的不足,填补了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空白,纠正了长期以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手法错误。
三、授课内容
1、八字针法的概念、治病依据、取穴原则、操作方法。
2、八字针法使用的特定穴位,与传统针灸疗法相比的优势所在及10种取穴方法。
3、专治偏瘫的十二神针。
4、纠正足内外翻、软瘫、硬瘫的阴阳补泻手法。
5、“三三”九针法的具体运用。
6、一般针刺三到五次,可使软瘫的零级肌力恢复到四级肌力的秘诀。
7、中风偏瘫的中医辨证施治详解。
8、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三期论治要点。
四、主讲专家
张文义: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著名消化病专家,国家执业医师,。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针灸专题讲座教授,医院针灸研究员,河南省鲁山县疑难病研究所所长,河医院名誉院长。专著有《中西医结合论治疑难病》、《直肠点滴疗法与平行针药线植入技术》、《无防腐剂口服液与张文义八字针法》、《中医临床荟萃》、《中医诊法大成》、《胃病论》、《中医论治奇难杂症》、《中医临床精要》。
五、邀请参加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医疗保健有关人员等。
六、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张文义教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本疗法治疗3个月以内的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一般半月疗程形体能够治愈,身体机能后期调养康复,超过3个月的症状,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治疗情况依据病情的严重性不同而疗程也不同。
2、研修班结束经考核合格,授予中英文对照由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颁发的结业证书(可申请劳动部颁发全国通用高级按摩师证书及健康管理师)。
3、经医院决定,所有参会人员均颁发研究院结业证书,可以作为就业上岗的参考证明。
4、凭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证书自参会之日起24个月内,免费复习3次。
5、报到时交四张二寸免冠彩色照片。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七、时间与地点:第二十三期:年8月18日—8月21日(18日全天报到)北京
八、主办方与承办方
主办方: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医院
承办方:中推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九、研修费及报名办法:
1、研修费每人元(含资料、证书、合影等)。食宿可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2、会议地点及乘车路线在开班前一周以书面形式通知各位学员。
3、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中国针灸推拿协会联系人:张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