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远离牙病,孕育健康宝宝

2016-10-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9月20日是第28个全国爱牙日,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的美有很大影响。由于牙齿和牙槽骨的支持,牙弓形态和咬合关系的正常,才会使人的面部和唇颊部显得丰满。而当人们讲话和微笑时,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更能显现人的健康和美丽。

为了在公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国际爱牙日宗旨是通过爱牙日宣传,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键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在为二胎做准备,但是准妈妈们的口腔健康问题也让我们很是担忧,为此国家卫计委今年确定爱牙日的主题口号为:“妈妈远离牙病,孕育健康宝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准妈妈们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孕妇人群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口腔保健很重要,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是所有病种中最高的,高达95%以上,口腔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这一点孕妇人群中尤其重要。青春期和成年人较普遍患有轻微牙龈炎,若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演变成牙周病(一种可以导致牙齿脱落的严重齿龈疾病),怀孕妇女及没有良好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孕期由于胎盘分泌的激素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所以孕期容易合并糖尿病,糖尿病与牙周病又相互影响,故孕妇人群更要注意口腔卫生。

我国一些地区存在孕产妇在孕期、产褥期不刷牙的习俗和其他误区。妇女在怀孕初期,身体容易感到疲倦,往往疏于口腔卫生。不少准妈妈在出现牙齿医院诊治,反而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孕期的任何治疗都会影响到腹中胎儿。出现口腔问题的准妈妈们,讳疾忌医或应对措施不当,导致的后果可能比牙病本身更严重,甚至会把自己的口腔细菌传给宝宝。

误区一:怀孕前没有口腔问题则怀孕期间也不会有事。

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全身会起一系列的变化,最常见的即表现为妊娠反应,如爱吃酸甜的零食及其他淀粉食品,少吃多餐,加上恶心呕吐,往往很难坚持每次餐后都刷牙,使食物残渣滞留在口中,导致口腔中酸度增加,可使牙齿被酸蚀而脱钙,再经细菌感染后就容易形成龋齿。因此,本来孕前没有龋病或牙周炎症的妇女,这时候也会患龋病和牙周病。

误区二:怀孕时一定会坏牙。

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有些人因此而任由牙齿坏掉。其实,怀孕期只要比平时更注意口腔卫生完全可以不坏牙。

误区三:孕期刷牙容易引起出血,用漱口代替也可以清洁口腔。

漱口只能将口内大块的食物残渣漱掉,但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残渣、细菌及其分泌物,牙菌斑积聚是引起牙周病的“罪魁”)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干净。

误区四:怀孕期间有了牙病只能听之任之。

孕期牙病一定要及早就医,否则可能因拖延治疗而出现全身症状。一般而言,怀孕前期(前三个月孕期)若非紧急状况,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孕中期(第四至六个月)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牙齿治疗,;怀孕后期(后三个月孕期)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牙科治疗(如拔牙等)。

误区五:治疗牙病的药物一定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牙科药物许多是局部用药,对孕妇是安全的。有人担心检查时照射X光会影响到胎儿,其实牙科放射线检查的剂量都很小,且远离下腹部,相对是在安全范围内,当然我们医生一般也不主张孕妇做X光检查,若因急诊需照射X光时,应听从医生安排并做好防护措施。

美国研究者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妊娠妇女如果患有中度到严重牙周病者,可能更容易因胎儿在子宫内发育受限而分娩低体重婴儿,并发现严重牙周病的孕妇很可能发生早产与子痫。尤其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出生时低体重儿长大后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研究还发现孕妇牙周病会引起羊膜腔感染。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提高,会促使牙龈中微小血管丛的扩张、扭曲及循环滞留,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渗出等,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牙龈瘤样的改变,牙龈对机械刺激较为敏感,局部表现为牙龈较易出血。若此时孕妇口腔卫生不好,口腔内有大量的菌斑和牙石堆积,牙龈因受牙石的刺激而使牙龈炎的症状加重。医学上称之为“妊娠牙龈炎”。妊娠期龈炎通常在怀孕第二到第三个月时开始加重,在怀孕第八个月,变得更加严重。妊娠期龈炎常发生于全口,以前牙为重,以牙龈乳头处最为明显,表现为牙龈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松软光亮,常有龈乳头肥大,水肿,并有龈袋形成,触之极易出血,有时可能会自发出血。一般无疼痛,严重的妊娠性龈炎可出现牙齿松动,诼渐转变为牙周炎。妊娠性龈瘤多发生于单个牙的牙乳头,其发生率约占孕妇的2-5%,常从妊娠2-3个月开始,8个月达到高峰,分娩2个月后可恢复妊娠前水平,多为个别龈乳头因炎性受刺激时间过长所致。龈瘤多见于前牙唇面,质松,颊舌侧同时发生。瘤体呈鲜红色或暗紫色,表面光亮,质松软或略带韧性、可有蒂或无蒂,触之易出血。有的病例在肥大的龈缘处,呈小分叶状,或出现溃疡和有纤维素性渗出。但有的严重病例,可因其瘤体较大而影响孕妇进食。

妊娠期口腔保健的关键

(1)最主要的就是有效刷牙(使用韧而软的细丝牙刷,每天至少二次的正确刷牙,尤其是睡觉之前的刷牙),还有餐后漱口,牙缝里若有塞进的东西刷牙解决不了,应及时用牙线(牙签比较硬,容易对牙周造成更大的破坏)剔出来,不然长时间对牙周有刺激,还容易长虫牙。睡前刷牙之后,不要再进食。如果有牙周炎,牙根暴露,需要使用牙间隙刷。

(2)孕前口腔保健很重要,为了减轻孕期口腔疾病引起的痛苦和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建议怀孕之前必须到规范的口腔专科去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早期发现口腔疾病并适时处理,包括去除龈炎、充填龋齿、拔出智齿和不可保留的残冠残根,让口腔健健康康的再怀孕。

(3)妊娠期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将口腔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重点作好妊娠期牙龈炎的防治,促进孕妇口腔健康。

(4)怀孕后口腔有病应及时治疗。怀孕前后三个月,不要做复杂的口腔治疗。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补充治疗的最佳时期,牙科治疗可在此阶段完成,孕妇可以进行洁治术,去除菌斑、牙结石,去除对牙龈的局部刺激;去除不良修复体,充填开放的龋洞。

(5)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用药物宜慎重,尽量避免全身应用抗生素,避免有害因素侵袭。

3个口腔检查让孕妈更放心

 1、阻生智齿须在孕前拔除。

  智齿及俗称的“劲根牙”,就是口腔中的第三磨牙,由于现代人饮食因素等原因造成颌骨的退化,很多人的智齿没有足够的位置萌出,形成阻生牙。因此如果在怀孕前已有阻生智齿,尤其是有冠周炎病史的智齿,最好能及时拔除,以绝后患。

 2、龋齿病菌可能传给胎儿。

  龋齿就是俗称的蛀牙。它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治疗牙髓、根尖周组织感染的病例,其中辅助治疗所用的X线摄片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都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孕妇口腔中的致龋菌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患有龋病的孕妇,出生的宝宝日后患龋的概率也较大。

  3、牙周炎尤易在孕期加重。

  怀孕后,孕妇体内的雌性激素上升,会使牙龈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容易诱发牙龈炎,称作妊娠性龈炎,牙龈会出现增生、肿胀,出血显著,严重时还会妨碍进食。如果是中度、重度的牙周炎,孕妇生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









































(图文)百度竞价广告位减少,SEO的机会又来了
SEM实操干货——晋升账户搭建大神的5种方法(三)“备胎”搭建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fx/1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