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次氯酸钠和EDTA相比70乙醇冲洗根

2021-7-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与次氯酸钠或EDTA相比70%乙醇冲洗根管封药更有效巴西的一项研究显示,根管冲洗使用70%乙醇,相较于2.5%次氯酸钠或17%乙二胺四乙酸+1.25%十二烷基醚硫酸钠(EDTA-T)可以更有效地清除氢氧化钙封药。该论文年1月发表于《牙髓病学杂志》[JEndod,47(1):-]。(图片来自网络)该研究选取80颗单根牙,行根管预备后使用Lentulo螺旋输送器将氢氧化钙、丙二醇和0.1%罗丹明B染料混合物导入充填根管。冲洗封药时使用10ml生理盐水,去除氢氧化钙混合物,再用主根尖锉重新疏通根管。研究者将上述牙齿随机分为8个试验组,每组10颗牙齿,采用不同方法或药剂进一步行根管荡洗:荡洗方法分为普通冲洗或超声荡洗;荡洗液分为2.5%次氯酸钠、17%EDTA-T、37%磷酸或70%乙醇;最后再用5ml生理盐水冲洗根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根管壁清洁率以及牙本质小管清洁深度。结果为,与2.5%次氯酸钠和17%EDTA-T相比,使用70%乙醇荡洗根管的管壁清洁率和牙本质小管清洁深度均显著增加(P<0.05)。普通冲洗和超声荡洗方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杨帆编译)原文链接:FinalEndodonticIrrigationwith70%EthanolEnhancedCalciumHydroxideRemovalfromtheApicalThird肥胖者牙周致病菌检出率高?巴西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体重正常和超重/肥胖的非破坏性牙周病患者中,牙周致病菌检出水平差异不大;体重正常者的牙结石和龈上生物膜检出率则低于肥胖者。伴放线放线杆菌、齿垢密螺旋体和普雷沃菌属与一些肥胖的评估指标相关。该论文年1月1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Periodontol)。(图片来自网络)该研究纳入体重正常者[体重指数(BMI)≥18.5~≤24.9kg/m2]29例、超重者(体重指数≥25~≤29.9kg/m2)26例、肥胖者(体重指数≥30kg/m2)22例,对其进行全口牙周健康评估和龈下生物膜取样分析,并记录腰围、臀围、腰臀比。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检验、线性和逻辑回归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为,45%体重正常者、65%超重者和73%肥胖者患有牙龈炎。体重正常者的牙结石和龈上生物膜检出率显著低于肥胖者;超重和肥胖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坦菌检出水平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齿垢密螺旋体与BMI(rho=0.31)、腰围(rho=0.28)和臀围(rho=0.29)显著相关(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与普雷沃菌属、乳酸杆菌属、韦荣球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呈正相关(P<0.05);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与腰围和臀围呈负相关(β=-0.29、-0.37,P<0.01)。然而,同时检出普雷沃菌属和福赛坦菌会降低超重/肥胖的可能性(比值比为0.,95%可信区间为0.~0.)。(程娟编译)原文链接:Subgingivalmicrobiotainoverweightandobeseyoungadultswithnodestructiveperiodontaldisease需重视乳牙外伤积极治疗及复查土耳其和美国的联合研究显示,乳牙外伤多伴随牙周组织损伤,而很少出现身体其他损伤;处理方法多为临床检查或拔除患牙,且患儿很难维持复查随访。该论文年1月13日在线发表于《牙科创伤学》(DentTraumatol)杂志。(图片来自网络)该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年1月至年1月期间的乳牙外伤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受伤至就诊的时间、受伤原因、乳牙外伤的分类、软组织及骨组织损伤、并发症、急诊处理、复查随访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为,研究共纳入例患儿、颗外伤乳牙,患儿中位年龄为2岁,乳牙外伤最好发于右上乳中切牙(35.1%)。近半数(46.3%)患儿在外伤24h后求诊。97.2%乳牙外伤会伴随牙周组织损伤。82.0%乳牙外伤是由于意外摔倒所致。大部分患儿(/)同时伴有软组织及骨组织损伤。67.2%患儿存在多颗乳牙外伤。70%患儿只接受了口内检查或药物治疗。由于复诊随访资料缺乏,67.7%乳牙外伤后的留存时间不明。大部分患儿(55.1%)未能完成复查。(王怡然编译)原文链接:A3-YearretrospectivestudyoftraumaticdentalInjuriestotheprimarydentition种植体周围炎可见标志物改变非手术治疗对炎症改善效果欠佳荷兰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健康种植体相比,炎症种植体的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显著升高;非手术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炎症及免疫反应改善效果欠佳。该论文年1月17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牙周病杂志》(JClinPeriodontol)。(图片来自网络)该研究纳入20颗健康种植体(17例患者)和20颗存在炎症的种植体(19例患者),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龈沟液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胶原降解酶(MMP-8)、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重组人趋化因子(MIP-1α/CCL3)]、骨标志物[骨保护素(OPG)和可溶性破骨细胞异化因子(sRANKL)]以及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评估临床指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为,炎症种植体龈沟液中IL-1β和MMP-8水平较健康种植体显著升高(P=、P<0.),TNF-α、IL-6、MCP-1、MIP-1α/CCL3、OPG、G-CSF无显著差异,sRANKL和INF-γ降低。非手术治疗后,上述生物标志物水平改善不明显,IL-1β和MMP-8水平仍很高。(张雷青编译)原文链接:Biomarkerlevelsinperi‐implantcrevicularfluidofhealthyimplants,untreatedandnon‐surgicallytreatedimplantswithperi‐implantitis预防年轻第一恒磨牙浅龋进展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效果存疑巴西和荷兰的联合研究显示,治疗儿童第一恒磨牙釉质龋,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与不做充填密封相比,未能预防龋病进展。该研究年12月16日在线发表于《龋病研究》(CariesRes)杂志。(图片来自网络)该研究选取例来自低收入家庭、4颗第一恒磨牙均萌出且存在浅龋(无牙本质龋)的学龄儿童(6~8岁)。采用自体对照方法,每人单侧2颗磨牙接受ART,对侧2颗磨牙不做充填治疗。所有儿童每隔6个月接受一次刷牙指导和饮食建议,随访3年。在治疗3、6、12、18、24、36个月后进行临床检查,记录充填物保留率和龋齿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普兰·梅尔(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数秩和检验和Cox回归分析。ART患牙和非充填治疗患牙的无龋洞累计留存率分别为90%和9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充填物是否保留与龋洞的发生无关。既往有较多患龋经历的儿童发生龋病进展几率更大。(宋丹丹编译)原文链接: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SealedversusNonsealedFirstPermanentMolars:A3-YearSplit-MouthClinicalTrial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第期02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本期编辑:CMT小米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fx/11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