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年
202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较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雾化吸入疗法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一、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输送装置。
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量一般小于10ml。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目前常用雾化器可分为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3种。
1射流雾化器
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然而,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的疗效,一般需要较大的药物剂量。
2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雾化释出比例,并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3振动筛孔雾化器
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较少(0.1~0.5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震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
二、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1雾化吸入疗法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μm。其中粒径5~10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μ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
2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特性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作用,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副反应少,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即在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3非雾化吸入制剂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临床比较普遍,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故不推荐以下使用:
①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如氨溴索注射液,国内尚无雾化吸入剂型。
②不推荐传统“呼三联”方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ɑ-糜蛋白酶)。
③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
④因无雾化吸入剂型而不推荐使用的其他药物还包括: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低分子肝素、氟尿嘧啶、顺铂、羟喜树碱、生物反应调节剂。
三、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程度与类型各不相同,与患者本身因素、雾化吸入不规范、雾化治疗药物副作用,以及非雾化剂型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进行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1常用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1.1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①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比较,ICS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给药方式的特殊性,ICS吸入后沉积在口咽部、喉部可造成局部不良反应,使用后立即漱口和漱喉,可有效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对于需要长期吸入大剂量ICS的患者,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骨骼、代谢等情况。IC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见表。
②支气管舒张剂SABA(短效β受体激动剂)和SAM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常见不良反应见下表。
过量或不恰当使用SABA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对于合并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使用SAMA过程中可能导致原患疾病的加重,注意识别并更换药物。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暂停雾化吸入治疗,并观察心率、脉搏等指标,严重者及时处理。③乙酰半胱氨酸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液溢、胃肠道刺激,如:口腔炎、恶心和呕吐的情况。对于胃溃疡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当与其他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合用时,慎用本品。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支气管痉挛发生,应立即终止治疗。
1.2雾化吸入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①雾化器及装置相关不良事件。戴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药物可能会沉积在眼部,刺激眼球,如发生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换用咬嘴。②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雾化吸入治疗根据其吸入药物的不同,可出现口腔干燥症、龋齿、口腔粘膜改变、溃疡、牙龈炎、牙周炎、味觉障碍等多种口腔疾病,通常与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和治疗期间未注重口腔护理有关。对于长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对特殊患者加强用药监护
2.1老年患者:患有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老年患者,雾化吸入SABA时,应严格掌握按需吸入的原则,吸入次数过多或吸入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冠心病症状加重,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慎用SAMA。
2.2儿童患者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ICS雾化剂型。SABA是治疗任何年龄儿童喘息发作的首选药物。儿童雾化吸入时,尽可能使用口罩吸入,优先选择密闭式面罩。且最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对于长期雾化治疗的儿童,应定期随访评估疗效。
2.3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对于有持续性哮喘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ICS是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美国儿科学会声明,特布他林很少经母乳排泄,可作为哺乳期妇女优先选用的SABA。
2.4其他患者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时,床头抬高30°~50°,采取健侧卧位,利于药液沉积到患侧。
3雾化吸入治疗的用药教育
3.1药物储藏按说明书要求储存。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颜色形状均正常。
3.2雾化吸入治疗前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前30分钟不应进食。
3.3雾化吸入治疗中
①按医嘱将药液配置好放入雾化吸入器内,如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应调整好氧流量至6~8L/分,注意勿将药液溅入眼内。
②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
③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