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计4季度GDP增73PPI通缩加重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机构预计4季度GDP增7.3PPI通缩加重至-3.0
[在实体经济疲软、资本市场火热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地步,未来政策工具如何选择,市场一直预期的降准政策是否是推出,各大机构看法截然不同]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2014年12月24家机构调研名单: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花旗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丁安华: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黄文涛: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苗献:交银国际宏观分析师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宋宇: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徐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资料来源:本报整理2014年12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4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14年4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3,与央行公布的3季度水平一致。12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5,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水平略有回升。但PPI通缩加重,预测医治白癜风要多久均值为-3.0,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水平。市场关注12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8169亿元,低于央行公布的11月范围。12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1331亿元,与央行公布的11月范围基本持平。2015年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8,低于上次调研水平,也跌破荣枯分水岭。信心指数跌破荣枯线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49.8,较2014年12月信心水平有所回落,并跌破荣枯分界线。其中,光大证券和国信证券给出了最大值51.0,华泰证券和民生证券给出了最小值48.0。2014年12月官方PMI再次走弱,由11月的50.3下降到50.1,创下了2014年年内制造业景气度的最低值,季调后数据也较前月继续着落,经济增长的动能依然较弱。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国内目前状态或更类似于日本,资本市场火爆异常,实体经济乏善可陈。统计局公布11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增速下滑至-4.2,主营业务收入当月增速大幅回落至2.9创历史新低,印证了11月工业大幅回落、投资萎靡不振,预示经济下行风险未消。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2014年末,部分中观数据再度恶化,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4季度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下,2015年一季度国内经济景气程度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回暖,但从2季度起经济下行压力将再度上升,彼时可能将有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出台,虽然力度将会增强,但也无力改变国内供求失衡局面,经济仍将继续下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虽然出口略有回升,消费保持安稳,但投资增速的回落仍将拉低经济增长,2015年GDP同比增速将略低于2014年,另外中国经济还可能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工业领域通缩及地方债务违约压力等不确定性,但宏观调控政策仍有空间、改革将释放新的红利、经济结构改进和效率提升的趋势仍将延续和就业仍将保持稳定等一些积极因素也正在积累,因此,对明年中国经济不应悲观,乃至可以谨慎乐观,也许将是新周期承前启后的一年。不过,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虽然短时间经济增长势头仍然疲弱,但来自地产和信贷的积极信号已表露出经济复苏的迹象,预计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能够小幅回升,全年GDP增速预测仍然保持在7.2。4季度GDP增速:预测均值7.3持平3季度2014年4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3,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3季度水平一致。其中,澳新银行和中信建投给出了最大值7.4,海通证券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小值7.1。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2014年第四季度工业增速较第三季度大约着落0.6个百分点,这将导致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但4季度金融行业和地产交易的回升将对第三产业产生积极的作用,考虑到第三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增速高,同时4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超过50,比第三季度有较大提高,预计4季度GDP增速与第三季度基本持平,增长7.3,全年增长7.4左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虽然2014年全年经济延续承受下行压力,工业生产整体低迷,但得益于衰退型的顺差膨胀,预计第四季度GDP可以到达7.3,GDP全年预期目标顺利到达7.4,几近精准实现2014年初的预期目标。CPI:预测均值1.5略有回升2014年12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5,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水平略有回升。其中,国信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7,中国银行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小值1.3。诸建芳表示,12月食品价格有所上涨,主要是蔬菜的周期上涨和肉价的触底小幅回升,预计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1左右;非食品类价格方面,预期穿着类价格有所上涨,油价回落继续带动交通价格下降,预计12月非食品环比为0,综合预计12月CPI同比在1.4左右,环比0.3。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根据统计局旬度食品价格数据,预计12月食品环比价格升0.8;非食品中,发改委三种成品油价格12月平均环比降8,烟酒价格受反腐影响难以出现类似往年的季节性上升,房租价格可能仍偏弱,整体而言,预计12月CPI环比弱于往年同期,CPI同比增速为1.4,2014全年CPI同比增速为2。展望2015年,连平认为,由于新涨价因素较弱、翘尾因素整体水平明显低于上年,预计2015年CPI同比将低于2014年。PPI通缩加重。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P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0,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水平继续放缓。其中,民生证券给出了最大值-2.0,申银万国给出了最小值-3.6。梁红预计,随着油价显着下跌,PMI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跌幅加深,12月PPI同比增速将在-3.3,2014全年PPI增速-1.9,PPI连续34个月同比负增长,为史上最久。11月CPI同比增速最好预测:1.4李迅雷:海通证券11月最好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李迅雷:1.411月PPI同比增速最好预测:-2.7黄文涛:中信建投李迅雷:海通证券11月最好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黄文涛:-3.1李迅雷:-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略有回落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1.6,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水平略有回落。其中,摩根大通给出了最大值12.0,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9.1。连平预计,随着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大幅上涨带动相干消费,消费增速将保持稳定,12月同比增长11.7,全年增长12。他指出,虽然近几个月消费名义增速相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实际增速稳中有升,11月消费实际增速11.2已创今年最高,预计12月消费实际增速能够保持在此水平。诸建芳认为12月零售将延续前期的趋势,信息类消费预期保持较为旺盛的趋势,汽车及石油制品增速将依然偏低,由于滞后影响,地产政策的调解暂时难以反应到零售端,从通胀看,物价水平还将保持偏低趋势,预计12月零售增速在11.7,与11月持平。工业增加值有所回升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4,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水平有所回升。其中,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大值7.8,中信建投给出了最小值7.0。诸建芳认为,虽然新订单、购进量等指数较上期着落反应目前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强,但由于产成品需求拉动企业生产增速趋于安稳,考虑到2013年同期基数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增速的改进,因此预计12月工业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约7.2。梁红预计,由于APEC期间停限产影响的短时间扰动因素消除,12月工业增加值环比低位反弹,同比增速小幅升至7.4。展望2015年,连平认为救市政策有助于减缓工业中间产品价格跌势,但是难以改变原材料及工业产品价格延续负增长态势,并且能源行业的限量限产也会影响到工业产品的产量,不利于工业增加值的构成,而且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提升,工业的贡献在减弱,因此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速难以大幅回升,预计仍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回落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5.7,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1月水平略有回落。其中,澳新银行给出了最大值16.2,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14.3。连平表示,随着钢材价格指数走低,水泥价格季节性小幅上涨以后迅速掉头向下,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乏力,累计增速放缓至15.7。梁红认为,钢铁、有色、橡胶等主要资本品12月价格仍在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继续放缓,结合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历年均出现12月较11月回落的统计现象,预计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放缓至15.6,房地产投资仍然较弱。不过,诸建芳预计,随着近期政策的调解,地产销售等领先指标已有所回暖,地产投资降幅将明显收窄;另一方面基建项目的审批加快,投资也将有所回升,12月整体投资增长将低位回稳至16左右。贸易顺差回落进出口增速略有回升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475.4亿美元,较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范围大幅回落。其中,摩根大通给出了最大值608亿美元,中信证券给出了最小值282.1亿美元。在出口方面,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2,较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水平有所加快。其中,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大值13.3,中信证券给出了最小值1.0。在进口方面,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进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1,较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水平有所回升。其中,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大值3.2,中金公司给出了最小值-10。诸建芳指出,近期欧美PMI走弱,外需在年底出现扰动;海关公布的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8,较10月下落0.9,为连续两个月下滑;而且进出口基数仍处于高位,未来外贸增长仍然面临一定压力,预计12月出口增速降至1,进口同比增速大概率仍然处于负值区间,预计为-0.5,贸易顺差282.1亿美元,2014年初制定的7.5的外贸增长目标将难以实现,预计外贸增速为3.1。梁红预计,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更加明确,1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外需延续弱复苏态势,12月出口同比增速将反弹至7;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加上内需不足,进口同比增速将降至-10;外贸顺差582亿美元,继续升高。新增贷款:预测均值8169亿元略有回落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8169亿元,低于央行公布的11月范围。其中,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0000亿元,瑞穗证券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小值6500亿元。诸建芳预计2014年新增贷款大约为9.9万亿,11月份以来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但考虑到贷款需求和银行惜贷,预计12月信贷增加额8000亿左北京医治白癜风右。在鲁政委看来,2014年全年信贷额度为10万亿,前11月已投放9.08万亿,还剩约9000亿额度,而且11月下旬降息以后,商业银行已开始加快信贷资产配置,虽然市场资金面在12月中旬再次大幅趋紧,但邻近月末再次转松,因此预计12月新增信贷9000亿,在全年信贷中的占比大幅高于往年同期。梁红则预计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万亿,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可能反弹至14,较11月显着回升0.6个百分点。11月新增贷款最好预测:8270亿元宋宇:高盛高华11月最好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宋宇:9800亿元社会融资总量基本持平上月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1331亿元,与央行公布的11月范围基本持平。其中,中金公司给出了最大值14000亿元,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7000亿元。梁红预计12月社会融资范围1.4万亿元,1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14.2,与11月持平,全年信贷10万亿,社融16万亿。鲁政委认为12月非信贷融资将继续处于低位,预计12月社会融资总量在1.25万亿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1月社会融资总量最好预测:11500亿元连平:交通银行11月最好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连平:13200亿元M2:预测均值12.5有所回升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12月M2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2.5,较央行公布的11月水平有所回升。其中,高盛高华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12.8,申银万国给出了最小值11.9。连平表示,银行体系信誉创造较多,衍生存款情况较好,12月M2增速小幅提高至12.5,较11月末略提高0.2个百分点,保持基本稳定。梁红也预计12月信贷加速带动M2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12.4。11月M2同比增速最好预测:12.4李慧勇:申银万国李迅雷:海通证券梁红:中金公司汪涛:瑞银团体11月最好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李慧勇:11.9李迅雷:12.1梁红:12.4汪涛:12.2利率、准备金率:4家机构预计2月份降准给出2015年1月基准利率预测的16家机构,一致认为年内基准利率将保持不变。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2.75和5.6。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2015年一季度将会迎来一次降息,届时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降至2.5和5.35。连平认为,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接近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类似2008年下半年那种短期内频繁降息、走所谓着落通道的操作不大可能出现,但若PPI继续负增长、企业融资本钱压力未见明显减缓,2015年上半年仍有小幅降息的可能。不过,在徐高看来,考虑到货币政策已转向以刺激信贷为主的放松方式,且经济复苏初显端倪,2015年将不会降息。华泰证券等4家机构预计2015年2月将会迎来一次全面降准,央行将会下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19.5,目前这1水平保持在20。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实体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价格类数据的下行压力很大,在没有较好的失业率数据支持下,物价数据是政府的主要耽忧,因此一季度出现降准的可能性加大,但会同时重视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控制。汇率:年底中间价看至6.17调研结果显示,2015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17,较上次调研水平略有贬值。其中,瑞穗证券和华泰证券预计年内贬值幅度最大,为6.30;国信证券预计年内升幅最大,至6.05。中国外汇交易中心6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元对人民币本日中间价报6.1256,较上日上调8个点。连平认为,美元整体走强,降息后境内外利差收窄,人民币即期汇率有贬值压力,但中间价保持基本稳定或微幅贬值,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保持整体基本稳定,继续出现阶段性升贬值交易出现的波动格局,整体看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可能小幅贬值。鲁政委表示,虽然目前市场的政策关注焦点仍集中于财政政策、利率政策及央行的流动性注入方面,但国内政策腾挪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已在2014年以实际行动终止升值进程的人民币,将在2015年进一步开启升值的逆轨迹,摸索更大幅度的调解,预计期间最大贬值幅度可能到达5左右。政策:降准与否存争议在实体经济疲软、资本市场火热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地步,未来政策工具如何选择,市场一直预期的降准政策是否是推出,各大机构看法截然不同。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认为,从货币政策来看,无论是降息还是存款口径调解,都是希望可以到达宽信贷的目的,但从当前数据来看并没有明显效果,考虑到货币政策传导存在1定时滞,央行需要延续视察一段时间经济的运行状况才会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措施,因此短期内再推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当前央行有极大的意图保证金融稳定,而早前降息引发市场的反应超出了决策者的预期,因此,预计短期内,央行采取降准的概率正在下落,以避免资产泡沫的构成和资产价格变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鲁政委分析称,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可能继续负增长,春节前约有1.8万亿提现需求,2月可能约4000亿的财政资金回笼,春节前需要大量流动性注入,此情此景,降准恍如并没有不妥,但从央行角度来说,近期信贷的迅速增长和股票市场的暴涨,使得其对降准更加谨慎,预计春节前会有大规模的定向操作。李迅雷则预期未来货币政策或从宽货币转向宽信贷。他表示,经济通胀低迷,抗通缩仍是央行重要任务,长时间看货币宽松空间仍大,但央行将部分同存纳入一般性存款且暂缓缴准,降准预期再度落空,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仍在不断延后,其缘由或在于降息以来经济羸弱而资本市场火热,意味着此前宽货币政策脱实向虚,因此未来央行政策或转向宽信贷,通过窗口指导、解锁贷存比等政策刺激银行信贷投放,确保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而这也意味着短时间货币政策或难更宽松。但在梁红看来,短期内,内需疲弱,外需相对改进,因此在逆周期的政策调理工具中,应首选有助于扩大内需的降息、降准和财政政策,而不是补贴外需的汇率贬值。除货币政策之外,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将三箭齐发,首先是下落融资本钱,包括降息在内的手段的推出越早越好;其次,应继续通过基建投资对冲经济下滑;第三,既然房地产是经济放缓的罪魁祸首、是最大压力所在,因此建议进一步放宽房地产政策,特别一线城市还存在不合理的限购,另外房地产交易相干税收也可以适当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