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麻麻的烦恼看看吧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妊娠期龈炎患者妊娠前以牙龈边缘炎症为特征,从妊娠2-3个月后出现明显症状,分娩后约2个月,牙龈炎可自行恢复至妊娠前水平;症状可发生于少数牙或全口牙龈,以前牙区为主要区域。牙龈边缘和牙龈乳头呈鲜红色,松软、光亮、肿胀、肥大,有龈袋形成,轻触易出血。妊娠期龈炎可以在局部牙龈形成瘤样增生物,称为妊娠期龈瘤或称孕瘤。妊娠期龈瘤一般发生于个别牙齿排列不齐或有其他局部刺激因素的牙间乳头区,并非真正的肿瘤。一般发生于妊娠第4-6个月,妊娠期龈瘤常呈扁圆形,可有蒂与底部组织相连,大小一般不超过2cm。分娩后,妊娠龈瘤能逐渐自行缩小,但必须去除局部刺激物才能彻底消失。

发病原因

妊娠期龈炎与牙菌斑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本身不会引起牙龈炎症,只是由于妊娠时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使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因此,妊娠期龈炎的直接病因仍然是牙菌斑,此外与妊娠期妇女全身内分泌改变即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临床主要分为妊娠期龈炎和妊娠期龈瘤两类。

临床表现

妊娠期牙龈症状的临床变化常见于妊娠期4~9个月时,有效地控制菌斑可使病变逆转。

一、妊娠期龈炎:

患者一般在妊娠期之前即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症,从妊娠2~3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至于8个月时达到高峰,且与血液中孕酮水平相一致。分娩后约2个月时,牙龈炎症可减轻至妊娠前水平。妊娠期龈炎可发生于个别牙或全口牙龈,通常以前牙区为重。牙龈边缘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松软、光亮,可见显著的炎症性肿胀、轻触牙龈极易出血。一般没有明显疼痛,但严重时可以看到牙龈局部形成白色膜状物或溃疡,有轻度疼痛。

二、妊娠期龈瘤:

通常在妊娠第3个月,牙齿之间的牙龈部分出现局限性增生肿胀,可有蒂状组织与深层牙龈相连。龈瘤生长较快,颜色鲜红,质地松软,易出血,一般直径不超过2cm。临床上也可见到因妊娠期龈瘤过大而妨碍进食的患者。据报告妊娠期龈瘤在妊娠妇女中发生率约为1.8%~5%,多发生在个别排列不齐的牙齿周围。前牙尤其是下前牙唇侧多见。妊娠期龈瘤的本质不是肿瘤,不具有肿瘤的特性。分娩后,妊娠期龈瘤大多数能自行缩小,但必须除去局部刺激物才能使病变完全消失。

疾病治疗

1.细致认真的口腔卫生指导。

2.控制菌斑,进行洁治(洗牙),除去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等)。

3.一般认为分娩后病变可退缩。妊娠期龈瘤如果在分娩后仍不消退则需要手术切除,对一些体较大妨碍进食的妊娠瘤可以在妊娠4~6个月时切除。手术时注意止血。

4.定期复查,进行口腔维护治疗。

疾病预防及预后

预防

在妊娠前或早孕期进行详细的牙周检查和必要的牙周治疗,接受细致的口腔卫生指导,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是预防妊娠期龈炎的重要举措。去除牙齿排列不齐、修复体或充填体形态不佳等局部刺激因素,注意满足妊娠期妇女合理营养需要。

预后

受性激素水平影响的妊娠期龈炎是可逆的,完善治疗除去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龈可恢复健康,但有些患者未经及时治疗或疗效不稳定可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zl/7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