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龈炎 > 临床治疗 > > 宝宝鼻炎怎么办

宝宝鼻炎怎么办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宝宝鼻炎怎么办?看看中医怎么说。

年10月31日,“行知中医儿科研究团队”学术公开课《小儿鼻炎的中医辨治与日常护理》在当归中医学堂举行。

公开课上,

百会中医范圣华医师为40余位家长详细讲解了小儿鼻炎的中医防治方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兹将公开课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丨什么是鼻炎?丨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

丨鼻炎有哪些常见症状?丨

间歇或交替性单侧或双侧鼻塞,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则加重;

鼻痒,或伴有眼痒、耳痒、咽痒、面痒、头皮痒,甚至全身皮肤痒;

喷嚏,遇风加重,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发作;

鼻涕较多,一般为清水样鼻涕,如有继发感染,则呈黏脓样,若鼻涕倒流入咽腔,则出现咳嗽、多痰;

此外,还常伴有嗅觉下降、头痛、头昏、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或失眠等不适症状。

丨中医怎么看鼻炎?丨

鼻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诊断不难,但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对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该病,则疗效较佳。

中医古籍中将鼻炎称之为“鼻鼽”、“鼽嚏”、“鼽水”等。

如《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如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中说:“鼽者,鼻出清涕也。”又如,明代《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大体上,中医认为,鼻炎是由于身体较虚,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使肺气不宣、肺窍闭塞所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感受外邪的内因责之于体内气血不足,或者气血不调,卫外功能减弱,从而导致在外的六淫之邪乘虚而入,发为鼻炎。

事实上,鼻炎并不一定都是鼻子的问题──“有诸内,方形诸外”,它反映的是人体内在的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

如《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素问?五脏别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难经?十四难》:“心主嗅,故令鼻知香臭。”

同时,鼻炎还常常与季节有关:

春天的鼻炎,多以感受风邪为主,形成风寒或风热证型;

夏天的鼻炎,多和暑湿有关,形成暑湿、风湿寒或风湿热证型;

秋冬季节的鼻炎,则容易形成风寒、或外寒里热证型;

凡此种种,皆须察色按脉,辨证施治。

在讲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鼻炎的具体内容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小儿鼻炎的中医外治法”。

丨小儿鼻炎中医外治法丨

针刺疗法

1.点刺放血:少商、商阳、关冲、中冲、少泽、少冲等井穴点刺放血。

2.取穴:上星、迎香、口禾髎、龈交、风府、哑门、风池、百会,双侧取穴。所有针刺穴位留针30分钟,不行针;百会穴艾炷回旋灸10分钟;每日1次,2次1个疗程。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息肉等,7天1个疗程。

来源:《经穴探源》。

中医熏鼻法

苍耳子20g、薄荷20g、辛夷20g,煎水趁热熏鼻,蒸10~15分钟。

来源:《中国民间外治独特疗法》。

耳穴压豆法

1.耳穴:过敏点、肺、内鼻、外鼻。

2.配穴:肾、脾、肾上腺、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上,以有痛感为度。每日压3~5次,每次压约5分钟,以压完耳朵发热,外表发红为度,隔日换对侧耳朵,同时去掉旧的。4周为一疗程。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

鼻窍塞药法

苍耳子、辛夷各30g,白芷20g,薄荷6g,细辛10g,冰片2g。前5味药研成细末,复加冰片拌匀研细,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约0.5g,用棉花包好塞入患侧鼻孔中,每日1~2次,10日为一个疗程,停3~5日后可以再用。

外用涂药法

山奈30g、白芷30g、细辛10g、薄荷冰2g、鹅不食草30g。上药共研细面,贮瓶密闭备用。每次用少许涂鼻粘膜肥厚出,每天用3~4次。此方加入硇砂3g、枯矾10g,还可治疗鼻息肉,效果亦佳。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吕承全教授自拟验方。

防治小方法

1.热敷法:将2~3块毛巾用水浸湿,放在微波炉加热。待温度合适后将毛巾放在前额、鼻部及头部两侧,待温度下降变凉后,更换热毛巾外敷,连续30分钟。

2.热水泡脚法:临睡前用热水泡脚,让身体微微发热。

3.搓鼻翼法: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搓鼻翼到微微发热,每天10~30分钟,每天2~4次。

4.艾叶水泡澡:3岁以内用艾叶50g,3岁以上用g,先将洗澡水烧开,加入艾叶后煮沸2~3分钟,将锅离火,焖出药味儿,待药汤温度适宜时倒入盆中,泡澡并温洗孩子全身,洗后及时穿衣,令出微汗。避免着凉,每日一次。

丨小儿鼻炎中医预防法丨

防寒保暖好习惯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少吹空调、夏天也要盖住肚子,衣服最好穿立领的,及时更衣,防寒保暖。

多晒太阳,温阳散寒。可以每天带孩子晒晒太阳,晒太阳时可背对太阳,感受太阳光晒在头顶和后背温热而舒服的感觉,有助于培补阳气,祛散风寒。

防寒保暖食疗法

少吃冷饮,多吃温和的食物、喝热汤等。温性食物如生姜。

此外,平时可服用一些冬瓜,薏米、山药等健脾化湿的食物。

增强体质中成药

平时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玉屏风颗粒、健脾和胃丸、六味地黄丸等益气固表,补肾健脾,增强体质的中成药。

温阳散寒身柱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先找到大椎穴,然后从大椎穴开始向下数,第3个椎体下的凹陷就是身柱位。

作用:温阳散寒。

操作:中午之前,用手掌以身柱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速度可稍快一些。连续按摩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程度:按摩身柱穴不久,便可感觉到皮肤发热,连续按摩20多分钟,就可感到后背温暖,若能够整个身体都感到温热,甚至微微发汗,就更好了。

欲知中医大夫怎么辨证治疗小儿鼻炎,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zl/3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