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膜龈手术改善种植条件胡文杰教授
2016-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加,人们对牙齿修复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牙齿修复治疗,不但能使患者获得功能重建和美学再现,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无论是单个牙缺失还是多个牙缺失,现在都能通过种植治疗的方法得以修复,种植牙也因此被称为“人类第三副牙齿”。然而,在临床种植治疗时所面对的不同患者的不同类型牙齿缺损情况中,或多或少存在多种类型的软硬组织缺陷问题,给种植治疗带来设计与手术上的困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种植治疗的存留率、成功率、功能完善程度、美观效果和健康维护等方面。没有良好的软硬组织基础,种植手术就易出现种植体周围炎、临床冠相比自然牙长、与邻牙牙龈轮廓不协调等问题。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胡文杰教授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就当前国内口腔界面临的牙周病患者多且病情严重的现状、种植手术治疗成功的标准、良好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基本要求、通过膜龈手术改善种植条件和可能会遇到的临床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讲述了牙周膜龈手术如何改善种植治疗区域的软组织状况,本期《今日口腔》就将与广大医师分享胡文杰教授关于的精彩观点。
讲者:胡文杰
医院牙周科
国人牙周问题现状牙齿的整齐健康、功能完整良好是现代人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的体现之一,然而我国人群牙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牙周病是我国口腔最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受调查的人群中,35~44岁年龄组和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状况均占70%左右,牙石检出率更是分别高达97.3%和88.7%,牙周健康率不足15%。
这些数字意味着,因不同口腔疾患来就诊的成人患者中,超过85%的患者存在牙周健康问题,因此通过牙周基础治疗积极控制炎症,改善和恢复牙周健康是最基本的口腔临床工作之一。
胡教授结合医院牙周科近年来的日常门诊工作指出,在临床上,重度或晚期的牙周炎患者比例高达20%~30%,重度牙周炎已经成为成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在上述35~44岁年龄组和65~74岁年龄组中,平均缺牙数量也分别达到2.6颗与11颗。
一项年发表的国外学者的学术报告也指出,69.2%的拔牙原因是牙周炎。胡文杰教授因此大声疾呼: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