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治疗
2021-3-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龋病
尽管口腔预防医学的快速进步为人们预防龋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即以不同的方式补充氟化物,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让龋病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欣喜地看到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得到大幅降低,一度提出龋病有望在21世纪初被最终消除的预测。
然而,我国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5岁组儿童的患龋率仍高达66%,龋均3.5,其中三岁以前的低龄幼儿罹患儿童早发龋的严重程度令世界各地的儿童口腔科的临床工作人员深感,龋病仍然是儿童群体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为龋病高危儿童提供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极其重要。
龋病发展到出现明显的组织缺损时,临床的诊断是确切而直接的,治疗的备选方案主要是充填修复,使用的材料从最传统的银汞合金到各种高分子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体等,通常根据治疗人员的条件和患者的意愿进行选择,不过部分发达国家推荐进行儿童龋病充填治疗时尽量不选用银汞合金,主要担心材料的某些成分对环境不利。
除了最常用的充填方法外,随着在发达国家使用超过30年的不锈钢预成冠被引入到我国,预成冠修复也逐步成为口腔儿科大夫的一个治疗方案选择。
如果龋病处于病损的初期,牙齿的完整性并未受到破坏,要做出准确的诊断就有较大的难度,凭借肉眼观察白色斑纹改变时应当配合检查菌斑生物膜积聚的部位是否与损害吻合,条件允许者需要借助更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包括激光荧光仪、光纤透照、电子龋病计。
治疗早期龋病损害,临床以加强口腔卫生,辅助应用氟化物等进行疾病的控制,国内很多临床大夫在治疗幼儿前牙邻面龋时更多地采用磨除龋坏部分,开放邻间隙便于清洁。日本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口腔大夫更积极地应用复合树脂修复、不锈钢树脂联合预成冠修复等进行低龄儿童上前牙的龋损治疗,同时采用乳酪蛋白等促进早期龋损的自我修复。
二、牙髓病和根周疾病
牙髓病和根周疾病也是儿童口腔科的多发病,通常由未做及时治疗的龋坏牙齿累及牙髓和根周区域所致,儿童的临床症状以患牙疼痛、局部肿胀为主,偶尔也可表现为皮肤窦道溢脓或肉芽增生,部分患儿的主观症状不明显,在治疗龋坏牙齿时发现牙髓充血或坏死。
为儿童治疗牙髓病和根周疾病,可选用间接牙髓治疗、部分牙髓切断、牙髓切断、牙髓摘除、根尖诱导成形等方法,对牙髓状态的准确判断决定了患牙的愈合,目前应用最多的判断标准是牙髓出血与否、能否止血,临床和X线片有无根周病损的表现。
采用间接牙髓治疗多采用各类氢氧化钙制剂,也可选用氧化锌丁香油酚水门汀,而部分牙髓切断、牙髓切断止血后,牙髓断端可用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碘仿制剂、矿物三氧聚合体(mineraltrioxideaggregates,MTA)覆盖,完成充填修复,牙髓摘除治疗在彻底清理感染牙髓组织后,选用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碘仿制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的充填,根尖诱导成形术在清除感染牙髓后根据条件选择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碘仿制剂、MTA分次或一次性诱导根尖的封闭。
牙髓病和根周疾病的治疗传统的模式以分次进行,特别对于有急性疼痛的患儿,首次为开放髓腔系统、建立引流通道,随后封入消毒药物,最后完成充填治疗。鉴于开放时间越长,牙髓系统感染微生物越复杂,更多的儿童口腔科大夫开始推荐一次性完成全部治疗的模式。
三、牙周组织疾病和口腔黏膜疾病
相比龋病、牙髓病和根周疾病,儿童的牙周组织疾病和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比较低,但是疾病的种类多,而且与全身健康状况的联系紧密,要取得正确的临床诊断并提供适当治疗是儿童口腔科临床大夫必须应对的挑战。
慢性牙龈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与局部菌斑过度聚集相关,治疗以加强自我菌斑控制为主。如果有局部促进因素,包括不良修复体、牙齿排列不齐、口呼吸等,治疗时应首先祛除局部诱发因素;如果与全身因素关系密切,包括激素水平变化、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现,则应尽力治疗全身疾病,促进激素水平趋于稳定。
慢性牙周疾病和侵袭性牙周疾病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为2.3%~50.3%[3],其中累及低龄幼儿或学龄儿童的侵袭性牙周炎偶见报道,且常与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往往可发现患者有家族病史。牙周疾病的基础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儿童的慢性牙周疾病,对于侵袭性牙周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在积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确定适当应用抗生素,加强菌斑自我控制,密切监控维持效果,会同修复科、儿科大夫进行失牙的修复和全身疾病的控制,则有可能保存牙周健康的乳、恒牙。
以牙龈过度生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患者在临床也有报道,有家族遗传、药物诱发或特发性等多种类型,治疗主要借助手术切除过长的牙龈,由药物诱发者需要停用或更换药物。
儿童群体中最常见的黏膜疾病以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龈口炎为主,目前临床的治疗方法缺乏特效性,主要通过抗病毒和全身支持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近来手、足、口病一度在某些区域呈流行态势,重症者可危及患儿生命,及时的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基本保障,治疗也是以抗病毒与全身支持为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发展,急性坏死溃疡性龈口炎的患儿已经比较少见,其治疗强调完善的局部牙周治疗配合氧化剂的联合使用。
创伤性溃疡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相对高,主要与诞生牙、龋坏牙的根尖暴露、自伤等有关,治疗以祛除创伤因素为主,配合局部口腔卫生和缓解症状。
地图舌是儿童期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因致病因素尚未明确,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通常是补偿维生素、微量元素、定期清除体内寄生虫等,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自愈;如果患儿口内同时存在牙齿重度龋坏、牙髓疾病、根周疾病,为避免局部感染、创伤、过敏等加重地图舌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治疗上述疾病,消除诱发因素。
四、牙齿外伤
牙齿外伤是儿童群体中常见的口腔疾病,伤及乳牙列时,牙齿以移位为主,如不损伤后继恒牙胚,则不需要积极治疗,若可能累及恒牙胚则尽早拔除移位乳牙,脱位的乳牙无需再植。如发生乳牙的牙冠折断并累及牙髓,可根据患儿与家长的配合程度选择牙髓治疗或拔牙,如发生牙根折断且松动明显者以拔牙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4]。
年轻恒牙的外伤则是儿童口腔科的重要诊疗内容,牙体组织损伤的诊断明确,治疗原则是尽可能保存生活牙髓,制定治疗计划时从最保守的方案开始选择,对牙髓没有暴露且就诊及时的牙冠折断病例可采用间接牙髓治疗,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牙冠形态的修复重建。如果牙髓因冠折暴露,就诊及时者可采用部分牙髓切断治疗;如果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可根据止血的情况采用牙髓切断治疗;如果牙髓已经坏死,病变累及牙根尖区域,则应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治疗,覆盖牙髓断端的材料包括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碘仿制剂,而诱导根尖成形的材料除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碘仿制剂外,有条件者可选用MTA来一次性封闭根尖或促进牙髓组织再生等达到保存外伤牙齿的目的。牙根折断部位不同,治疗方案也有差异。折断部位在根尖1/3处者可视松动程度和牙髓变化情况选择夹板固定和牙髓治疗,折断部位在根中1/3处者主要通过夹板固定进行治疗,折断部位在冠1/3处且折线与龈沟相通者可拔除松动的牙冠,保留牙根进行修复治疗。发生移位的年轻恒牙应及时复位,有异常松动者需要夹板固定,脱位的年轻恒牙应当尽快再植,以减少牙根吸收的发生率。牙齿挫入且牙根发育完成者多需要借助外力牵引复位。所有折断的牙体组织都可尝试以粘结的方式修复,适当的牙面断端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五、牙齿发育异常
牙齿数目异常是儿童口腔的常见病,数目过多者治疗方案通常是拔除多余牙,而数目过少者只能择机进行修复或通过正畸的方法移动牙齿,调整间隙。对于外胚叶发育异常的患儿出现乳恒牙列多个牙齿缺失者,尽早提供义齿修复促进颌骨发育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牙齿大小异常包括牙齿过大或过小,可通过与正畸、修复等学组密切合作,修整异常外形或拔牙后移动邻牙关闭间隙,再用修复的方式改变牙齿外形,或直接采用冠桥修复缺牙间隙。
儿童牙齿形态异常最常见的是融合牙和双生牙,乳牙通常不需要治疗,治疗融合或双生的恒牙可根据牙弓可用间隙、患牙髓腔和根管形态、牙齿融合程度等条件选用保留患牙、酸蚀修复预防龋病、手术分开患牙或拔除等方法。牙冠部出现的额外牙尖多见于恒牙,影响咬合关系者可选择性磨除,也可根据需要磨除牙尖、牙髓切断,进行修复。牙齿内陷和畸形中央尖也是常见的牙齿形态异常,前者可采用窝沟封闭的方法预防龋病,如早期发生牙髓病变,则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若患牙的预后差,可选择拔除患牙;后者的治疗方案与额外牙尖的处理基本一致。
牙齿结构异常中以牙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最常见,因为形成的时间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而且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尽管对形成的机理有着较为成熟的理论,但临床治疗的早期干预和预防几乎仍不现实,目前只能根据患者的需要采用牙冠修复或酸蚀粘结修复等措施改善美观,预防患牙的过度磨耗。
要从牙齿发育异常的早期进行防治,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目前儿童口腔临床工作人员对常见疾病的诊断都有良好的确诊率,但在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方面始终存在极大的挑战。
综上,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种类多样,而相似疾病因个体遗传和生活环境不同也可能出现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方面的差异,熟悉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把握治疗原则和基本方向,通过与相关学组建立密切的合作,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并付诸实施,才可能应对各种儿童口腔科疾病诊疗所特有的挑战。
文章来源网络,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儿童口腔治疗技术的运用什么是全麻补牙?
孩子怕牙医,更怕那钻头在口里“吱吱”的响。遭遇一次“可怕”的治牙经历,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永久的阴影,以至于再也不敢看牙医。鉴于儿童对牙科的恐惧心理,儿童口腔专家建议,低龄的重度龋病儿童如果配合度差,可考虑选择全麻下一次性牙科治疗。全麻补牙适于哪些患儿呢?一般是6岁以下的重度低龄儿童龋齿患儿,如果龋坏程度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小孩儿的进食以及营养摄入了,却又无法配合治疗的孩子,建议首选全麻下一次性牙科治疗。做全麻有什么好处呢?儿童补牙涉及到行为管理和安全性的问题,补牙之前,需要对孩子做行为诱导,行为诱导有效可配合治疗的孩子可以不必全麻,然而,3岁以下儿童的配合率不到10%,但还有90%的孩子是无法引导的,例如:低龄的孩子、自闭症或者唐氏综合症的孩子,这就需要采取全麻了。全麻牙科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及,但在我国普及率较低,全麻牙科最大的优点是一次性可以治完全部蛀牙,患儿能在“睡眠”中接受牙科治疗,从而避免患儿对治牙产生恐惧心理,小孩没痛苦,同时医生给孩子治疗更为安全,疗效更有保障。儿童全麻技术是非常成熟的医疗技术,安全性高,但全麻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需要术前详细的全身情况评估合格才可以进行。
什么是牙齿做“冠”儿童龋齿如果缺损很大,需要做冠来修复。冠有两种:乳前牙透明冠和乳磨牙金属冠。乳前牙透明冠是用于修复乳前牙的一种牙冠外形速成修复辅助套,它可以恢复其近乎天然牙牙体形态,色泽非常美观。特别是孩子前牙出现龋洞、变黑的情况下,用透明冠修复效果十分理想。对于牙体缺损较大的乳磨牙,尤其是死髓且经根管治疗后的乳磨牙,建议治疗后应进行金属冠修复,金属冠是用金属制成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帽状修复体,具有与牙体接触面大、固位力强、对牙齿保护作用好等优点,常用于较大牙体缺损的乳磨牙修复。但金属颜色影响美观,主要用于修复乳磨牙。
儿童牙病无痛微创治疗主要是治疗哪些牙齿疾病,有何特点和优势?无痛微创治疗主要是对于龋齿和牙外伤的治疗。现代儿童牙科更注重舒适化治疗,而且近年来的进步很大,尤其无痛局部麻醉仪和橡皮障技术在儿童牙科的应用。无痛局部麻醉仪可以让孩子做根管治疗时基本做到完全无痛,橡皮障技术是儿童牙科标志性的技术,正在慢慢地被普及。此外,前面提到的,全麻下牙科治疗技术的开展把舒适化儿童牙科治疗做到了新的高度。
儿童口腔治疗里哪些是必须做到的?1.乳牙滞留:锻炼牙齿太少,根吸收不全
2.恒牙萌出受阻:骨量生长发育不足,拔除乳牙增隙、解除阻力
3.病灶乳牙:原因来自龋病(虫牙)、外伤
4.异常牙:原因来自发育异常、萌出异常
5.正畸辅助手段:为矫正牙齿排列需要减数拔牙法
以上为常用的拔牙原因,但目前不是每个医疗单位都做到了,所以都会存在争议,只有一点:您是否就诊的是儿童专科门诊?
如果是您挂错了号,自然结果不一样:还有一种情况,医疗知识的更新,它需要时间扩大范围。最前端的医疗认知,到基层的医疗执行,一定是有时间差的,这必须理解医学,生命是很奥秘的!不是每个国家的医疗整体水平都一样,活在当下只能是靠自己去寻找更好的或是安于身边的便利医疗,这没有严格的对错区分,如同中国的西医起源就来自国外,所以更新也是来自国外,时间差甚至有百年/几十年/几年/零距离对接,这不是可以去评价的,但是我们医疗人一直在努力!尤其在医患关系越发紧张的现状,还有医疗体制-资源问题,就更会显突差异化。
一起看看图片,了解情况吧:
乳牙滞留
恒牙胚萌出受阻
病灶乳牙
倒着生长的多生牙
为排齐恒牙列
看完以后,家长们有受惊吓或是晕了吧,只有专业数据才可以展示出专业的东西来,案例展示也是为了给家长了解,及时纠正,及时引导,让孩子轻松渡过替牙期,但这需要的是从小的循序渐进喔,从现在开始为孩子找儿童牙医检查,做出适合孩子生长的家庭管理方案吧。
如果是虫牙,不管理、不治疗,结果会如何呢?
1.满口烂牙齿,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发音、美观、心理健康等
同时影响全身健康,儿童时期的口腔问题不控制,直接影响到终身的口腔健康--身体健康--幸福指数。
2.单纯的反复补牙/治疗,没有全口控龋治疗的结果:
恒牙胚异位生长
3.未到时间的恒牙胚异常萌出,根尚未发育好,容易受伤
恒牙早萌(牙有脱落的风险)
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全口龋病(多处烂虫牙)严重,未给与预防保健,导致根分叉的炎症反复-长时间的骨破坏后,恒牙胚无正常阻力后往外生长,但因为全口的龋风险高,特别容易受累而脱落,将终身缺失此牙,需要做修复(镶牙)治疗。
还有很多病案-病情,不一一呈现,但甘医师想表达的是:不管乳牙是什么情况、孩子的年龄阶段,都需要给与正常的全口管理方案,帮助孩子拥有天生的好牙齿-牙列-面型。如果已经是恒牙疾病了,就必须努力控制,将伤害降到最低。
在很多时期,孩子面临人生的重要时期,学习压力很多,难以给与健康管理时间,又或是家长还不够重视,错过了最好的时期,最终是面临终身往来在牙齿治疗上、甚至很痛苦、花费巨大。
儿童口腔诊疗----家长行为指南宝贝儿看牙时,宝爸宝妈应该怎么配合医生呢?
由于儿童不能独立参与到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反馈中,实施和完成这些过程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监护人参与。
因此监护人对诊疗的了解和配合对于完成既定治疗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一篇就来讨论下家长们在诊疗中的应该避免的一些行为。
第一,不要用牙医或者口腔诊疗吓唬孩子。
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家长,用拔牙或者牙医来威胁孩子。这种说法说明监护人本身就对口腔诊疗存在错误的认知,并将口腔诊疗作为一种惩罚,在这样的前提下,患儿很难对树立对口腔诊疗的良性态度。其实,很多牙医都很委屈,明明是来拯救小朋友烂牙齿的天使,怎么在家长的口中就变成了恶魔。这样的牙医哪个小朋友会喜欢?所以拜托各位家长,不要再给小朋友输入这样错误的观念,最后苦恼的还是自己。
第二,不要在就诊之前盲目地向孩子承诺各种奖励。
由家长实施的奖励,可能会对孩子的治疗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们可能会误解家长的意图,他们认为家长给他们奖励,是因为家长们认为牙科治疗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困难的、吓人的甚至是件恐怖的事。有些敏感的小朋友明白自己得到了不同寻常的奖励,意味着他们会更担心即将到来的牙科诊疗。而且奖励越大,担心越明显。
所以,不是不可以奖励,而是选择恰当的时机。通常在诊疗过程中由医生承诺的奖励或者诊疗结束后医生或者家长的奖励是非常有效的,小朋友会更期待下一次的诊疗。
第三,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家长是小朋友的保护神。如果家长本身就很害怕牙医并且精神焦虑,建议这样的家长不要进入诊疗室,因为家长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患儿还是能感觉到,并因此影响患儿在诊疗中的行为。本来小朋友并不害怕,如果家长在边上一直用语言和表情来表现恐惧和焦虑,小朋友也会害怕起来。
第四,不要简单重复医生的话也不要随意承诺看牙不疼。
在一些诊疗中,由于小朋友年纪太小或者家长自己要求进入诊室观看治疗,医生一般都不会拒绝。但是如果家长在医生和患儿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对患儿重复医生的话,不但不会加深患儿对医生说话的印象,反而会分散医生的注意力。
第五,不要打断医生的话。
有些家长在诊疗过程中,不时的提出自己的疑问,打断医生与患儿的交流。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医生在患儿面前树立威信。如果医生不能在诊疗中占主导地位,很容易导致治疗的失败。
第六,不要在患儿面前讨论治疗的不利一面。
面对有些牙齿比较糟糕的患儿,虽然治疗过程漫长,难度系数较大。但是毕竟这些是医生的事情。切忌在患儿面前提到这些,会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
第七,不要表现出对医生的不信任。
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应该没有比现在更紧张的医患关系了吧,医生尤其是儿童医生所遭遇的一切基本都是不信任引起的。医生可以不是天使,但也绝对不是恶魔,我们只是单纯的想看好每一个病人。所以,希望家长们给医生多一份信任。在信任的前提下。患儿才能对医生产生信任,治疗才能顺利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