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退缩五大病因,治疗进展一次掌握
2020-1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牙龈退缩是口腔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由牙周炎引起。它是指位于釉牙骨质界处的牙龈组织向根方移位引起根面的暴露,会导致牙根敏感症状及根面龋等,在前牙发生的牙龈退缩会直接影响美观,并且有较高的发病率[1]。所以找到牙龈退缩的真正病因和治疗方案一直是研究学界的重中之重。那么目前已发现的牙龈退缩病因有哪些?治疗方案又有怎样的新进展?一起随小编来看下吧。
牙龈退缩的病因
1细菌性因素
牙龈退缩与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缔组织发生炎症后单核细胞聚集,从而导致附着丧失,引起牙龈退缩。而菌斑微生物也是牙周炎发生的重要始动因子。
2
刷牙创伤
多年前曾有学者报道,使用硬毛牙刷会增加牙龈退缩发生的风险,且该发生率与使用频率呈正相关。但是近年有系统回顾的文献指出,尚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或者否定刷牙和牙龈退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支持相关性的文献明确指出该影响因素取决于刷牙的持续时间和频率、技术、刷牙的力度和牙刷材质[2]。其他机械性刺激例如不正确的使用牙签、牙线以及佩戴唇环等也有可能引起牙龈退缩。
3
解剖学因素
有研究发现局部牙槽骨的缺乏(先天性病理性)和牙齿的错位也能引起牙龈退缩[3]。还有研究表明系带附着异常的患者发生牙龈退缩的风险更高[3]。
4
医源性因素
有学者指出正畸治疗过程中薄龈生物型牙齿的唇颊向移动会引起相应位点的牙槽骨丧失甚至导致骨开裂,从而增加牙龈退缩的发生。口腔修复治疗中,破坏了生物学宽度的不良修复体也有可能导致牙龈退缩。另外,对牙龈炎及牙周炎的患者进行牙周治疗后一般都会出现病变区域的牙龈退缩,对探诊深度浅的区域进行反复的根面刮治也会引起牙槽嵴顶的吸收和牙龈退缩的发生[3]。
5
年龄
有学者研究发现增龄性改变虽然不是牙龈退缩发生的充分条件,但它与牙龈退缩发生率的增加密切相关。这可能由于牙龈退缩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以上不良因素的长时间刺激有关,由于病损的长期累积作用,从而导致了机体固有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牙龈退缩[3]。
由此可见,牙龈退缩的发生通常不是源于某种单一危险因素的作用,更多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的、长期的影响而导致的,因此牙龈退缩的预防应该是全面综合的[3]。
牙龈退缩的治疗进展
膜龈手术治疗
膜龈手术是多种矫正牙周软组织形态及结构异常的手术总称,主要是为了为覆盖牙龈退缩的暴露根面,增加角化龈以及改善系带附着异常。传统膜龈手术中常使用带蒂或游离自体软组织移植治疗牙龈退缩和角化龈不足,但由于自体软组织移植瓣存在需要开辟第二术区、供区组织量有限和术后不适明显等不足,自体软组织替代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