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帝森特口腔医考为您整理常见易错题

2020-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41411.html
1、除垫底材料以外,以下药物可以减小牙本质小管的渗透性的是

A、草酸钾

B、磷酸

C、酒精

D、草酸

E、硝酸甘油

答案】A

某些修复材料(洞底)如草酸钾和氢氧化钙可减少被切割的牙本质小管的渗透性。垫底材料也可能封闭牙本质小管。牙本质液的形成可影响修复材料与牙本质的结合。

错误率:55.36%

2、若深龋备洞达到牙本质,则牙本质切割面渗出的牙本质液的成分与下列哪项体液相似

A、细胞液

B、血小板

C、血浆

D、胆固醇

E、胆汁

答案】C

牙本质液可通过牙本质小管自牙髓达到釉牙本质界。在釉质损伤时一些液体也可在釉牙本质界达到牙髓。牙本质切割面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似,实际上是血浆的渗出物。

错误率:53.97%

3、牙本质涎蛋白位于

A、管间牙本质

B、管周牙本质

C、前期牙本质

D、修复牙本质

E、小球间牙本质

答案】B

牙本质涎蛋白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主要位于管周牙本质,可以抑制管周牙本质的沉积,防止牙本质小管的闭合。牙本质中的生长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可能在诱导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错误率:51.55%

4、1、由于结缔组织的炎症导致丧失角化,但是去除炎症仍可角化的上皮是

A.牙龈上皮

B.龈沟上皮

C.结合上皮

D.龈谷上皮

E.附着龈

答案】B

龈沟上皮:牙龈上皮在游离龈的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龈沟上皮丧失其角化是因上皮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引起的。结缔组织的炎症可影响上皮的成熟,如去除这些炎症,龈沟上皮仍可角化。

错误率:61.42%

2、基底细胞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的上皮为

A.牙龈上皮

B.龈沟上皮

C.结合上皮

D.龈谷上皮

E.附着龈

答案】A

牙龈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基底细胞生长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所以牙龈有时出现黑色斑块。

5、关于密质骨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质骨表面有致密的不同厚度的哈弗系统的骨

B、密质骨深部为平行骨板

C、上颌前牙区唇侧密质骨很厚

D、上颌牙槽骨腭侧骨板增厚

E、下颌的密质骨颊侧比舌侧厚

答案】D

密质骨是牙槽骨的外表部分,表面为平行骨板,深部有致密的不同厚度的哈弗系统的骨。其在上颌前牙区唇侧骨板很薄,而腭侧增厚。下颌的骨板舌侧比颊侧厚,但在磨牙区颊侧骨板也增厚。

错误率:61.42%

6、关于牙周膜中的血管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牙的牙周膜血管比后牙的丰富

B、下颌的牙周膜血管比上颌的丰富

C、上颌前牙的牙周膜血管最丰富

D、上颌后牙的牙周膜血管最丰富

E、下颌前牙的牙周膜血管最丰富

答案】B

牙周膜血管分布因牙而异,后牙的牙周膜血管比前牙丰富,下颌牙比上颌牙丰富。故下颌后牙牙周膜的血管分布是最丰富的。

错误率:57.5%

7、下列关于被覆黏膜叙述错误的是

A、黏膜表层无角化,富有弹性

B、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面凹凸不平

C、颊黏膜有时可出现成簇的粟粒状淡黄色小颗粒

D、被覆黏膜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

E、上皮一般较咀嚼黏膜厚

答案】B

咀嚼黏膜和特殊黏膜外的口腔黏膜均称为覆黏膜。黏膜表层无角化,富有弹性,可承受张力。上皮一般较咀嚼黏膜厚,结缔组织乳头短而粗,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面较平坦。被覆黏膜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颊黏膜的口角后部的区域有时可出现成簇的粟粒状淡黄色小颗粒,即异位增生的皮脂腺,称为福代斯斑。

错误率:69.44%

8、下列关于角质细胞基底层叙述错误的是

A、胞核卵圆形,染色深,有分裂繁殖能力

B、细胞器少,核质比例高

C、是一层圆柱形或矮柱状的细胞

D、基底细胞和深部棘层细胞亦称生发层

E、生发层的细胞含干细胞和扩增分化细胞

答案】C

基底层:位于上皮层的最深面,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借基底膜与其下方的结缔组织相连。胞核卵圆形,染色深,有分裂繁殖能力,基底细胞和深部棘层细胞亦称生发层,能不断分裂增殖,可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生发层的细胞含干细胞和扩增分化细胞。口腔上皮的干细胞位于上皮钉突顶部的基底层细胞中。细胞器少,核质比例高。正常情况下脱落的细胞数量与新生的细胞数量保持平衡。

错误率:57.93%

9、正常腮腺组织中的大导管上皮细胞间可见因腺体慢性炎症而增多的哪种细胞

A、典型的皮脂腺细胞

B、含脂肪的导管上皮细胞

C、晶样体

D、含黏液的杯状细胞

E、脂肪细胞

答案】D

腮腺大导管上皮细胞间可见少数含有黏液的杯状细胞,此细胞因腺体慢性炎症而增多。

错误率:71.54%

2、能够发育成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下部的软骨为

A.第一鳃弓软骨

B.第二鳃弓软骨

C.第三鳃弓软骨

D.第四鳃弓软骨

E.第五鳃弓软骨

答案】C

第三鳃弓软骨形成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下部。

错误率:64.87%

10、最初的下颌骨骨化中心为胚胎

A、第四周

B、第五周

C、第六周

D、第七周

E、第八周

答案】D

胚胎第七周时,细胞凝聚去分化出成骨细胞、出现骨膜内骨化,形成最初的下颌骨骨化中心。

错误率:62.92%

11、下列哪种软骨发育的最终结果为中耳的砧骨和锤骨、蝶锤韧带

A、下颌软骨

B、髁突软骨

C、上颌软骨

D、腭骨软骨

E、颞骨软骨

答案】A

下颌软骨对下颌骨发育几乎无贡献,只是作为下颌骨发育的一个支架。其命运是后部形成中耳的砧骨和锤骨、蝶锤韧带。

错误率:62.92%

12、继发腭的出现时间为

A、胚胎第3周

B、胚胎第4周

C、胚胎第5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7周

答案】E

胚胎第7周时,从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侧中部向原始口腔内各长出一个突起,称为侧腭突或继发腭。

错误率:56.58%

13、一般认为,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来源于

A、Serres上皮剩余

B、牙源性上皮剩余

C、牙板上皮剩余

D、缩余釉上皮剩余

E、Malassez上皮剩余

答案】B

一般认为,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而不同囊肿可能来源于不同的上皮剩余。①牙板上皮剩余或Serres上皮剩余可发生发育性根侧囊肿和牙龈囊肿;②缩余釉上皮发生的囊肿有含牙囊肿、萌出囊肿以及炎性牙旁囊肿;③Malassez上皮剩余发生根尖周囊肿、残余囊肿和炎性根侧囊肿。需要强调的是,各种类型牙源性囊肿的诊断应综合考虑其临床、X线和组织病理表现。

错误率:60.93%

14、可以成为某些牙源性肿瘤或者囊肿,残留于颌骨中的起源与牙板残余上皮称为

A、Malassez上皮剩余

B、外釉上皮

C、星网状层

D、Serre上皮剩余

E、上皮根鞘

答案】D

成釉器钟状期末残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婴儿时期俗称为“马牙”,可自行脱落。但是在某些刺激因素下可形成牙源性肿瘤或囊肿。此部分上皮被称作Serre上皮剩余。

错误率:54.16%

15、牙冠形成后摄入四环素,临床上能够看到牙齿颜色的部位是

A、牙骨质

B、牙釉质

C、牙本质

D、牙髓

E、无变色

答案】E

四环素牙的变色程度受摄入四环素时间有影响,若在牙冠已经形成以后摄入药物,四环素局限于牙根,临床观察不到变色。

错误率:60.20%

16、氟斑牙的结构造就了以下哪种特点

A、牙冠高度坚固

B、酸更容易侵入

C、抗酸性更低

D、釉柱更加紧密

E、釉柱间基质钙化更加彻底

答案】B

形态学观察氟牙症牙面显示,发育不全使釉面横纹中断,在发育缺陷区牙面上可见清楚的釉柱末端。镜下可见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薄弱处。表层钙化良好,其深在的表层下区存在弥漫性的矿化不良。病变牙具有抗龋性,这是由于虽然病变使酸更易侵入,但釉柱较正常时有更强的抗酸溶解性。

错误率:53.92%

17、光镜下观察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纵磨片,叙述正确的是

A、釉柱横纹模糊

B、生长线明显

C、无色素沉着

D、三角形顶部向着釉质表面

E、三角形顶部为病变最晚的部分

答案】B

光镜下观察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纵磨片,最早显示为病损区的釉柱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以后逐渐有色素沉着。当釉质龋继续发展,病损呈三角形,其顶部向着釉牙本质界,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三角形顶部为病变最早、最活跃的部分。

错误率:61.65%

18、牙本质龋最前缘的改变是

A、牙本质脱矿

B、细菌侵入

C、形成透明层

D、发生脂肪变性

E、牙本质破坏崩解

答案】D

在细菌侵入之前,部分区域牙本质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在细菌酶的作用下,细胞膜等有机成分发生脂肪变性,光镜下呈云雾状,曾称此区域为脂肪变性层。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也可发生矿物盐晶体的沉着,形成透明层。

错误率:50.77%

19、以下哪个阶段及时治疗还可以保存部分牙髓

A、急性牙髓炎早期脓肿阶段

B、急性溃疡性牙髓炎

C、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D、牙髓钙化

E、牙髓坏死

答案】A

急性浆液性牙髓炎早期阶段,脓肿局限,脓腔中有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余牙髓水肿伴炎细胞浸润。这时若得以及时治疗,还可以保存部分牙髓。

错误率:58.37%

2、慢性根尖周肉芽肿中央缺血而坏死、液化,可形成

A.慢性根尖周肉芽肿B.急性牙槽脓肿C.急性牙周脓肿D.根尖周囊肿E.致密性骨炎

答案】B

根尖周肉芽肿体积增大,营养难以抵达肉芽肿中心,肉芽肿中央组织可因缺血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向急性炎症转化,出现急性牙槽脓肿的症状。

错误率:50.74%

20、牙槽骨的硬骨板消失,骨小梁改建,牙根面也可发生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固有牙槽骨吸收,为以下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

A、牙周变性

B、牙周炎静止期

C、牙周炎活动期

D、牙周创伤

E、牙周萎缩

答案】D

牙周创伤的病理改变为:牙槽骨的硬骨板消失,骨小梁改建,改建后的骨小梁,其分布与受力的分布方向一致,牙根面也可发生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固有牙槽骨吸收,张力侧受牵引的硬骨板出现成层的增生,受压侧的牙周膜组织可有变性、坏死及钙化发生。

错误率:65.85%

21.认为龋病是由早期附着在牙面上的细菌和酶对釉质中有机基质的蛋白溶解作用开始的,而不是釉质初期的脱矿的是以下哪种学说

A.化学细菌学说

B.蛋白溶解学说

C.广义龋病生态学假说

D.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E.蛋白溶解-

答案】E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由Schatz和Manin等()提出。他们认为龋病是由早期附着在牙面上的细菌和酶对釉质中有机基质的蛋白溶解作用开始的,而不是釉质初期的脱矿。

错误率69.58%

22.认为龋病是由早期附着在牙面上的细菌和酶对釉质中有机基质的蛋白溶解作用开始的,而不是釉质初期的脱矿的是以下哪种学说

A.化学细菌学说

B.蛋白溶解学说

C.广义龋病生态学假说

D.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E.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答案:E

解析:蛋白溶解-螯合学说由Schatz和Manin等()提出。他们认为龋病是由早期附着在牙面上的细菌和酶对釉质中有机基质的蛋白溶解作用开始的,而不是釉质初期的脱矿。

错误率:69.58%

23.对于窝沟浅龋,是由窝沟封闭技术衍生而来的预防方法是

A.非创伤性修复术

B.预防性树脂充填

C.“三明治技术”

D.银汞充填术

E.根管治疗术

答案:B

解析: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是窝沟龋的有效防止方法。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是窝沟封闭技术衍生而成的,该治疗技术采用窝沟封闭剂。

错误率:69.34%

24.龋齿充填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在充填物边缘出现继发龋,对于其中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材料本身性能不良或材料调制不当

B.制备洞外形时未作预防性扩展

C.填充材料未与洞缘紧密贴合

D.充填物在口腔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折裂

E.粘于洞缘侧壁的材料被唾液溶解

答案:D

解析:经充填治疗后,在洞边缘或洞内壁,再次出现龋坏原因:制备洞外形时邻近深窝沟或可疑龋未作预防性扩展或未做窝沟封闭,而在洞缘产生龋坏;材料本身性能不良或材料调制不当,使充填体与洞缘出现微缝;填充材料未压紧或未与洞缘紧密贴合而出现微缝;垫底不当,粘于洞缘侧壁的垫底材料被唾液溶解而出现缝隙,逐渐龋坏。

错误率:64.96%

25.以下哪项不是手动不锈钢器械从尖端到柄的距离规格

A.16mm

B.21mm

C.25mm

D.28mm

E.31mm

答案】A

器械的长度:从尖端到柄的距离可分别为21.25.28.31mm,但工作端长度均为16mm。

错误率:55.80%

26.根管治疗术的核心思想是

A.保留牙齿

B.保留牙髓

C.感染控制

D.保留根尖乳头

E.维持牙龈健康

答案】C

根管治疗术的核心思想是“感染控制”。

错误率:33.14%

27.不宜采用塑化疗法的是()

A.根尖孔尚未闭合的年轻恒牙B.乳牙

C.根尖闭锁的前牙D.A+BE.A+B+C

答案】C

错误率:91.08%

28.龋病的药物治疗适用于()

A.静止龋B.猖獗龋C.牙本质浅龋

D.未成洞的浅龋E.乳牙龋

答案】A

错误率:90.54%

29.牙菌斑作为牙周病始动因素的依据,除了

A.终止刷牙可引起实验性龈炎

B.吸烟与牙周病有关

C.洗必泰漱口液对牙龈炎治疗有效

D.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抗Aa抗体滴度增加

E.根面平整对牙周炎治疗有效

答案】B

吸烟与牙周病有关,但不是牙菌斑作为牙周病始动因素的依据。

错误率:76.47%

30.用钝头牙周探针探测牙周炎患牙的炎症牙龈时,探针终止于

A.龈沟底

B.进入结合上皮1/2~1/3处

C.穿透结合上皮,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的冠方

D.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纤维内

E.终止于结合上皮的冠方

答案】C

探诊深度(PD):指龈缘至袋底或龈沟底的距离。以mm为单位记录。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在健康状态下探针可进入结合上皮;有炎症时探针会超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区达健康结缔组织冠方。经治疗后,结缔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消失,胶原纤维新生,使结缔组织对探诊的抵抗力增强,探针不再穿透进入结缔组织中,而是中止在结合上皮内。

错误率:68.95%

31.对于牙周炎致病性最强的是

A.龈上菌斑

B.(牙合)创伤

C.附着性龈下菌斑

D.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E.牙石

答案】D

非附着性菌斑: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主要为革兰阴性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和具核梭杆菌等,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在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龈下菌斑明显增多,毒力增

错误率:54.90%

32.青春期龈炎的常见病因不包括

A.口呼吸

B.戴矫治器

C.乳恒牙的更替

D.牙齿排列不齐

E.大量牙石堆积

答案】E

菌斑仍是青春期龈炎的主要病因。这一年龄段的人群,由于乳恒牙的更替.牙齿排列不齐.口呼吸及戴矫治器等,造成牙齿不易清洁,加之该年龄段患者不易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易造成菌斑的滞留,引起牙龈炎,而牙石一般较少。

错误率:84.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lcbx/10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