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到底得了什么病

2020-7-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一,大清最短命的同治帝

同治帝(年4月27日-年1月12日),名载淳,爱新觉罗氏,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八位皇帝,年11月11日至年1月12日在位,年号“同治”。西藏方面尊为“文殊皇帝”。亲生母亲为慈禧太后。因“同治”年号在满文称之“YooninggaDasan”,Yooningga意为“共同”,Dasan意为“政治”,直接翻译成汉文看似“共同而治”,故有称同治年号的意思是代表“两宫太后共同而治”,此言可能有误。因两宫听政是一时之计,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年号。实际上清兵入关后早已汉化,“同治”应该是出自于《书经.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也有人认为“同治”是一种“两宫太后共同而治”的影射。

(清穆宗毅皇帝朝服全身像)

同治十三年十月己亥,因同治帝有病,命李鸿藻代阅奏章。十一月,命恭亲王奕?处理批答清文折件。己酉,命内外奏折呈两宫太后披览。十二月初五日(年1月12日),同治帝崩于皇宫养心殿,年仅18岁,为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同治无后,慈禧即挑出咸丰之弟奕??之子载湉入嗣大宗为帝,是为德宗(光绪帝)。光绪帝亦无子而逝,以溥仪继承帝位,兼祧两房。

据正史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相同纪录亦出现于《翁同龢日记》,说同治帝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走马牙疳”而死。

但在民间传说称同治死于梅毒。或说同治帝婚后独宿乾清宫,在内监和宠臣载澂引导下经常微服私行,常到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及花巷寻花问柳。野史记载:“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

又有人推荐他一些黄色小说,“小说淫词,秘戏图册,帝益沉迷”。据《清宫遗闻》记载,“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而《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中说:“孝哲后,崇绮之女,端庄贞静,美而有德,帝甚爱之,以格于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指凤秀之女淑慎皇贵妃),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太医知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

年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再三强调了同治帝是死于梅毒。台湾作家高阳长篇巨著《慈禧全传》认定是梅毒。御医李德立的曾孙李镇和李志绥分别撰文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死于梅毒。慈禧听到李德立的诊断结果之后,强迫他宣布是天花。李镇表示“同治梅毒溃烂后,流脓不止,奇臭难闻,曾祖父(李德立)每日必须亲自为他清洗敷药,一个多月来受到强烈恶臭刺激,从此失去了嗅觉”。

目前则以天花梅毒两种说法最为大宗。

二,天花还是梅毒?

天花的临床定义为“一种(在没有其他明确因素下)先后引起≥38.3°C(°F)高烧及独特、深入皮层之疱疹的急性疾病”。医护人员会按照此定义找出疑似天花病例,后会替他们安排接受实验室测试。

天花是一种具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透过空气传播。患者的口、鼻、咽之分泌物均载有病毒,而长时期的面对面近距离接触(1.8米范围之内)是人传人的主因。直接触碰病人的体液或近期受污染的医疗用品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不过,甚少有人因吸入了封闭空间(如:车厢、房间)里载有病毒的空气而染病,因为病毒无法长时间于空气中存活。病毒能穿透胎盘,但只有极少数的人罹患先天性天花。出现皮肤病变不逾一周的病人最具传染性;随着病情发展,病毒的数量会逐步减少。话虽如此,直到最后一颗疱疹退落前,天花患者还是有可能散播病毒。天花并非人畜共患病,目前亦没有发现天花的自然带原者。在温带地区,天花传播的高峰期在春、冬两季;热带地区则没有明显的传播季节。

逾九成不曾接种疫苗的天花患者均为典型天花病人。他们的皮疹在第二天变为丘疹。一至两天后,这些丘疹会充满乳白色的液体,成为水泡。液体会在48小时内变得浑浊,使之看似脓疱(但里面充斥的是组织物而非脓液)。到了第六至第七天,所有的皮疹均蜕变成这些圆形脓疱,并在三天内增长至最大体积。里面的液体会渐渐外流至所有脓疱都消退、乾化及结痂为止,这通常为时两周。两至四天后,这些布满全身的痂开始脱落,留下会造成色素脱失的疤痕。

不同形式的天花所造成的临床死亡率有所参差:次天花病毒感染与缓和型天花甚少致命;最常见的典型天花之整体致死率约为30%;而恶性或出血型天花却杀死了逾九成的患者。在典型天花死亡病例中,患者多于病发后的10-16天内死亡,死因可能为不正常的免疫复合物、失控的免疫反应或严重的病毒血症。在发烧后5-7天内死亡的出血型天花病人,死因通常为心衰竭(有时也包括肺水肿);那些在8-10天后逝世的后期死亡病人,则多因持续性病毒血症、血小板严重流失及免疫力过于虚弱而死。恶性天花的致命原因如同严重皮肤烧伤,病人临死前都会出现体液、蛋白质与电解质的过度流失,以及突发性败血症。

与天花(左半边)不同,水痘(右半部)引起的皮疹主要集中在躯干,而四肢、手心及脚心则甚少受到影响。

天花病毒不会造成慢性或复发性感染,但会导致并发症或后遗症。这包括了从轻度支气管炎到致命肺炎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出现在脸部的永久疤痕。若天花引起的脓疱波及眼部,就有机会导致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视神经萎缩;出血型天花还会导致结膜及视网膜出血。其中,有大约35-40%出现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的人士永久失明。除此,2-5%罹患天花的儿童出现骨髓炎。肘部、胫骨及腓骨是最常受到影响的地方。这会造成骨骺骨膜分离。肿胀的关节会影响行动力;关节炎也会导致畸形肢体、强直状关节、畸形骨骼、连枷状关节和手指过度粗短。脑炎并不常发生(发病率仅为0.%),有也多出现于成年人身上。其有机会导致短期的行动障碍。

梅毒的确切来源存在争议。目前仅能确定在欧洲接触到它之前,梅毒便存在于美洲大陆。争议的症结点是不确定梅毒再传入欧洲之前,是否也同时存在于其他地区只是未被辨识出来。其中有“哥伦布假说”及“前哥伦布假说”两种较主要的假设:“哥伦布假说”认为梅毒会从美洲被传播到欧洲,和哥伦布远航所同行的船员们脱不了关系;另一种则是认为其实欧洲本来就存在梅毒,只是一直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哥伦布回到欧洲不久后,它才正式被发现。而这两种假说,分别被称为“哥伦布假说”与“前哥伦布假说”。不过目前现有证据而言较支持“哥伦布假说”,因为梅毒第一次在欧洲爆发的书面记录,记载于或年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当时法国正入侵意大利。也因为有人声称是法国人传播梅毒的,所以它最初被那不勒斯人称为“法国人病”。

梅毒检验海报,图中有一男一女因羞耻而低头,底部文字:错误的羞耻和害怕会毁了你的一生,去做血液测试吧。(年)

年,意大利维罗纳的医生兼诗人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发表了《西菲利斯:高卢病》(Syphilis,siveMorbusGallicus),为一韵以长短格六步格所写的拉丁文诗。该诗描述意大利疾病肆虐情形,诗中主人翁是一位名叫西菲力士(Syphilus)的牧羊人此病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大痘”。患有高卢病(morbusgallicus),是一种性病。有人认为可能是第一位患有梅毒的人,于是便把这种疾病叫做Syphilus。

梅毒螺旋体这种致病微生物,最早是由弗里茨·萧丁和埃里希·霍夫曼于年时所发现的。第一个有效治疗梅毒的洒尔佛散是保罗·埃尔利希在年发现的,在年证实此疗法有效。20世纪中发现抗生素并将其用在治疗中,在这之前一般会用水银治疗,并且是将患者隔离,治疗的副作用往往比疾病本身更严重。

历史上像弗朗茨·舒伯特等名人可能都患有梅毒。尼采长期以来一直也被认为是因为后期梅毒而去世,但最近对此诊断已有提出质疑。

16世纪以前,中国尚无梅毒的记载,年,梅毒出现于印度。大约于年,梅毒由印度传入广东岭南一带,当时称“广东疮”、“杨梅疮”,此后梅毒向内陆传播。明代陈司成著《霉疮秘录》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论述梅毒最详尽的专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梅毒流行情况。

年,陈司成在《霉疮秘录》一书记载如下:“独见霉疮一症,往往外治无法,细观经书,古未言及,究其根源,始于舞会之未,起于岭南之地,致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一感其毒,酷烈匪常……”,“入髓沦肌,流经走络,或攻脏腑,或寻孔窍……,始生下疳继而骨痛,眉发脱落,甚则目盲,耳闭”。“甚则传染妻孥,丧身绝良,移患于子女。”

三,回到《翁同龢日记》

“走马牙疳”,指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等症。

西医说是坏疽性口炎,这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进展快速,通常在口或生殖器部位形成坏疽。中医称走马牙疳。

口腔粘膜会发生溃疡,随后会迅速发生无痛的组织退化,导致面部骨骼组织损伤。有时在一种被称为nomapudendi的情况下,此病也会损伤生殖器组织。

坏死杆菌和中间普雷沃菌是重要的细菌性病原体。在这一疾病的过程中,它们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细菌(例如奋森氏螺旋体,牙龈卟啉单胞菌,Tannerellaforsythia,Treponemadenticola,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种类的非溶血性链球菌)共同作用。注意,此病没有已知的确定病因;以下列出的只是估计。

此病经常被报告为急性坏死溃疡龈炎的一个后遗症。诱发因素包括:

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B)或脱水

不讲卫生,尤其是口腔卫生

不清洁的饮用水

接近不卫生的牲畜

最近生病

免疫缺陷疾病,包括艾滋病

麻疹

吸烟

康熙皇帝幼年曾接种天花疫苗后痊愈。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伊达政宗因幼年感染天花导致右眼失明。本君设想一下,以同治年间太医们的医术,治疗天花还是绰绰有余的。以小皇帝的天性,青春期绝对会叛逆。哪怕是翁先生藏掖着记录的“走马牙疳”四字,只能侧面印证同治帝的悲哀。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可惜了。

下一节预告:人血馒头的由来。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kfal/9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