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师笔试考点牙周炎和牙龈炎的区别

2021-12-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自媒体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每日记一点

考前不再慌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形成牙龈的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齿的丧失。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

牙周炎与龈炎的区别在于:①牙周炎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若不治疗,最终导致牙齿丧失。②牙周炎在35岁以后患病率上升。③牙周炎所引起的支持组织破坏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其进展,但目前的治疗尚不能使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完全恢复正常。而牙龈炎则是完全可逆的。

1.牙周袋:是龈沟的病理性加深,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患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即原来的龈沟底处)与牙面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这是真性牙周袋。临床上牙周袋的形成常包含龈缘向冠方移动和沟底向根方延伸这两个方面变化所造成的。

2.牙槽骨吸收的方式

①水平型吸收:是较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牙槽嵴顶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即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冠方。

②垂直型吸收:也称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不多,而靠近牙根侧的骨吸收较多。垂直型骨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即牙周袋底位于骨嵴顶的根方。骨下袋最常见于邻面,但也可位于颊舌面。骨下袋和骨上袋的炎症、增生和退行性变化都相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软组织壁与牙槽骨的关系和骨破坏的类型。

骨下袋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目,可分为:

一壁骨袋:骨质破坏严重,仅存一侧骨壁。

二壁骨袋:即骨袋仅剩留两个骨壁。

三壁骨袋:袋的一个壁是牙根面,其他三个壁均有骨质,即邻、颊、舌侧皆有骨壁。

四壁骨袋:牙根的四周均为垂直性吸收所形成的骨下袋,虽在颊、舌、近中、远中均有牙槽骨,但均与牙根不相贴合;虽称四壁袋,实质上相当于该患牙的各个面均为一壁袋,支持组织均已破坏,治疗效果很差。

混合壁袋:指各个骨壁垂直吸收的程度不同,骨下袋在近根尖部分的骨壁数目多于近冠端的骨壁数。

③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它的形成可能因邻面的龈谷区是菌斑易堆积、组织防御力薄弱的部位,该处的牙槽骨易发生吸收。此外,相邻两牙间的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也是凹坑状吸收的常见原因。

3.根据牙周袋深度、结缔组织附着丧失和骨吸收的程度可将慢性牙周炎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可有或无口臭。

中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4mm,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可能有轻度松动,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可能有轻度病变,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

重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甚至根尖2/3,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牙多有松动。炎症较明显或可发生牙周脓肿。

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控制菌斑和消除炎症;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

End

口腔笔试划重点

金英杰独家核心师资

亲自带你划重点

如何复习更轻松

爆款笔试课1元购

元爆款笔试课程

2人拼团1元购→体验班学7天

历年优质真题/培优畅学班

限时限量错过无!

?活动时间6月18日-30日

赶快扫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kfal/12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