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让孩子ldquo上火rdq
2020-6-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经常听到一些读者苦恼说孩子又上火了。但其实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上火”这个概念,要治疗每一种症状、病情都需要寻根朔源,找到真凶。
“火”是一个非常笼统、抽象的概念,通常指会导致红、热、肿痛症状的病因。然而,绝大多数感染都会导致红热肿痛,全身上下所有身体部位、器官也都可能出现“火”。尽管它是古人对“热”这类症状的一种形象的描述,但“上火”对于分辨感染类型,提出有针对性地治疗却没有任何帮助。
宝宝每次生病,“真凶”都是不一样的,每类细菌或者病毒导致的感染,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绝对没有包治百病的手段。
比如,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多达多种)引起的,但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吃药不吃药(吃药可以减轻症状)都需要大约3-7天才能康复;
肺炎可能是由细菌感染,也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引起疾病的病原体不同也就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不同;
吃了某些水果导致牙龈肿痛,但真凶其实不是水果“上火”,而可能是我们没有及时清洁口腔,导致口腔内的有害菌滋生,引起牙龈炎;
如果是便秘,则要考虑调整饮食习惯,补充膳食纤维,多喝水,多运动。幼儿便秘还有可能是因为过早进行如厕训练,孩子不适应,憋住便意导致的。还有一些情况下,便秘原因不明(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仍然便秘),但是有安全的药物能够帮助排便……
如果将所有需要不同护理的症状都归结为“上火”,很容易耽误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孩子“上火”的误区?以及出现“上火”时应该如何去应对?
注:?代表错误观念;?代表正确解释
?用金银花泡水下火??
?由于“上火”这个文化概念深入人心,宝宝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牙疼便秘,都被一律归为“上火”。那么“上火”怎么办呢?一大串“下火”的民间偏方就横空出世啦,比如喝金银花水(是不是还有清火宝?)。
?六个月前的宝宝最好的喂养是纯母乳喂养,就算是水都不要喝,更不要说是金银花泡的水了。金银花相对是安全的,没有明显毒副作用。无论是喝还是泡澡,都可以当做普通白水来喝,如果不过敏,出不了什么问题,尽管我个人认为没有喝白水卫生。
不过即便是没有危害的东西用在不合适的地方也会造成不好的效果。比如我在搜索金银花时,弹出来的相关链接竟然是——能否给刚出生的婴儿喝金银花水?(啊?!)
?多喝白水能下火??
?六个月前的宝宝需要喝白水,特别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更要喝白水,不然会“上火”。
?母乳是一种活的液态组织,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对大多数婴儿而言,母乳能够满足六个月前的全部营养需求(包括水)。而按比例冲调的配方奶作为母乳的模仿品和替代品,也能够满足婴儿六个月前的全部营养需求。毕竟母乳或者配方奶里含有充足的水分,足够满足宝宝对水的需求了。
?有口气就是上火??
?小宝宝的呼吸通常是香甜的,有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对所有的新父母来说,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气味。但是,有的小宝宝也会有出现不好的口气,很多父母也认为这是“上火”的表现。
?最常见的原因是宝宝或者小朋友用口呼吸,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吸手指,吸安抚巾可能让嘴里变干,导致不好的口气。也有可能是吃到了味道大的食物如:大蒜。
另外可能是因为过敏,感冒或者鼻炎,导致鼻子不通出现的口气。胃食管反流,或者呕吐导致的口气也是有是;糖尿病,肾病或者泌尿系统问题,或者扁桃体炎也会导致有口气。
针对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一定要去分析原因,而不是给任何一个现象都扣上“上火”的帽子。
?不吃容易上火的水果??
?都说秋天、冬天,天干气躁,容易上火,孩子就更不能吃桂圆、荔枝、榴莲这类诱发“上火”的水果了。
?桂圆、荔枝、榴莲……这些水果之所以被贴上“会上火”的标签,主要还是因为其中的糖分含量高,并且这种肉类水果比较容易塞牙缝。如果吃完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那么残渣就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炎症,初期可能表现为牙龈发炎:牙龈出现红肿疼痛的症状。
?皮肤过敏也是上火??
?很多小朋友的皮肤过敏都被认为是“上火”,或者免疫力差。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花粉症,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实际上,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敏感的表现,把原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东西也当做病菌来攻击。
?看到这里可以反省一下给孩子扣了多少顶“上火”的帽子了吧。上火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如果你家孩子出现了以上类似的情况,还是需要对症下药,下面可以学习一下正确做法。
?有口气≠上火??
宝宝有口气最常见的原因是用口呼吸,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
吸手指,吸安抚巾可能让嘴里变干,导致不好的口气。如果宝宝用安抚奶嘴,或者其他的安抚物,他们的口水和口腔的细菌会弄到上面,导致玩具或者安抚奶嘴上出现难闻的气味,这些细菌又可能转移回宝宝的口腔,导致口气。
有时候宝宝吃的食物也可能导致不好的口气,比如大蒜。
●病理原因
用口呼吸的孩子可能是由于过敏,感冒或者鼻炎,导致鼻子不通。大一点的孩子有可能是鼻子里吸进了小物件,比如黄豆,小串珠等。我侄女小时候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有一天我爸妈发现她鼻子总是呼呼响,后来等她睡着了才看到她鼻腔里堵了一颗凤仙花的种子,这才帮她取了出来。
婴儿的口气也可能是由于胃食管反流,或者呕吐导致的。如果你觉得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可以让医生检查确认一下。某些时候,宝宝的口气也可能是由糖尿病,肾病或者泌尿系统问题,或者扁桃体炎导致的。
●注意口腔卫生
尽早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一旦他们的牙齿萌出,就要开始帮他们刷牙啦。一开始刷很快的,几颗牙一下子就刷好了,可以用儿歌,绘本,视频,反复示范等来引导。让孩子知道这是必要的程序,坚持每天刷牙,有时候趁孩子哭的时候刷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小朋友适应起来很快的,多种方法一起来,只要你坚持,就能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帮宝宝刷牙和清洁牙龈可以预防和治疗难闻的口气时,可以用专门为宝宝设计的软毛、小刷头的牙刷帮宝宝刷牙,也可以轻轻刷一下牙龈。在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帮他们清洁口腔了:每次进食后,用干净的纱布帮宝宝擦拭牙龈和舌头。6个月后,可以在每次进食后,用水杯给宝宝喝一点清水,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清洁口腔的作用。
●保持卫生,勤洗手
也记得经常用肥皂和水帮宝宝洗手,尤其是宝宝喜欢吮吸手指,喜欢把玩具塞入嘴里的话。如果宝宝用安抚奶嘴,那么要记得给宝宝的安抚奶嘴消毒,可以放在洗碗机里清洗或者在滚水里煮5分钟。
●看医生
最关键的是如果孩子有口气,定期带孩子去看牙医,确保他们的牙齿干净、健康。如果牙医说宝宝的牙齿没有问题,却仍然有难闻的口气,你最好带孩子去看看儿科医生,确保孩子没有患上什么疾病。
?牙龈炎≠上火??
当你的孩子吃了“上火”的水果出现了牙龈炎的情况,也不用慌张。牙龈炎是一种相对比较温柔的牙龈问题,主要特征是牙龈红肿、容易出血、有胀痛。这些是不是很像你吃了水果后感觉“上火”的表现?
水果的确可能对我们的牙齿构成一定的健康威胁,包括让人感觉“上火”,但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吃完水果后及时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果肉残渣,并且及时用清水漱口,那么你可能就不会觉得有任何水果让你“上火”了。
除了这类含糖多的水果,我们在食用了含酸的水果以后(比如桔子、菠萝)也需要特别注意清洁口腔。这些水果中含有的酸可以软化牙釉质,虽然短期内不会让其出现破损,但是牙釉质一旦被破坏,将无法自行修复,也不会再生,而牙齿没有了牙釉质的保护就很容易形成蛀洞。
?过敏≠上火??
在遗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如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也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那么,预防和改善小朋友的过敏性疾病,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后天的影响因素入手。
●妈妈怀孕期间的环境和营养状况
妈妈怀孕时吸烟或者暴露在二手烟下,可能导致婴儿呼吸系统功能不正常(增加哮喘几率),同时,也可能会增加宝宝对致敏物质的敏感程度,从而增加儿童过敏的几率。另外,有研究提示,怀孕期间缺乏维生素E、锌的摄入,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宝宝出生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而孕期补充益生菌,多吃水果、蔬菜和鱼类(补充鱼油)则有可能降低婴儿的敏感程度和皮肤湿疹的发生率。
●“卫生假设”:过于干净的环境可能引起过敏
除了孕前的环境和营养的影响,婴儿早期的环境暴露也可能影响他们发生过敏的几率。细菌的内毒素,脂多糖(LPS),是细菌外膜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家庭环境中。很多研究认为它是决定环境暴露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的关键。不同的细菌内毒素水平会影响免疫球蛋白E(IgE)参与的过敏性疾病。在一些农场的研究中发现,细菌内毒素能保护和特异性反应相关的微生物,从而降低花粉过敏和过敏性哮喘。换句话说,婴幼儿早期接触更多的微生物(更高水平的细菌内毒素),可能日后发展出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更小。
“卫生假设”是关于过敏性反应的一个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人们对于清洁的过分追求,是导致过敏流行的重要原因。“卫生假设”最早的提出是因为发现有更多兄弟姐妹的孩子更不容易发生过敏。
它背后的猜想是,婴幼儿时期适当暴露在细菌和病毒下,可以促进免疫成熟,保护孩子在接触环境抗原(如尘螨、真菌、蟑螂,花粉等)时,不产生过敏反应。
但是“卫生假设”无法解释所有与过敏性疾病有关的现象,有一些研究甚至对此假设提出反驳。不过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卫生假设”有一定的正确性及参考价值。
因此建议有小朋友的家庭,要尽量避免消毒剂的使用,因为过于干净的环境,可能对孩子的正常免疫系统的建立起到阻碍作用。
●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
现在太多婴儿生后第一口吃的是配方奶、白水、茶饮或者别的饮品。理由有很多:妈妈还没母乳,或者母乳还少,孩子哭闹,担心孩子出现黄疸,担心孩子营养不够等等。实际上,初生婴儿的胃只有葡萄那么大,并不需要很多母乳,而这少量的珍贵的初乳,对孩子今后的健康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婴儿出生后吸吮妈妈乳房时,会先吞下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然后是乳管内的厌氧菌,接着才可吸到乳汁(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大量的抗体)。对于初生的婴儿来说,这些通过母乳喂养带给宝宝的细菌,会到达宝宝的肠道中,限制致病菌和病毒的繁殖,促进正常免疫的建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之门的开启,这也是为什么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少生病,更少发生过敏的源头。
母乳喂养的时间和引入辅食的时间也和儿童期过敏有关。有研究发现,在没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里,纯母乳喂养三到四个月能将哮喘、特意性皮炎和湿疹的发生率降低27%,而在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中,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42%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近期(发表于年),一个在芬兰做的研究也发现,更长的母乳喂养时间有利于减小儿童过敏几率。
而关于什么时候引入辅食有利于降低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意性皮炎和哮喘等,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的研究认为4个月后加辅食更好,有的研究却表明6个月后再加辅食更好。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的宝宝太少(被认为是对宝宝最好的喂养方式)而没有参与比较。
另外,添加辅食的量和类别不同也会导致过敏结果不同。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建议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并在6个月后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合理添加辅食。
这种喂养方式被认为是能够给婴儿提供营养和保证健康的最好方式,也是有可能降低过敏的最好方式。澳大利亚政府最新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最近几十年中,儿童中过敏和哮喘的流行随着纯母乳喂养率的上升而降低。由此看来,纯母乳喂养更可能是降低过敏几率的。因此,还是建议妈妈们尽可能遵循中国卫生部、世界卫生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权威机构的建议:纯母乳喂养宝宝至六个月,之后再合理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
●合理选择配方奶并正确冲调
如果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出现大便干硬,首先考虑配方奶的冲调方法是否正确:先加水再加奶,按说明指导的比例冲调;其次,考虑换一种配方奶(选更好的、蛋白质含量低的)。
最后,如果宝宝除了便秘,还有其他一些过敏症状,应该看医生排除是否有牛奶蛋白过敏。如果对牛奶蛋白过敏,又不能母乳喂养,可以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或者氨基酸配方奶。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多天不大便:在6周前,这意味着喂养不足;在大约6-10周后,正常的婴儿大便次数会减少一些。一些宝宝仍然一天多次大便,一些宝宝会许多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
●丰富孩子的饮食结构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缺少某些营养素,也可能和过敏性反应有关。如硒,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都有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另外,除了前面提到的母亲孕期补充鱼油可能降低婴儿过敏,也有研究发现鱼油补充剂对婴儿免疫反应有调节作用,可以降低婴儿对过敏原的反应。虽然并不鼓励给宝宝补充鱼油/DHA,但是如果宝宝不对鱼类过敏,还是鼓励在六个月后逐渐给宝宝添加鱼类辅食。
在不过敏的情况下,鼓励给孩子更丰富多样的食物。一个近期的队列研究跟踪随访了名儿童从3个月大到12月时的喂养情况,并记录了他们4岁前得过敏性皮炎的医生报告。结果发现,第一年辅食种类越丰富,一岁后发生过敏性皮炎的几率越低:每增加一种辅食种类,过敏性皮炎的几率减小24%。
第一年中引入酸奶作为辅食也能显著降低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加了酸奶的孩子得过敏性皮炎的几率为没有加酸奶的41%。
理论上6个月后就可以添加酸奶和奶酪了,但仍需要注意逐步添加。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仍然有可能会对酸奶或奶酪过敏,可以考虑晚些添加。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也提到,营养状况影响着人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组会影响食物的营养吸收,而食物也会影响我们体内的正常菌群,甚至改变菌群的基因。越丰富的食物,以及环境的暴露(接触更多微生物类别)可能能使体内菌群更多样,数量也更多,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正常免疫。
以后如果孩子长眼屎了、鼻屎多了、流鼻血了、便秘了、牙龈肿了、牙龈出血了、嗓子不舒服了、口腔溃疡了…千万别第一反应就是上火了,不防先找找别的原因。
-END-
文:小舒
助理编辑:GreenJ
相关推荐
那些年我们信过的上火误区
西瓜、梨“凉性”伤胃?桂圆、荔枝“上火”?
关于夏季水果的一些知识
长痘和“上火”有关吗?
痘痘应该如何治疗呢?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