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龈长包,吃点消炎药就能好吗
202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4岁的童童下牙龈长了一个包,家长看这个包和痘痘有几分相似,竟然上手给挤掉了!可没过几天,这个地方又鼓起了一个包,家长赶紧给童童吃消炎药。然而,肿包却反反复复,到齿科一检查竟被告知:要做根管治疗。龋齿导致的根尖周脓肿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很疑惑:牙龈长包干嘛要钻开牙齿做根管治疗?而且孩子才4岁,肯定害怕,不做行不行?别着急,我们来说说到底是咋回事。
牙龈长包?当心是牙根尖“脓包”
先看看下面这张图,是不是有点明白为啥要钻开牙齿做根管治疗了?很多孩子牙髓感染,和“甜蜜的童年”有关。孩子上幼儿园后,各种零食、糖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悄悄地满足了“小蛀虫”在牙齿上作祟的条件。牙髓感染后,引起的炎症便能够一路蔓延,引起上图的恶果。当然,除了蛀牙,磕伤牙齿也可能引起这样的脓包。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活泼好动,一不小心把门牙磕伤后,也容易造成牙根内部的牙髓坏死、发炎。这种发炎引起的“脓包”,学名叫做根尖周脓肿。经过正规的根管治疗,它通常会很快消退(千万别上手挤!)。但若治疗不及时,炎症则有可能会毒害到乳牙后方的“小种子”——恒牙胚。乳牙后方的恒牙胚(发育中)带着缺陷萌发出来的恒牙,则有可能变成特纳牙,也就是牙釉质发展不全的牙齿。特纳牙(turnertooth):乳牙根尖炎症侵犯恒牙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受损所以说,虽然孩子的乳牙以后会替换,一旦发炎也应及时治疗。除非,遇到了“小蛀虫”破坏力太强的情况,牙根和周围的骨质都被吞噬了,根管治疗也无法保证恒牙胚的安全。(详见:《孩子牙齿坏到牙神经了,怎么办?》)此时为保护恒牙胚,得把小乳牙给摘除(如下图所示,这也是为啥医生通常建议拍X线片的原因。)炎症导致牙根吸收,根周骨质破坏,范围累及恒牙胚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家长想提问:医生你说的这种情况我记好了,可我家孩子的肿包好像有些不一样?那我们再看看,是不是除了根尖周脓肿以外,很常见的这4种情况。牙龈上长了珍珠样小白点?
小宝贝张口大哭的时候,看到牙龈或上腭有一个或一串小珍珠样的小白点?不用担心,这就是俗称的“马牙”,在出生后4-6周内的宝宝身上比较常见。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而是口腔上皮组织或唾液腺组织发育残留物,通常会在出生后数周内自行消失,不需要治疗。注意,千万不要试图去擦掉,甚至用针去挑!牙龈肿得像墨囊?
宝贝在长牙阶段,牙龈上有时会冒出来像染了墨水一样的包,把妈妈吓一跳。这其实是新牙“破土而出”之前,血液、组织液在牙齿周围的空间内蓄积所致的,医学上称之为萌出性囊肿或血肿。等到牙齿突破牙龈后,“墨囊”就自行消退了,也不需要治疗。如果牙齿过了2周还未萌出,或发生了感染,可以带孩子看诊齿科。牙龈长出了小丘疹?
尖牙附近牙龈的这种小丘疹,也叫做“尖牙后乳头”。一位7岁儿童下颌尖牙舌侧的尖牙后乳头能发现尖牙后乳头的妈妈,观察力一级棒!它是一种质坚、圆形、粉色至红色的纤维上皮小丘疹,直径2-3mm,多见于儿童下方尖牙舌侧的牙龈上,通常对称分布,往往无症状。尖牙后乳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无需治疗。整个牙龈肿了起来?
这可不能掉以轻心啦!家长得认真看看孩子是否属于这种情况。炎症性牙龈增生累及牙间区域和龈缘牙龈组织变得肥大并充血这叫做牙龈过度生长,如果孩子平时刷牙不认真,没把牙龈附近的细菌给刷干净,细菌大规模繁殖后便会引起炎症,让牙龈肥大、充血,仿佛长了个包,有时需要进行牙龈切除术。此外,孩子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硝苯地平和环孢素A等),或患有全身浸润性疾病(如白血病)、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等,也会引起牙龈过度生长。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