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注意这些常见口腔疾病
202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研究发现
孕妇的口腔健康直接影响婴儿的健康,牙周炎孕妇的早产率(低于32周)是正常孕妇的3~7倍,生产低体重儿或围产期死亡率较正常者高出15%~30%。
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时期。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进食次数的增多,偏爱酸、甜食等因素,也是孕妇易患龋齿、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由于孕妇内分泌的改变,也是易患口腔疾病的又一原因。
有吸烟嗜好的孕妇,患有牙龈炎的很容易形成牙龈袋,导致牙齿松动。口腔疾病如治疗不及时,还可以引起其它多种疾病,所以爱护牙齿应从孕妇做起。
孕妇常见的口腔疾病
怀孕会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的变化,口腔部分也会因为内分泌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而使孕妇容易患许多口腔及牙龈的病变,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牙周炎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长出的牙齿,其牙齿周围的牙根炎症。由于人类的进化及从小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现代人类下颌骨的发育还较古人下颌骨小,以致于人类最后萌出的第三臼齿,常“无地自容”地“水平埋没”长不出来,或“倾斜部分萌出”。因牙齿无法完全长出,部分还覆盖在牙肉之下,这时牙冠与这块牙肉之间便有间隙,而形成一只“垃圾袋”,滞留食物残渣及滋生细菌。时间一久,这块牙肉(牙龈瓣)便会有急慢性发炎现象,有时,便会有浓液形成,这时的牙肉肿胀,上面牙齿咬到这块肉,越咬越肿,越肿越容易咬到,发炎越厉害。如此周而复始,发炎便会向耳后扩散到耳部、喉部及口底,更为严重的是,病人常会出现发热全身倦怠等。
此外,病人不能咬颌,且有口嗅味。这种痛苦加诸于病人,尤其是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孕妇,常常会另人无法忍受。更不幸的是,这种牙齿萌出作怪的时间,最常发生在20~35岁之间,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孕妇患有口腔疾病的病例十分常见。
妊娠瘤这种病症较少见。一般发生在怀孕中期,这是由于显著的牙龈发炎与血管增生而形成鲜红肉瘤,大小不一,生长迅速,常出现在前排牙的牙间乳头区(两相邻牙齿间的牙龈尖端)。妊娠瘤通常不需治疗,或只给予牙周病之基本治疗(洗牙、口腔卫生指导、牙根整平),这是为了减少牙菌斑的滞留及刺激。肉瘤会在生产后随着荷尔蒙恢复正常而自然消失,若出现以下症状,如:孕妇感觉不适、妨碍咀嚼、容易咬伤或过度出血时,可考虑切除,但孕期做切除术容易再发,应慎重。因此,怀孕前及早将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是非常重要的。
蛀牙一般妇女有“怀孕时一定会坏牙”的错误观念,而任由牙齿虫蛀,实在非常不幸。其实,怀孕不一定会坏牙,而是因为怀孕时,孕妇生理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常会疏忽,全身倦怠,并且常有剧烈呕吐的现象,一刷牙就会恶心、呕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废刷牙。胃酸滞留口中,或常喜欢吃酸味食品,致使唾液PH改变,也是造成孕妇容易蛀牙的原因。
急性牙龈炎有些较严重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经已经坏死,反而不会疼痛,病人已无知觉,但漫漫十月怀胎,便可能爆发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肿胀等急性症状,也会有无法忍受的肿痛。因此,但凡无髓牙、残根或以前已做过根管治疗而明显地有根尖病灶的牙齿,都应该及早就诊,及早治疗或拔除、补缀,以避免孕期疼痛。
孕妇口腔保健措施
为了加强孕妇的口腔保健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孕期的营养应供应足够的热量,营养之间的比例要适当,同时要补充足够的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等。应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可将妊娠期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3个月)胎儿生长最慢,孕妇与正常人的营养相似;第二阶段(4~6个月)胎儿生长增快;第三个阶段(最后3个月)是胎儿生长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特别重视后两个阶段的营养补充。胎儿发育期所需的营养种类与正常人一样,缺一不可。除了进食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外,矿物质中的钙、磷、铁与各类维生素也特别重要。
2.定期作口腔检查孕妇除了常规去妇产科检查外,也应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一般宜每隔3个月检查一次,如果自觉有口腔疾病,则应随时就诊,及时处理。经常咨询,按医嘱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3.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孕期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用药物应慎重,应避免有害因素侵袭,影响胎儿发育。研究表明,孕妇嗜好烟酒,就会增加胎儿畸形的危险,故孕妇必须戒除烟酒。孕妇一旦生病必须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选药,特别是一些镇静安眠和激素类药物,最好不用,或尽量少用,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4.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是孕期口腔保健的基础。特别是孕早期呕吐频繁的孕妇,每次呕吐后都要漱口,防治胃液对牙齿的损害。在此提醒准备怀孕的妇女,医院牙科做一次口腔全面的检查,治好患病的牙齿,避免孕后遭受患牙病之痛。
基层风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