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普牙周病电视栏目名医大讲堂2
2020-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0792.html
▼点击观看节目视频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好,医院口腔科,我叫魏晓慧,今天很有幸与大家分享关于牙齿的那些事,据调查在全球成人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8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组已将牙周病、癌症、心血管病并列为当代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就有两处提到口腔疾病,一方面是健康口腔,一方面是慢病防治角度上,要预防口腔疾病发生,现在很多口腔疾病能引起全身疾病,我们说病从口入,口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大多数人认为口腔问题只是是牙齿问题,其实牙周问题同样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牙周病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什么因素导致牙周病的呢?
1.局部因素
(1)牙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可以理解为牙齿外面一层生物膜,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有的患者说我每天都刷牙为什么会还会得牙周病的?其实要看牙齿是否真正的刷干净,每次刷牙至少3分钟,每一个牙齿覆盖重叠,这就是牙医生强调早晚刷牙,特别是晚上,因为晚上睡觉时候口腔是闭合的,无氧的状态导致细菌滋生,因为生物膜的形成会在刷牙后数分钟形成,1—2小时迅速增厚,早期菌斑增长较快,但是成熟时候则较慢,10-30天菌斑发展成熟,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
(3)创伤性咬合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2.全身因素
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全身因素包括有:
(1)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
(2)饮食和营养方面可有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营养不良等。
(3)血液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出血等。
(4)血友病可发生牙龈自发性出血等。
(5)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如治疗癫痫的苯妥英钠、高血压的药物硝苯地平、可使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
(6)某些类型的牙周病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因而考虑有遗传因素。
不良习惯因素:
(1)吸烟:烟草对全身骨骼都有影响,可加重骨骼的吸收,牙槽骨的吸收牙周病病变的一个过程。
(2)偏食:造成蛋白质,维生素A、C、D缺乏,从而加重引发牙周病。
(3)偏侧咀嚼:也就是患者经常只用一侧吃东西,导致废用侧大量牙结石堆积,从而引发牙周病,经常使用的一侧,出现磨耗引发或者加重牙周病,
(4)夜磨牙:紧咬牙,导致牙周组织负担,食物嵌塞,引起原有的牙周病加重。
(5)咬嘴唇、咬指甲、口呼吸等等。
哪些疾病与牙周病有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
牙周病是慢性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牙周病危及心脏,已被国内外众多医学科学研究所证实。据资料显示,在排除心脏病的其它易感因素后,牙周病患者患心脏病的危险性要比牙龈健康者高出1倍。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一项研究显示口腔卫生习惯差与脑血管意外有明显的关系,不能独自生活的老人如果一年不能清洁一次牙齿,那么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是那些一年洗一次牙的老人的5倍。
糖尿病
目前,牙周炎以被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是双向关系,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经常伴发牙龈脓肿和牙周脓肿;牙周炎患者比牙周健康患者患糖尿病的比例高,而且血糖不易控制,因为牙周感染会影响内分泌代谢,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感染,而血糖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疗效的重要前提。
妊娠
患严重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机率是牙周健康孕妇的7.5倍。研究人员推测:牙周病是由口腔微生物感染所致,来自孕妇口腔的细菌通过血液传播和胎盘感染羊水,引发的系统炎症反应最终造成了早产。此外,女性青春期开始或经期来临时,因为女性荷尔蒙变化,也会影响牙周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牙周炎长期不治疗可使牙齿支持组织逐渐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由于无力咀嚼食物,可直接引起消化不良、营养缺乏,而导致消化道的溃疡性疾病。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可能是Hp的另一个聚集地,龈下菌斑中H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龈上菌斑。一些学者发现用药物治疗根除胃内Hp后,口腔内的Hp仍然存在,提出口腔Hp可能是胃十二指肠Hp再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另外还发现,牙周炎患者菌斑H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也明显高于胃炎组。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下降,龈下菌斑Hp的检出率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从而降低胃病发生的可能性。
呼吸系统病
牙菌斑尤其是牙周炎患者的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口腔卫生差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3倍。另一项为期25年的纵向研究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吸烟、牙槽骨高度、年龄、教育、饮酒等因素,发现牙槽骨吸收增多使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性增加。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近些年证实了牙周病不仅累及口腔局部的牙周组织,而且还与全身多系统疾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如牙周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些疾病并不只会导致牙周病的发生,只是在牙周病的病变过程中会起到促进疾病发展的作用,真正导致牙周病的原因还是个人口腔的卫生不良,个人口腔习惯不好。所以只要我们保持好口腔的健康,基本上就不会发生这类的情况。
牙周病应该怎么预防?
1.关键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坚持正确刷牙,早晚刷牙,特别是晚上那次,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2.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清洁牙齿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矫正不良修复体及矫治食物嵌塞,基本可治愈。
3.补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4.牙周病发病后应积极治疗,初期疗效尚好,晚期疗效较差,可丧失牙齿。
牙周病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
对牙周炎的治疗要从消除病因和减轻症状两方面入手。
1.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
2.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经过上述治疗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牙周炎症可以得到消除,松动的牙齿得以稳固,患者的咀嚼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因为牙槽骨炎性吸收破坏,牙齿支持能力下降而无法承担正常的咀嚼压力,出现牙合创伤,后者进一步加剧牙槽骨的吸收,以致进入恶性循环。在临床上表现为牙齿的松动,移位,咀嚼无力及不适等,严重时牙齿可自行脱落或导致牙齿拔除。经过牙周基础治疗之后,仍然会有个别牙齿,甚至多颗乃至整个牙弓中的余留牙齿松动,难以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则需要采用牙周炎修复治疗。
(二)修复治疗
修复治疗成为牙周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周炎的修复治疗是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修复学的方法来改善患牙的松动、移位及咀嚼无力等症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分散牙合力、消除创伤,建立协调的牙合关系;固定松动牙,修复缺失牙,控制病理性的松动移位,促进牙周病变组织的愈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大家应该重视口腔健康,定期检查。
-END-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