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不吃糖不蛀牙儿童口腔健康五大误区

2021-3-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世界卫生组织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把龋齿列为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应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在口腔医学领域,儿童口腔是唯一以年龄分类的学科。

国家卫计委年9月20号发布了第四次流调的主要结果:5岁儿童患龋率70.9%,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实现5岁儿童90%没有龋齿的目标相差甚远,提示着我们对儿童应该担负的责任。

从婴幼儿期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防止龋齿、恒牙及颌骨发育不良等情况。

1、培养婴儿的咀嚼能力,刺激牙齿萌出。

2、合理饮食,减少糖类摄入。

3、3岁时要教会幼儿自己刷牙,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养成良好的喂养姿势,左右轮换喂奶,避免影响婴儿颌面部发育。及时纠正吮指、咬唇等口腔不良习惯。

5、出生后6个月,将氟滴剂滴入口内或添加到食物和饮水中,尽早预防龋齿。

6、每半年最好去口腔科做一次检查。检查是否患有龋齿,是否需要做窝沟封闭等。

小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不同年龄的小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样口腔情况,牙齿情况也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在孩子不同时期口腔保健的侧重点和策略都是不一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3岁以下

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后的6个月内就要进行口腔检查,最迟不超过12个月,我想很多家长应该都没做到吧,其实这个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医生的口腔检查,一方面医生会评估小孩的口腔状况,一方面会给予家长一些有关牙齿生长发育,饮食营养,口腔卫生,口腔习惯,预防牙外伤等科普知识。3岁以内的小孩由于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会有一些吮咬的习惯,家长们不必太担心,如果是持续到3岁以后,为了避免这些不良习惯导致错牙合畸形,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3-6岁

这个时期,宝宝的食物开始丰富,黏性食物,糖类的摄入开始增多,同时小孩还不能独立完成把牙齿刷干净的任务,所以龋齿的发病率开始增高。这个阶段氟化物防龋要开始实施,家长要定期检查小孩的口腔及牙齿状况,发现蛀牙及时充填治疗。针对学龄前儿童,要开始对错牙合畸形进行早期排查,破除一些口腔的不良习惯:咬唇,吐舌,口呼吸,吮指等等。同时还要检查小孩的发音情况,看有无舌系带过短等情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12岁

这个阶段,恒牙开始萌出,同时也是龋病的高发期,需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言传身教把好刷牙这关,及时进行窝沟封闭,减少甜食的摄入,都是预防龋病的有效办法。这一阶段,恒牙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替换乳牙,家长们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jpt.com/yyfx/11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