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牙痛的中医古方
2020-8-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不少人都有过牙疼的经历,牙齿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部位,可是疼起来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而且牙疼的原因也不只一种,所以想要彻底根治牙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治疗牙疼既有效又不用受罪的偏方。
方一:白芷吴茱萸含漱方
《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芷可以治齿痛”,一般像牙周炎、牙龈炎、龋齿引起的牙痛都可以用白芷来治疗。
吴茱萸又叫吴萸,有些微毒性,《本草拾遗》记载:“吴茱萸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所以牙疼的朋友不妨试试这个方子:白芷3克,吴茱萸3克,一起倒入锅中,然后加入四碗水,待煎煮成两碗之后盛出,晾凉后用来漱口。
漱口的时候要注意最好将药水在嘴里含上一会儿再吐掉,主要是为了增加药物和牙齿及牙龈的接触时间。每次坚持把煮好的两碗水漱完。当然,如果觉得煮起来麻烦的话,也可以用热水冲泡,随泡随饮。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上面提到过,吴茱萸有些毒性,所以不宜长期使用此方,而且吴茱萸还具有子宫收缩的作用,孕妇不可使用。
方二:如神散
古代的中医认为,用如神散治疗牙疼具有不错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是药到病除,那么这个神奇的古方是如何制作的呢?
如神散的制作只需要两味药:川椒和露蜂房
《药性论》记载“川椒可以治头风下泪,治咳嗽,除齿痛”。《大明本草》中记载“露蜂房,煎水漱牙齿,止风虫疼痛”。
在做如神散之前,要把川椒的种子和没有开口的川椒捡出来,只留下开口的正常川椒。
取10克川椒,用炒锅稍微炒一下,除去川椒里面多余的水分,然后放到碗里备用;取10克露蜂房,放到烤箱里稍微烤一下,除去水分;然后和川椒一起研成细末,筛去渣滓,密封备用。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如神散啦,使用的时候一次取出3克,放入锅中,加一杯水、适量盐,煮开后晾至温热用来漱口就可以了,同上述方法一样,漱口的时候在嘴里含上一会儿再吐掉,把一杯水漱完为止,一般漱完一杯牙痛就会有明显的缓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露蜂房有些毒性,而且会影响心脏、降低血压,所以身体虚弱或是有低血压或心脏病的人不宜使用。
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和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均可引起牙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火外袭、胃热炽盛,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为,当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益肾养阴为治。
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金黄散:取本品适量,用茶水少许调匀,外敷肿胀疼痛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牙痛肿胀,连及腮颊。
冰硼散:取食盐水含漱后,用本品外搽疼痛处,每日2~3次。可泻火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牙痛,牙龈肿胀疼痛。
风油精:用消毒棉球蘸风油精药液浸透后置于患处上下牙之间咬紧,一般经过15~30分钟即可止痛,连续3~5次即可。可疏风止痛。
牙痛水:局部常规漱口后,消毒棉球蘸药液浸透后置于患处上下牙之间咬紧,一般经过15~30分钟即可止痛,连续3~5次即可。可疏风止痛。
牙痛发作时,还可以试试中医外治法,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按摩疗法:取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陷中,患者用对侧手的食、中、无名三指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指腹按压处即是),左右各一穴,找准穴位,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按压30秒,放松一下再压,直至牙痛缓解为止。一般按压治疗,疼痛可明显减轻,经过1~3分钟,疼痛多可消失。可舒筋活络止痛。
含嗽疗法:鲜马齿苋捣烂取汁含漱,并用以其汁渍润局部,每日数次,一般一日后疼痛即可减轻,2~3日即可痊愈。可泻火解毒。
镇痛疗法:取无菌棉球蘸五冰散(五倍子10份、冰片1份)药粉少许放于龋洞内,一般用药3~5分钟后即可止痛,痛止后将棉球取出。可清热泻火止痛。
医案杂谈
快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