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在老年人种植牙中的有效性分析
2017-10-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原载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年第13卷第5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口腔健康宣教对老年人种植牙成功率的影响,总结该人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年1月-年6月在我院接受人工牙种植的老年患者例进行分析、按有无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的种植牙保健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统计各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心理状态更加良好,各项指征平稳,手术顺利。观察组成功率为97.1%,对照组成功率为87%。两组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结论:在牙种植手术各个阶段中,医护人员有效地开展全面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对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延长种植义齿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优质的护理工作是种植牙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重,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由于过去对口腔宣教开展不足,人们对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不重视,导致大量老年人牙列缺损或缺失。传统义齿异物感强,咀嚼效率低已经逐渐被淘汰。种植牙与传统义齿相比,固位力强,外观接近天然牙,舒适、咀嚼效率高,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者所接受。影响种植手术成功的因素较多,其中自身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未建立系统、全面的种植牙保健宣教模式。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了一对一、人性化的种植牙护理宣教方案,提高了种植修复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年1月-年6月到内蒙古医院口腔科行人工种植牙手术的患者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53例,均植入ITI系统标准型种植体,共颗,人均1.43颗。年龄60—78岁。纳入标准:根据患者CBCT影像,骨密度范围在—Hu之间(以亨氏单位(Hu)表示骨密度测量值);按Lekholm和Zarb提出的骨形态学分类,为A级或B级者;参考X线片以术者感受(钻头所遇到的骨组织的抵抗力),术区骨的质量为Ⅲ级;术区牙槽嵴高度10mm,牙槽嵴顶宽度4.5mm。排除标准:全身情况差或患有严重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患有严重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颌骨肿瘤或某些骨疾病者;严重习惯性磨牙症;骨量不足需进行骨增量手术患者。手术方式: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翻瓣种植术式。将患者按有无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的种植牙保健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以及复查指导等。
术前护理:主要有常规问题的解答;传统健康教育的指导,包括饮食、口腔卫生护理、术前常规检查、一般情况的评估;全身系统检查,如:高血压、血常规、凝血酶原、血糖及心电图等;口腔专科检查,如:全口牙列曲面体层片、根尖片,分析模型制取;余留牙龈上龈下洁治术;术前洗必泰漱口液含漱1min,降低术后感染的机率,并嘱戒烟,忌酒。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反应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嘱患者咬紧止血纱布半小时后吐掉,少说话,防止出血;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两小时后可进食温凉软质饮食,饮用凉白开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告知患者术后24h不可刷牙漱口,不能吸允、舌舔、指触术区,以防引起出血;可局部间断冷敷,以减轻疼痛肿胀等术后反应;术后2—3d内,术区轻微红肿疼痛不适及唾液中含有血丝均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慌;术后5—7d拆除缝合线。在此期间如出现大量渗血、严重疼痛和发热不适,及时就诊;术后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等食物刺激,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食物,提高机体抵抗力。
定期复查提示:定期复查是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情况,保证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采取种植手术后l、3、6个月定期复诊,其中若无异常3—4个月进行愈合螺丝的更换,5—6个月时行冠修复,以后每6个月复诊1次。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更加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除常规告知外,开展一对一、人性化的种植牙护理宣教方案,努力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种植术前护理工作,充分了解患者顾虑,根据不同性格、个人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种植牙原理、手术过程等。清楚、细致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最终使其正确认识种植手术,克服心理的焦虑紧张甚至恐惧。交谈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仪表端庄、体贴周到,确保手术顺利完成,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此基础上,术前由专人向患者解释手术知情同意书,让患者充分了解种植手术,使患者对种植手术有客观真实的认识。包括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处理方法的理解、术后可能的出现的疼痛、出血、炎症反应、愈合期延长、种植体脱落等并发症。让患者对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有充分的心理预期,要能理解并接受。医护人员要理解老年患者,谈话要温和,语言简洁明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嗜好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对种植体愈合的影响不同,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方案设计,并一一实施健康教育。
1.2.3种植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种植牙手术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为防止过于强烈应激反应对老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医护人员在术前有针对性的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良好的心理安抚可大大缓解老年患者的不适。因此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人身体异常,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1.2.4术后优质护理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患者还要充分考虑术后体质下降问题。要格外注意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在手术完毕后,护士应该从其背后给予帮扶,并细心询问有无不适等。最后要配合医生加强种植术后保健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刷牙:包括刷牙次数、时间、方法,并嘱患者术后每周复查,连续三次,监督效果,并可酌情进行抽查。有研究发现,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与刷牙次数和时间有明显关系,每天1次者发病率高于每天2次的患者;而刷牙时间少于3min的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刷牙时间大于3min的患者。(2)督促患者戒烟:通过沟通使患者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必要时以电子烟代替,修复后分别于l、3、6个月连续三次复诊检查软垢、菌斑堆积程度及有无烟斑附着来监督刷牙效果与医从性。并嘱家属配合监督。有研究指出,吸烟患者边缘骨吸收远远高于非吸烟患者,而且也提高了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或成为加重因素之一。(3)指导饮食:全面均衡的膳食营养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体质,增强钙物质吸收,促进种植体愈合。(4)复诊提示:老年患者记忆力减弱,往往有患者忘记按时复诊。对所有老年患者进行统计,在复诊前l天进行电话通知提示,确保按时复诊掌握准确的信息。
1.3种植牙成功的标准(1)功能好;(2)无麻木、疼痛等不适;(3)自我感觉良好;(4)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5)龈炎可控制;(6)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7)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8)美观;(9)咀嚼效率达70%以上;(10)符合以上者5年成功率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种植体在行使支持和固位义齿的功能条件下,无任何临床活动度。以上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未能达到,均不能视为成功。
1.4观察指标患者全身状况、询问患者自觉症状、检查种植体愈合情况、拍摄局部X线片,牙龈出血指数、菌斑牙石指数、牙松动度等,必要时做相关临床检查。种植修复完成后要询问舒适度、咀嚼效率、有无不适情况、有无修复体松动及其他异常症状反应。通过1—3年的跟踪观察,得到了两组患者较为准确的种植牙相关资料,最终客观评价种植修复是否成功,得到各组准确的成功率。
1.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O.05。
2结果两组患者种植牙成功情况比较结果如附表所示。
例老年患者中,观察组成功率97.1%,对照组成功率为8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选择种植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比例越来越大,但老年患者全身条件差,种植区骨量及骨密度也往往较差,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已成为口腔种植修复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除医疗方面因素之外,自身保健意识、生活习惯、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全面了解患者各方面身体情况,掌握种植手术各个阶段的护理方法与技巧,协助医师提高种植牙成功率。本研究中,对照组共有9颗种植体脱落,除自身有一定骨质疏松症外,均有种植体周围炎症状。而观察组只有2颗种植体脱落,且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可能与机体排异或术中预备种植窝时产热有关。这一情况提示我们,种植失败可能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较差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有关。口腔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手术成功率。
传统的口腔宣教方式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简单,而且较大程度上忽略了老年患者的理解能力、记忆力、依从性差等特点。导致医患沟通缺少实用性,甚至只留于形式,导致手术失败和医患矛盾的发生。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在全面了解个体各方面情况下,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了一对一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根本性提高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对种植手术的认知态度。并在手术进行的各阶段进行心理干预,较大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后护理方面采用教育和监督并进的方法,督促老年患者消除不良嗜好,鼓励患者合理锻炼、均衡膳食,力争消除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不良因素,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种植牙技术在我国已经日益成熟。但仍未建立完善的口腔种植牙健康教育体系。而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已有很完善的体系。随着国内种植牙越来越普及,提高种植手术成功率,增强患者对这一修复方式的信心,有必要开展并规范健康教育模式,从而,消除个体因素导致的种植手术失败,使种植牙能更长久的行使功能,为老年患者服务。
总之,为了建立一个互信、开放的医护患关系,增进患者医从性,减少纠纷,就有必要深入开展优质的口腔教育模式。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有针对性的对个体进行面对面、人性化、关怀式的的种植牙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患者对种植牙以及口腔保健意识的认识,提高老年患者整体健康水平,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收稿日期:-05-13)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