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妈原创宝宝不喝水,就容易上火吗
2017-10-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梧桐妈妈大小宝是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著《夏娃的困惑》丛书。希望接地气地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及切身养育体会,让妈妈们真正感到育儿的乐趣和幸福。
“上火”又是中医的一种神秘又泛滥的说法。症状五花八门,比如大便秘结、湿疹、口干舌黄、长眼屎、口臭、易于感染等,就表明一个人上火了。没上火时要多喝水预防,上火了更要多喝水。
“兵来将挡,火来水淹”。如果认为宝宝“上火”了,自然想到多喝水来“败火气”。一些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还流行喝特殊的中药、凉茶来给宝宝“败火”、“下火”。那我们来看看,这神秘莫测的“上火”,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上“火”这一说法。“炎症”的英文单词“inflame”,把这个词拆开看,就是“inflame”,意思是“在火焰里”,描述的就是火烧火燎的感受,多形象啊!我们再把自己国家的汉字——“炎”字拆开来看,“火上加火”,这火真旺!
其实,把“上火”理解为“炎症”,真的有章可循。当然,上火所对应的炎症是个宽泛的概念,包含感染性和过敏性炎症。
①许多人认为吃某些东西会上火,比如柑橘、牛蛙、海鲜、鲜牛奶、坚果等,以及油炸、煎炒的食物。这些让人上火的东西经常被称为“发物”。比如有些人吃柑橘类嘴唇周围会起疹子或脱皮,就会说“我一吃橘子就上火”。梧桐妈妈曾经很不理解,这清凉的橘子,怎么会让人有“火气”呢?直到学了一定医学知识后才恍然大悟,这上火的主要真相就是——过敏。
易于过敏的东西,最常见的主要是五大类:高蛋白食物、坚果类、柑橘类、麦麸类、菌菇类。柑橘和麦麸我们黄种人比西方人种过敏的少很多,而高蛋白食物、坚果类比西方人种过敏率要高。另外,平素我们比较少吃的异地食品,比如内陆人吃海产或热带水果,就比当地人易于过敏。这是身体的进化机制决定的——如果祖祖辈辈都吃这类食物,那这个人群对这个食物以及它的“近亲”过敏率就会低很多。很多人去海南或泰国旅游,在当地大快朵颐,品尝海鲜和热带水果,结果变个“香肠嘴”回家。其他表现轻的满身瘙痒、荨麻疹,医院打吊瓶的也不少见。如今食品添加剂很多,这些东西在我们既往几千年的食谱中更是不存在的,有些人一吃零食、泡面、油炸食品就肚子疼或皮肤痒,或者容易腹泻、便秘、口臭,其实也是不同程度过敏的表现。
再看看这过敏的症状都是些啥。最主要的就是长疹子,瘙痒,有时伴分泌物增加,比如耳屎、眼屎变多,有些人会肠道功能异常,出现便秘、口干口臭,肛门破溃疼痛偶尔见于成人,多见于婴幼儿。一些人可能会低热、做噩梦,也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另外,过敏的人群由于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减弱,易于继发各种感染,甚至发热,比如牙疼,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等。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这过敏的症状,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上火”的表现?
还有一些人认为吃辣椒上火,这通常是辣椒刺激性较强,让人口干舌燥,想喝水的缘故。另外,爱吃较辣的食品的人往往口味比较重,通常会在制作过程中放很多盐和佐料,代谢紊乱和对添加剂过敏的几率也会增加。很多人吃火锅上火,也经常是对火锅中的添加剂、海鲜,高蛋白、嘌呤和脂肪的食物等过敏。吃过烫的食物也容易造成局部粘膜损伤,形成口腔溃疡、口腔炎症,这也是上火的一些表现。
与之相反,“败火”的“凉性”食物,最常见的就是让人拉肚子的食物。比如很多水分丰富,含高纤维素等促进肠蠕动的水果,比较典型的就是西瓜。另外螃蟹之类水产,也因为高蛋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过敏等情形,比较容易拉肚子,被中医称为“寒凉”食物,不建议给孕妇吃,就是怕她们拉肚子,刺激子宫造成流产、早产。至于“寒凉泻下”的中药,绝大部分都是刺激肠蠕动、排便增加甚至造成腹泻的药物。刚才提到过,中医认为拉肚子是“排毒”,“排毒”能“下火”,很多时候的作用也就是让这些导致身体不舒服的糟糕食物快点儿拉出去。我们给孩子喝的凉茶,多含这类成分。还有直接给孩子喂中药汤的,里面也多含“凉性”药物,比如黄连、“茵栀黄”等。在前面梧桐妈妈已经反复强调了,用让孩子拉肚子的方法来“排胎毒”、“去黄疸”,经常是无利反害的做法。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如果宝宝吃某个食物过敏,但我们没识别,天天给孩子吃,他是不是非常容易上火?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宝宝们赖以生存的口粮——配方奶!据国外文献不完全保守统计,配方奶过敏率超过10~40%!人类的婴儿最重要的口粮来源于异种的乳汁,很多时候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因此吃奶粉的宝宝,照料者往往会更犯愁一些,宝宝湿疹迁延不愈,天天给红屁屁抹药膏,也很容易便秘、肠绞痛等。奶粉渗透压较高,加上胃肠功能受影响,也容易口干、口臭,这些常常被视为上火的表现,照料者通常会给人工喂养宝宝喝很多水、药物、果汁、菜汁等下火。
喝母乳的话,上火的几率就会低多了。不过,又有照料者发话了:“我看有妈妈体质不好的,身子火气大,奶也是‘火奶’,能把火气‘过’给宝宝。这种妈妈最好不要喂奶,省得把好好的孩子喂坏了。”这种说法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如果妈妈吃了宝宝不舒服的东西,比如鲜奶、高蛋白食物、酒精、药物等,有些成分的确可能进入乳汁,使孩子出现过敏反应。不过也不用因噎废食,觉得母乳不好,选择喂配方奶,这样过敏几率更高啊!母乳过敏症状往往很轻微,只要找到过敏原,好起来也很迅速。妈妈只要检查一下每天吃的食物,把可疑的食物去掉观察就可以,鲜奶和鲜奶制品最为多见,一般也不用过分忌口。
至于添加辅食以后上火,就仔细地排查一下孩子每天的口粮,把可疑的食物停掉观察。比如我们国家既往提倡第一口辅食是蛋黄,结果过敏率非常高,长湿疹、烂屁股、大便不好等上火症状的孩子特别多。这时光喂水真的没什么卵用。添辅食不要“放飞自我”,想怎么喂就怎么喂。咱们得小心一点,三天一添,孩子有任何不舒服就停喂观察,或换用过敏率低的安全些的食物。具体详见“鸡蛋”章节。
②上火的第二大原因就是局部感染。比如口周疱疹是疱疹病毒作祟,小宝宝眼屎经常是鼻泪管发育不完善激发的轻微感染,或大人拿手弄了宝宝的眼睛激发感染导致。耳屎量较大,最经常的原因就是掏了耳朵引发轻微发炎,身体产生更多的耳屎试图消灭炎症。如果炎症比较重,那就是我们很常见的中耳炎。黄脓涕甚至鼻窦炎是鼻腔或鼻窦感染,牙疼、口腔溃疡、咽喉炎症是口腔细菌作祟。哪里长了个脓包,最常见皮肤上的青春痘、疖、痈等,也常被视为上火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过敏和感染,有时候难分彼此。过敏会让循环复合物顺着血循环到毛细血管丰富的地方沉积下来。毛细血管管径细,血流慢,容易引起大分子物质沉积,就像大江大河可以携带大量的泥沙奔流至下,一旦到了滩涂、小溪,水流变慢,泥沙就会沉积下来,水流清澈见底。皮肤粘膜毛细血管丰富,因此过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各种各样的皮肤、粘膜功能异常,比如长疹子、瘙痒等。粘膜溃疡和水肿也很常见,而不像露在外面的皮肤那样易于引起人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