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们,先处理好这些口腔问题吧
2017-6-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笔者近年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女性在孕期,因雌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孕妇的正常生活。因为孕妇对于用药的敏感,其治疗给医生和患者都造成了困扰,且这个现象呈多发趋势。鉴于此,笔者总结了一些关于妊娠期牙齿疾病的防护与治疗常识,供大家参考。
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口腔环境、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方面的改变,患口腔疾病的风险相应增加。但由于孕期口腔治疗是否影响妊娠结局的答案尚不明确,因此当孕妇出现一些严重的口腔问题时,往往得不到较为积极的处理。
孕前需要处理的口腔问题有如下几项:
1妊娠期龈炎为什么多发?
1、最直接原因,菌斑微生物仍是妊娠期龈炎的“罪魁祸首”。
2、孕妇的身体特性:由于妊娠期性激素的改变,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导致原来并不十分明显的牙龈炎症状加重,或改变了特性。这时,孕妇往往发现,牙龈经常出血,吃东西也不痛快了,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哦!
妊娠期龈炎会发生什么现象?
1、妊娠前有不同程度的龈缘炎,妊娠2~3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直至8个月发展到巅峰,且与血液中孕酮水平相一致,到时候可真是“茶不思饭不想”!。分娩后2个月时,龈炎可减轻至妊娠前水平,才会逐步减轻症状。
2、妊娠期龈炎发生于少数牙或全口牙龈,以前牙为重。龈缘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松软而光亮炎性肿胀、肥大,有龈袋形成,轻触之,易出血,患者吮吸或进食时也易出血,无疼痛。严重时龈缘可有溃疡和假膜形成。
防治妊娠期牙龈炎,孕妇需要提前做点什么?
1、妊娠早期应及时治疗原有的龈缘炎(即使很轻微),避免孕期因雌性激素的增长导致龈缘炎的加重,进而影响正常进食,对宝宝的成长不利。
2、整个妊娠期应严格控制菌斑,可大大减少妊娠期龈炎的发生。发现菌斑增长,要尽快进行口腔卫生清理,并尽可能地尽快就医。
2
龋齿、磨耗、楔状缺损等牙体疾病
孕妇机体内部状况、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对口腔护理的疏忽,常常会加快龋齿的发展。磨耗、楔状缺损的牙齿也会处于更加敏感的状态。一旦爆发急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会给孕妇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服药不慎可能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在孕期进行复杂的根管治疗,对于患者和医生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3
阻生智齿
智齿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尽头牙,由于间隙不足或者牙齿受到颌骨、临近牙齿的阻力,不能完全萌出,造成部分牙体被牙龈所覆盖。
阻生智齿的牙体与牙龈之间存在较深的沟槽,容易积留食物残渣,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起急、慢性炎症,就是通常说的“智齿冠周炎”。严重的智齿冠周炎还可引起更为严重的面部感染。备孕前对尽头牙进行拍片检查,如为阻生智齿则应提前拔除,即可有效避免孕期智齿冠周炎的发生。
4
残根、残冠
残根、残冠即为口内缺损面积较大的牙齿,虽然它们可能早已无知觉,但残根、残冠却是细菌感染的靶子,更是口内的定时炸弹,极易引起根尖周组织的急慢性感染而疼痛难耐,影响进食。
因此应及时处理残根、残冠,有保留价值的进行根管治疗和冠修复,没有保留价值的应及时拔除。
5
牙髓炎及根尖周炎在此就不加赘述,如果在备孕前就已经出现牙齿的冷热刺激、自发痛、夜间痛、咬物疼痛,说明牙髓或者牙根周围已经处于炎症状态,更应该及时处理。
6
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黏膜疾病主要由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由于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有未控制的口腔黏膜病,则存在全身严重感染或重度过敏反应的危险。因此应在怀孕前治疗口腔黏膜病。
由于抗生素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影响,所以应向医生咨询自己是否使用过影响妊娠的药物和停药多长时间后才可备孕。
7
处置不良修复体、需要更换的修复体
口内有种植、固定及活动修复体的准孕妇应对原有的修复体及基牙进行检查,不良修复体和已损坏的的修复体可对口内环境和基牙造成较大危害,引起牙体、牙髓、牙周、黏膜等的损害或炎症,严重影响孕妇的咀嚼能力。基牙如已经出现炎症,则应尽早治疗。
如未在备孕前解决这些口腔问题,妊娠期出现口腔不适,早期和晚期接受复杂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妊娠期前三个月,口腔治疗一般仅限于处理急症。妊娠期后三个月则应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如果出现口腔疾病,也以保守治疗为主,不能拔牙及复杂根管治疗等。妊娠4个月-6个月孕妇身体较为稳定,若有未处理或正在治疗中的口腔疾病,应抓紧时间进行治疗。
妊娠期最好不用或少用药物,如需用药则应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避免X线照射,以免引起胎儿畸形等。